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接地氣 成就“稻粱肥”
放火焚燒污染空氣,堆積在村頭、路邊,既影響美觀,又有火災隱患,大量秸稈成為農戶頭疼的“廢渣”。伴隨科技的進步,如今,秸稈已經在一些地區得到綜合開發利用。除了加工成飼料、能源,還可以就地消化。讓人驚喜的是,伴隨秸稈還田的技術日益成熟,秸稈還田成肥,已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巴彥縣的部分鄉村成為現實。
通河 稻田實驗 “腐草”變廢為寶
“你還別説,這些稻梗子經過一頓鼓搗,真成了趕勁的好肥料。”提起秸稈還田,打響了頭一炮的通河縣祥順鎮新鄉村農民屈耀明一臉興奮。近年來,通河縣農技推廣中心與省內高校的專家合作,不斷研究秸稈還田技術。去年開春,該推廣中心在試驗園區進行了試驗,秋後又在村屯利用10畝地進行復試,選擇的就是屈耀明家的水田。當年冬天,科研人員還在室內進行了高低溫對比試驗,同樣取得了成功。
通河縣水田面積達160萬畝,年産水稻秸稈80萬噸。有了充分的實驗依據,今年開春,縣裏主動爭取、承擔了哈爾濱市20萬畝水稻秸稈應用腐熟劑還田的推廣任務,利用水稻秸稈達10萬噸。因這一項目,縣裏爭取到了專項資金200萬元,對實施稻秸還田的農戶,每畝補貼10元購買腐熟劑。在此基礎上,縣政府又給農戶每畝補貼10元,用於每畝平衡碳氮比的尿素款和工時費。農戶應用秸稈還田,個人可以不花1分錢,還省下了一筆肥料錢。農戶的積極性高漲,為全縣大面積推進水稻秸稈還田打下了基礎。
談到具體操作,通河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魏衝介紹,春季泡田整地前,將上年秋季在收割機的作用下水稻秸稈形成的絨草平鋪在田裏,在不翻耕、不焚燒、原茬不動的情況下,提前10至15天泡田,每畝施用20克秸稈腐熟劑。10至15天后將變褐色的稻草摟勻,再次調水後,直接攪漿壓草整地,便達到待插秧狀態。
據了解,施用腐熟劑秸稈還田,改善了土壤結構,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0.1%至0.5%。次年秸稈還田的地塊,水稻長勢明顯好于未還田的地塊,達到了環保、肥田、減肥、增效的目標。
巴彥 翻埋作業 大苞米“根紅苗壯”
跟“種稻大戶”通河相比,巴彥縣以旱田居多。該縣的鑫富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秸稈還田,主要是稈大莖粗的玉米稈子。這個合作社位於紅光鄉新富村,入社農戶已達到900戶,農民入社土地2.21萬畝。
這個合作社的經營者,對於發展綠色農耕情有獨鍾。早在2014年,合作社裏的技術人員就開始探索秸稈翻埋技術,經過3年探索試驗,積累了比較成熟的經驗。據合作社的技術員測算,經過秸稈深埋還田的地塊,每畝節約化肥成本9.8元,採用大壟通透栽培技術,可以每畝增産60公斤。
2016年,該合作社在縣農業局的扶持下,購進液壓翻轉犁5台,10月中旬收割玉米的同時,開始秸稈翻埋作業。當年秋季,該合作社共實施秸稈翻埋作業6000畝,並在實際翻埋作業中總結出了一整套玉米秸稈翻埋模式和技術要點。去年,該合作社的所有大田都實施了秸稈還田,而且幫助周邊鄉鎮的農戶代翻大田1.6萬畝,總面積達到3.8萬畝。
“鑫富”的秸稈機械翻埋還田技術,大體上説,就是用秸稈粉碎機將摘穗後的農作物秸稈就地粉碎,均勻拋撒在地表,隨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爛分解。這樣的做法,有利於把秸稈的營養物質完全保留在土壤裏,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危害,增強了作物抗旱抗澇抗倒伏能力。由於實行了高標準的秋整地,耕地能充分接納秋雨,從而建立了土壤水庫,也為春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巴彥縣農業局局長陳彪説:“‘鑫富’為巴彥縣玉米秸稈還田利用探索出了可複製推廣的模式。”(王曉東 胡建軍 記者 王曉東)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