大慶市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最後一公里”

2018-06-04 15:47:22|來源:東北網|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在大慶市悄然落地成長——

  依託中科院長春分院大慶産業育成中心,“年産10萬噸高效耐鹽絮凝劑”項目註冊成立企業,中科鐳射完井公司實現收入超2000萬元;天澤公司與中科院過程所,就應用石墨烯技術開展聯合攻關;“高鐵動車組制動閘片項目”在杜爾伯特縣創業服務中心入孵轉化,完成投資2884萬元……

  科技成果好比是無數個“0”,只有經過轉化落地,才能在“0”之前加上實數,這個數字才有了價值。

  從實驗室“搬”進生産車間,從“藏在深閨無人識”到市場廣泛接受認可,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大慶腳步”,打通了科技與經濟結合“最後一公里”。近三年來,大慶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發展到2家,年均轉化落地科技成果100項以上,2017年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3億元。

  政策導向作用+營造優良環境

  頂層設計讓“科技成果之花”飄香大慶

  過去,人們常用“墻裏開花墻外香”來形容科技成果轉化的情況。對此,大慶市科技部門有著清醒的認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們要做的不是豎起高墻防止科技成果外流,而是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營造良好的成果轉化大環境,讓‘科技成果之花’飄香大慶。”大慶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近年來,大慶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黑龍江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等法律法規,以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為重點推廣對象,通過科技活動周、世界知識産權日、“雙創”活動周等活動進行了廣泛宣傳,營造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從頂層設計入手,大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促進産業項目發展的意見》、《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明確提出建立更加順暢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

  我市還制定出臺了《對縣區、高新區、經開區經濟發展實施季度考核的評價辦法(試行)》《縣(區)科技創新指標季度考核方案》等,重點考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科技成果轉化完成情況等內容,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今年一季度,我市通過技術入股、合作轉化、使用權許可等方式,轉化科技成果59項;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實現82億元,同比增長17%。”大慶市科技局工作人員説。

  科技成果轉化對大多數企業來説,急需的是資金。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檢測中心等各類平臺,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獎勵;對購買科技成果的企業,成果轉化後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補助;制定《大慶市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試行)》,支持企業使用創新券模式購買科技服務,按實際發生費用的50%比例給予企業資金補貼……大慶市進一步加大財政引導力度,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錢緊”的問題。

  培育創新主體+提升創新能力

  企業“身強體健”力促科技成果轉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受益者、更是完成者,必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讓企業在成果轉化中唱主角、挑大梁。”突出培育創新主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大慶市在此落下“奮發之筆”。

  3D列印、無人機等一批高科技項目孕育涌現,豫港龍泉鋁合金加工、映奧新一代顯示屏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啟動建設……2015年以來,大慶市依託《三百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培育了一大批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競爭優勢明顯的科技型企業。

  “短短三年,全市新註冊成立科技型企業3246家,新培育形成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科技型企業410家,超額完成目標的36.7%。”提及這組數據,大慶科技人自信滿滿。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慶市雙管齊下,一方面出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政策,對獲批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20萬元扶持,截至目前已兌現1510萬元;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5952萬元。另一方面,鼓勵企業開展國際科技合作,金星燃氣與俄羅斯遠東公司就“年産6萬噸液化天然氣”項目開展合作;大宇宙設計、思特傳媒科技等企業技術服務外包業務拓展至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實現了“強身健體”、發展壯大。

  匯聚科技資源+給出“真金白銀”

  為科技成果“落”在百湖大地夯基壘臺

  企業因找不到科技成果一籌莫展,高校、科研院所卻為科技成果無法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而左右為難。如何破解這種“兩難”?大慶科技人已覓得“良方”。

  2016年7月,哈工大環境集團落戶大慶經開區。雙方將在節能環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新興産業領域促進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名校與名市的激情融合必將釋放巨大現實生産力。

  這僅是大慶市匯聚優質科技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基礎力量的一次生動詮釋。

  “東北石油大學建設了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為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提供創業指導、辦公場地等服務;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以‘交鑰匙’工程模式向企業實施轉化,派遣科研人員全程參與指導轉化過程;大慶師範學院與讓胡路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合作,500余名師生在‘園中園’開展‘雙創’活動……”大慶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駐慶高校院所轉化效率逐步提升,巨大潛力有待釋放。

  與東北農業大學等5家高校院所簽署科技合作框架協議,與省內外35家高校院所建立長效協作機制;引進中科院創新資源,組建院士工作站2家、省中科院科學家工作室3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成立哈工大環境集團……如今,在大慶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部門的推動下,正有越來越多的高端研發機構前來“安家落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通過深入合作、構建平臺,向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進市場的“最後一公里”要效率和效益。

  “近期,我們還將與黑龍江大學就共建大慶黑大産業技術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引導黑龍江大學高科技人才和化工、石墨烯等優勢領域的技術成果在大慶落地。”大慶市科技局工作人員表示。

  大慶市還在建設開放式創新平臺上下功夫,目前全市各類創新平臺發展到178家,其中省級以上科技行政部門備案的重點實驗室13家,省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家。如,大慶高新區與東北石油大學合作,建設了石油石化材料檢測評價中心等“三平臺一基地”,致力服務於新能源與環境、先進製造等領域;省科學院大慶分院建設了功能食品中試實驗室,將黑色系列功能食品、複合酶製劑在雜糧飲品中的應用和固體飲料的研發等科技成果在中試實驗室進行熟化和放大,使科技成果直接進入企業,降低企業生産風險。

  這樣一來,科技成果將更多地“落”在百湖大地。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就是要促進廣大科研人員主動投身産業發展和經濟建設主戰場。大慶市通過做好落實人才政策、支持科技人員承擔科研項目、培養專業技能人才“三篇文章”,打造一支過硬的科技人才隊伍。

  “我市在激勵機制上給出‘真金白銀’,先後出臺了《關於實施若干人才優惠政策的暫行規定》等多項人才政策,設立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年均1.2億元。2016年和2017年,對駐慶高校及科研院所教授發放教授津貼2106萬元,每年兌現人才政策待遇資金1000萬元以上。”大慶市科技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慶市在生物醫藥、化工等領域,2017年實施市科技指導性計劃244項,培養凝聚了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目前,市屬技能人才達到1.6萬人,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11個,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基地9個。

  提升服務品質+打通轉化通道

  解放“鎖在櫃子裏的科技成果”

  今年2月初的一天,大慶市科技局局長王海勤,副局長陶利軍、馬長友、樸田等來到杜爾伯特縣德力格爾工業園區,就“高鐵動車組制動閘片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希望企業抓住大慶市扶持優秀科技孵化企業創新創業這一契機,提高産品技術水準,擴展融資渠道,加快推進成果轉化,打造高鐵産品的大慶品牌。”調研結束時,王海勤由衷説道。

  “沉下去”深入企業和基層,研究和解決問題,提升科技服務品質,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這是大慶市科技部門一以貫之之舉。

  從建設市級科技成果展廳與服務大廳,到建設黑龍江“科淘網”大慶子平臺,再到與萬方數據合作搭建科技文獻共享服務平臺,大慶市科技部門多年來始終以“服務”為主,建設綜合服務平臺,三年來共舉辦科技對接活動超過40場次,發佈各類科技成果超過8000項。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還需要平臺支撐。大慶市出臺了《關於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孵化器績效評估制度,打造形成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業孵化鏈條。目前,全市各類創新孵化載體發展到32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納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備案的眾創空間4家,孵化場地面積13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774家。

  大慶市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基金與多維時空等10家企業進行對接,完成佳昌晶能公司股權投資6000萬元;引導科技企業通過專利權質押擔保貸款,簽署質押擔保協議21份,融資額累計1.81億元;促成省科力、郎江等省內外投資機構與大慶市20家科技企業合作,通過股權融資3.48億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慶市科技部門“開閘引水”,通過專利權質押擔保貸款、引入風投、多渠道融資等方式,幫助企業引來“資金活水”,使一批“鎖在櫃子裏的科技成果”得到了解放。

  “僅近3年,大慶市就有明峰環保、緣通電子等11家科技型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累計融資額3.73億元。”大慶市科技局工作人員説。

  與此同時,大慶市還在強化知識産權、優化創業指導方面做好服務,2017年專利申請量達2286件、授權量1639件。

  結合産業需求+發力五項工作

  凸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全社會研發投入(R&D)佔GDP比重維持在0.75%左右,研發投入總量及強度均居全省地市級城市首位;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産權試點城市,2017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4.957件,全省第二;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達到756億元,增速7.5%;2017年科技創新水準全省排名第二……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實例,無不凸顯出科技創新對大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成績屬於過去,努力成就未來。“在大慶市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的實踐中,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海勤表示,下一步,大慶市科技部門將更加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合大慶市産業需求,加大力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重點發力五項具體工作。

  ——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壯大高新技術産業集群。落實即將啟動的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生成更多科技型企業。

  ——培育創新發展沃土,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強化政策引導,創新資金多元投入方式,完善創新孵化體系建設,打通成果轉化關隘,促進成果轉化落地。

  ——促進産學研用結合,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圍繞大慶重點産業發展需求,支持高校和地方、企業聯合共建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等。

  ——拓展服務平臺功能,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發揮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作用,與國家、省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健全省、市、縣三級技術轉移工作網絡。

  ——實施知識産權戰略,提升知識産權綜合能力。深入開展國家知識産權試點城市建設工作,力爭儘快跨入示範城市行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