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裏“復活”了遠古生物

2018-08-08 13:41:4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你們幫我看看,這玩意兒是什麼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叫啥名呀!前些年好像見過,不過數量不是太多。”“對,今年特別多,也不知道這個小東西對水稻有沒有傷害?”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農業分公司水稻種植戶姜光偉,在自家的水稻田旁和其他農戶們議論著。

  近日,姜光偉閒來無事,到地裏觀察苗情時,突然發現自家的水稻田有一個池子出現了一群長著三隻眼睛的“怪物”。這種“怪物”似魚非魚、似蝦非蝦,長得像蝌蚪,遊起來像魚,還長著蝦的尾巴。這些“怪物”究竟是什麼?打哪兒來的?會不會影響水稻的生長?

  姜光偉擔心會對他的水稻田造成影響,於是第一時間拍了照片發到了分公司農業生産部,讓農業技術人員幫忙把這些“怪物”除掉。沒想到,反饋結果卻讓他大跌眼鏡。

  “不用擔心,經過網上查詢和比對,能夠確定這種水生的生物是鱟蟲,很古老的物種,它對水稻生産無害,屬於有益的一種生物。二九一農業分公司農業生産部副部長陳國建給了姜光偉一個肯定的答覆。

  據資料記載,這個“怪物”叫鱟蟲,最早出現在距今2億年前,比恐龍還要久遠,可以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活化石”。雖然成蟲存活期只有90天,但它的卵卻有極強的生命力,當環境惡化時,鱟蟲産下的卵就進入滯育期,停止孵化,時間最長可達25年。

  但為什麼姜光偉家就這一個水池的數量特別多,而別的水池裏只有零星的幾隻?在農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了解到:鱟蟲的出現和這個養鴨稻池子的農藥含量的減少和水質變好有關係,它對水質要求很嚴格,一旦有污染這種生物無法存活。

  趙教授還介紹,鱟蟲主要吃有機體的碎屑,或者捕捉小的水生物和它們的幼蟲。因為姜光偉家的這個池子去年是鴨稻共作示範地塊,所以有機質碎屑比較多,為鱟蟲大量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趙教授通過電話告訴姜光偉,“保存這種生物挺好的,別用化學農藥什麼的,一定要保護這種水質,保持水質乾淨,按照有機農業生産的標準來種植,鱟蟲就會長期生存在這裡,對農田大有益處”。

  姜光偉滿心歡喜地説:“這下我知道了,沒想到這玩意兒還是個好東西,對水稻還有很大的好處,以後肯定把這個小東西好好保護起來。”(記者 吳樹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