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農場塑造米文化做強米産業
高標準插秧。 趙永遠 許蘊茹 劉曉雨 攝
耕耘水田整地。 趙永遠 許蘊茹 劉曉雨 攝
嫩水明珠,塞北江南。雖説肇源農場僅有耕地6萬畝,但有機水稻認證面積佔1.5萬畝,其中3000畝獲批國家生態環境部第五批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農場被授予“黑龍江省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區”“黑龍江省極具影響力生態品牌”稱號。今年,農場還成為“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創建區”。
精研“品種”確保高端品質
多年來,農場從五常水稻研究所、省農科院引進種植“五優稻4號”“松粳22”“龍稻16”等適合農場種植的全省優質品種,並逐步優化種植結構,讓6萬畝水田放大到60萬畝的效益。
嫩江是少有的無污染江河,流經農場的迴旋處成了滋養農場的“聚寶盆”。在距離嫩江1000米的農場灌溉站,5台水泵齊運轉,水到回水渠後再打開閘口灌回主渠,實現了循環利用。農場6萬畝耕地全種水稻,100%實現嫩江水自流灌。這些年,農場在水渠、泵站等水利設施投資達3000多萬元。
有了好品種,接下來就是提品質。在佔據境之極、水之極、土之極、品之極“四極”之地的肇源農場,農業重點工作推進組副組長趙永遠對記者説:“農場年有效積溫3100攝氏度以上,無霜期135天左右,比其他地區多20多天。”吃一口鮮,更要吃一口好,米的品質就差在這20多天。
農場土壤呈弱鹼性,重金屬含量低於國家標準。秋翻地不僅培植了地力,還帶出了病蟲害蟲卵,寒冬一凍春夏也就沒有那麼多蟲害。就算白天站在田間,也能聽到蛙聲一片。
前兩年,種鴨稻、蟹稻提升了米的品質。這兩天,54歲的第二作業區種植戶趙清祿從安徽買回了400多斤種泥鰍,農場在第一作業區3號地水渠口為他提供了養殖場所。“我種水稻180畝,一畝地放2萬尾泥鰍,泥鰍的畝效益保守在1000多元,泥鰍稻‘一畝頂兩畝’。”
講好米故事打造高端品牌
在肇源農場,“一粒米”能和文化巧妙聯姻。2013年,原農業部副部長劉成果來農場考察,親筆題寫了“北大荒第一米”。此後,農場又吹響了“龍江極品米”的號角,開始挖掘、總結並呈現“大荒源谷”品牌的文化內涵,以北大荒精神為背景,以農場1998年抗洪精神為底色,以“奉獻營養,服務健康”為目標價值,以米文化為核心拍微電影,搞攝影基地建設,聘請文化名人為文化顧問,一系列舉措開啟了品牌鑄就的征途。我省著名作家賈宏圖曾為農場寫道:肇源農場深入挖掘“米文化”內涵,抓鐵有痕地把“米文化”鐫刻在這片土地上。
源自北大荒的“一粒米”底蘊厚重,精神豐富,魅力無窮。農場以推動稻米産業發展、提升米文化品牌價值為目標的系列活動陸續展開,並開始叫響全國:
2015年10月,“大荒源谷”全球華語詩歌大賽收到抒寫“大荒源谷”品牌大米的稿件2000余篇。世界各地的詩人為“大荒源谷”撰寫的詩歌優秀作品集結成《大荒源谷》詩集。“大荒源谷”有機鴨稻米被確定為中國詩歌萬里行活動組的隨行米。2016年3月,農場與大慶攝影家協會舉辦了“大荒源谷”杯攝影大賽;9月13日,配合省書法家協會開展了“墨香稻花——龍江書法大講堂走近肇源農場”公益活動;10月9日,配合省美術家協會開展了“群賢畢至以畫會友助力農場”公益活動。大型畫冊《嫩江左岸的明珠》、勵志微電影《母親的農場》、文化地理宣傳片《夢回塞北魚米鄉》,潛移默化地放大了農場稻米産業的文化內涵。2018年,農場被授予省書法家協會書法創作基地、省藝術博物館肇源農場分館。
走進農場稻米文化展館,多幅名家真跡珍藏於此。農場與中俄造型藝術研究院合作,邀請了俄羅斯著名畫家為稻米種植生産全過程進行油畫創作,這些作品作為農場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國內唯一擁有油畫展現全過程水稻生産的繪畫系列作品。
農場黨委書記倪金珠説:“沒有文化的企業沒有後勁,更沒有希望。文化這種軟實力是一種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必將助推稻米産業走得更遠、香得更濃。”
今年,農場與善耕原(北京)生態農業公司訂單種植2000多畝“松粳16”,與肇源縣鯰魚溝生態莊園訂單種植5000畝“松粳16”和“稻花香”,與安徽燕之坊食品公司訂單種植黑稻400畝。“私人訂制”的背後折射出:品牌需要市場拉動,高品質米賣出高價格,再反哺農業,進而提高種植戶的積極性。
2017年,在第二屆中國健康大會上,“大荒源谷”有機稻花香系列大米被選為國家孕嬰行業發展論壇指定産品,並納入國家孕嬰網電商平臺首批入駐産品,肇源農場被推薦為國家孕嬰網綠色食品通道示範基地。“大荒源谷”再次名聲鵲起。今年4月8日~9日,我國秈粳稻區有機水稻標準化生産十大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典型範例研討會在江蘇省丹陽市召開,肇源農場作為十大典型做技術範例彙報,並被推薦加入中國有機農業發展聯盟。
肇源農場場長楊廣明深有感觸地説:“農場企業化改革的重點是由行政思維轉變為市場思維,我們要主動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去闖市場、打品牌,講好‘一粒米’的故事,塑造‘一粒米’的文化,做強‘一粒米’的産業,成就‘一粒米’的夢想。”(李立新 裴振萍 記者 吳樹江)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