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試點村:“沉睡的資源”變“流動的資本”

2018-07-20 08:48:00|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沉睡的資源”變成“流動的資本”

  【頭條】黑龍江試點村:“沉睡的資源”變“流動的資本”

  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城向西南,車行5公里,即此次蹲點調研的目的地——黑龍江省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第一批試點村之一的方正縣德善鄉安樂村。哈爾濱市農委工作人員介紹,早在2015年,除個別改制村外,哈爾濱市行政村就已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而這是在總結推廣方正縣等國家級試點經驗基礎上實現的。作為全鄉人口最多、耕地面積最大的村,安樂村在“確實權頒鐵證”上頗具典型意義。幾年來,土地確權給這個村的生産生活帶來的活力日益顯現:貸款便利了,土地連片了,闖市場意識提高了,日子更有奔頭了,鄉村振興戰略在這個村正逐漸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地定權,人定心”土地確權一舉多得

  作為2012年春天開始土地確權試點的行政村,安樂村頒證的情況具體啥樣?頒證帶來了哪些變化?在村部,鄉親們打開了話匣子。

  “當時村民手裏只有1998年土地二次承包合同,想出去打工,心裏沒底呀!擔心土地哪一天不再是自己的。”鄉經管站長成志勇説。

  “確權前後改變可是太大了!之前,土地界限不清導致發生糾紛。因為當年承包時都是靠尺量,村裏也沒有絕對依據,有時也説不明白具體情況。而土地確權時採用GPS定位技術,一塊地的東西南北界限都很清晰,測量後四鄰要對結果簽字確認,這就避免了糾紛隱患。”安樂村黨支部書記孫寶成十分感慨。

  方正縣經管站副站長洛佳峰表示,確權之前,流轉土地的雙方只簽合同。如果到期不還,雙方産生糾紛後舉證很麻煩。頒證後,如果産生糾紛,法官只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此外,承包經營權證還固定了土地用途。總之,土地確權好處多多。

  那麼,這件大好事是如何推進的呢?村委會主任劉學志回憶説,雖然面對一些生産上的糾紛或困惑,但是剛確權時村民並不知道此舉的意義。為此,村裏成立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組織機構,多次召開村兩委成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傳達確權政策。利用廣播、公示板、標語、宣傳單,讓鄉親們了解確權頒證的意義。這樣,時隔14年,1998年的承包合同上寫明的土地終於陸續有了“身份證”。本次確權實測耕地面積為15696.1畝,其中: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時合同面積為11663畝,新增耕地面積為3571.5畝,機動地面積461.6畝。新增耕地主要是村民確權之前開墾的荒地,雖然不在合同中體現,沒有被村民正式承包,但確權後允許村民繳費經營。

  2013年春天,對於安樂村意義非凡:土地確權頒證基本結束,全村家庭獲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700本。自此,地定權,人定心。幾年來,村裏土地資源配置的效率日益提高,推動農業生産和居民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安樂村的生動實踐只是哈爾濱市土地確權的一個縮影。哈爾濱市農委有關人士表示,方正縣和阿城區是全國首批農村土地確權50個縣市試點,2014年,哈爾濱市在總結推廣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市整體推進林地、草原、水面、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各類資源的確權工作。最終,哈爾濱成為全黑龍江省唯一整市推進土地確權的城市。

  土地資産價值得以釋放農村貸款難迎刃而解

  隨著土地確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可用於抵押,小本本讓“沉睡的資源”變成“流動的資本”,村民的貸款難題迎刃而解。

  52歲的郭延軍説,他2015年貸了5萬元,2018年剛剛又辦完5萬元貸款的手續,預計11月賣完秋糧就能還上。“頒證之前,我們想要貸款只能5戶聯保,每次能貸兩三萬元。真到了那缺錢的時候,自己也沒別的辦法,只能去‘抬’錢。有了土地證,貸款方便多了!5個工作日就到手了,買種子、化肥、農藥,啥事也不耽誤。利息也能負擔得起。我還享受到‘循環貸’的好服務,辦一次審批可以貸5年,當年還上馬上還能再貸,特別省事!”

  孫寶成説,村民用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必須走縣裏規定好的程式。首先,抵押人需攜土地經營權證書提出申請。第二步,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出具經營權無流轉、無糾紛的證明和初評報告。因為村裏最了解情況,流轉合同按規定是需要在村裏備案的。至於到底能貸款多少錢,村裏的意見也很重要。村裏會根據地塊的等級並參照最近三年的土地承包價格及物價情況,給出土地經營權評估報告。第三步,金融部門受理材料,雙方簽訂抵押貸款合同書。第四步,縣農村産權交易中心留存經營權證書,出具土地經營權他項權利證書。最後,才是放款。總之,環環相扣,既確保不産生矛盾,又提高效率。

  洛佳峰説,方正作為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抵押擔保工作試點縣,近年來探索出了這種農村金融改革新模式。有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5年來,村裏的生産活力逐年增加。據粗略測算,原來村民貸款200萬元左右,確權後約180戶村民辦過抵押貸款,貸款額在900萬元左右。“現在,10畝地大約可貸5萬元。可別小看這筆錢,那是真金白銀減輕了村民的春耕壓力。”孫寶成告訴記者。

  新型經營主體勇闖市場種地成為有奔頭的職業

  誰來種地?誰能種好地?問號正在變成嘆號。“確權前,耕地屬於各家各戶種植,不利於機械化作業。頒證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了承包權,鄉親們底氣足了,流轉的積極性高了。這土地一流轉就有了規模,便於農機作業,提高了效率,促進了農業生産。”劉學志説。

  確權頒證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孫寶成説,頒證前,每個家庭最多大約30畝地。頒證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明顯增多。目前,安樂村土地流轉勢頭良好,該村已流轉土地3800畝左右。本村和鄰村的土地正在向種糧大戶集中。比如,村裏的金寶軍流轉到手1500畝土地,徐景林600多畝。按本縣認定,經營100畝以上土地的農民算種糧大戶。這樣一算,安樂村有種糧大戶30戶左右,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由此日益提速,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關於産業興旺的要求探了路。

  57歲的金寶軍是安樂村裏有名的種糧大戶,1500多畝土地基本成畝連片,無論是春季播種,或是秋季收穫,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鏟車等大型機械場面煞是壯觀,每到這時,就會引來不少村民駐足觀看。金寶軍笑著告訴記者,實際上自己僅有45畝土地,剩下的都是流轉來的。“這要歸功於現在的好政策。2013年有了土地證後,我就和鄉親們簽訂了將近1000畝的流轉合同。”正是從2013年開始,金寶軍開始大量購進大型機械化設備。他説:“以前地不多,但種起來費時費事,起早貪黑。現在土地成畝連片了,大型機械開進地裏種植水稻,省事省心。”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多,事業的日漸穩定,金寶軍的農機合作社也準備開始運營了。金寶軍現在就等著大型農機到貨。“插秧機4台、拖拉機5台、收割機7台……我們農機合作社的這些大型農機具,不僅服務自己和村民,還將在鄰縣開展業務。未來,機械化種植可以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行銷上,讓我們的大米飄香全國。”他對未來充滿希望。

  土地確權,進一步讓種地成為有奔頭的職業。一些種糧大戶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售賣原糧,而開始探索以自有品牌闖市場,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了“不僅多種糧,還要種好糧”的要求。

  程鳳華,證載土地面積50畝。2015年之前,自己種植的水稻賣給加工企業和其他中間商,經常被壓價。於是,他萌生了一個念頭:土地都確權了,既然種地就要把地種好,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培肥地力。再説,為什麼不流轉土地擴大種植面積,自己加工水稻,提升價值鏈,把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説幹就幹,程鳳華利用自己的承包地,又流轉了10畝,一共60畝,探索走精品大米路線。他購入五優香優質稻種,採用畜禽糞等生物有機肥藏糧于地,除草藥少許使用,滅蟲藥停用。2015年當年效果就不錯,米飯香味濃郁。他註冊了紅衫牌大米商標,並聘請專人設計了包裝。大米一上市每斤就賣到8元,遠銷到上海、杭州、北京、天津等地,銷量2萬多斤。這樣,雖然産量降低,但價格提高了,每畝收入比普通大米高1500元。近幾年,他的業務逐漸擴大。2017年,銷量4萬斤,純利潤10多萬元。

  雙薪農民應運而生就業創業各顯其能

  土地確權頒證在催生一批種地能手的同時,還把很多農民從土地上徹底解放出來。這些流轉土地的農民一方面享受了流轉費用,一方面又“一證在手天下走”,靠打工賺來第二份收入,成為“雙薪農民”。流轉土地後,村民單立民在2014年去廣東打工,最近幾年又在方正縣城當力工。還有部分勞動力就業不離村。村民周慶雨流轉到手110畝耕地,全都種植水稻。由於規模經營,土地連片,大型農機具有了用武之地。由於活兒多忙不過來,插秧工、司機全都就地解決:1個長工、5個臨時工都來自周邊村屯。種糧大戶金寶軍的1500多畝土地除了全家人種植,還在附近雇傭臨時工。

  劉學志説,在村裏的2880口人中,打工人數就有1200多人,大約佔勞動年齡人數的45%。這些人中,遠的在國外打拼,在日本、韓國當裝修工人、建築工人、餐飲廚師、焊接技工的,就有六七百人。其它打工的村民,無論在黑龍江省外,還是縣城,都找到了合適的崗位。這些告別在土裏刨食的農民,每年純收入最少也有1萬元,多的不止10萬元。村民于成學家裏五口人,土地確權後,便把自家的27畝耕地流轉給了種糧大戶,他每年可拿到2.7萬元流轉費用。兒子和兒媳在韓國打工,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老兩口也根據季節外出打工,收入在1~2萬元。“這些都是純收入!這在我們村裏算是收入最高的人家之一了。還有些人是悶聲發大財。”孫寶成笑著説。

  流轉土地的村民不僅實現打工就業,個人進取心強的村民還走上了創業之路。安樂村村民張貴全在方正縣開設了自己的裝修公司,生意紅紅火火,是村裏的“名人”。張貴全説,能從土地中“抽身”出來創業,和土地流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張貴全家裏有27畝耕地,“地少,但不種可惜,種了收入又不高。”彼時,他一邊在城裏打工,一邊又要經管著自家的耕地,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土地確權後,張貴全迎來了事業上的轉機。“地都流轉給了村裏的親戚朋友,我可以專心外出開創自己的事業。”隨後,他在縣城裏開設了自己的裝修公司,生意好時,有40~50名村民來給他打工,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

  集體資産“人人有股”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為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2015年12月,安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村裏根據有關規定清産核資,將集體經營性資産(資金)折股量化到成員,實行土地入股,集體資産從名義上的“人人有份”變為實質上的“人人有股”。經過計算基本股、勞齡股、獎勵股等情況,村民們破天荒地領到了股權證。劉學志告訴記者:“確權之前,村裏的一些荒山、水面、草原被個人無償佔用,確權之後,這都變成村集體的新增資源性資産,村裏開始對佔用的村民收費,這也防止了集體資産流失。”

  土地確權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巨大變化。孫寶成説,新增地為村裏帶來了每年35萬元的收入,進入安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賬上。“以往村集體收入只有機動地這部分,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現在新增地一項就收入35萬元,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推動了村裏的公益事業發展。”農村股份權能改革後,他們計劃把收入的30%用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而餘下的70%已給農民分紅。

  去年,是安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給村民分紅的第一年。村裏探索對新增資源性資産量化處理有了重要進展——紅利的主要來源是新增土地。經過2013年確權頒證,有3000多畝耕地成為新增資源。這些土地不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體現,由村集體支配。使用新增資源的農戶,需要按每畝每年100元的標準向村集體繳費。去年,村裏每戶多的收入紅利700~800元,少的也有200元左右。這無疑為通過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的方式按股增加農民的財産性收入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來,安樂村村民收入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遞增。2017年,該村農民人均收入保守估算是1.4萬元左右。收入渠道日益增多,讓村民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61歲的單立民坐在炕上,對奮鬥來的小日子格外知足。他的腰包詮釋了村民工資性收入的增加。他把15畝土地流轉出去,每年到手1萬多元,打工純收入每年3萬元左右。回想起往事,單立民由衷感慨:“還是現在政策好啊!”確權幾年來,單立民甩開膀子加油幹,日子越過越滋潤,房子裝修一新,彩鋼板取代了屋瓦,上面的太陽能熱水器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室內有上下水、衛生間,生活品質比城裏人一點不差。

  流轉到土地的種糧大戶更是腰包鼓鼓。金寶軍雖然在縣城買了樓房,但是依然保持了農民不願露富的傳統,回答很低調:“我們家一年純收入也就60來萬,最近四、五年,一年還能出去旅遊兩次,香港、雲南等地都去了,我和老伴準備帶著孫子走遍全國。”

  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如今,這個目標成為鄉親們實實在在的福祉。安樂村,借著土地確權頒證的東風,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道路上,正迸發出無限的活力。(記者 樊金鋼 李天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