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促農産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引領農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精深加工有“錢途”引領農民“奔小康”
近年來,哈爾濱市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促進農業向工業轉型,讓更多農産品加工企業提檔升級,深度開發“原字號”,在豐富百姓餐桌的同時,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數據顯示,上半年,哈爾濱市農産品加工業産值實現460億元,同比增長9.2%。
優勢産業“向前衝”
今年出臺的《哈爾濱市加快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哈爾濱市具有優勢的玉米、大豆、水稻等十大産業的總體目標、發展方向以及區域佈局等,這些優勢産業將借“兩頭兩尾”的“東風”,不斷以農産品精深加工為主攻方向,發揮優勢持續提檔升級。
以精深加工大豆為主的黑龍江鶴旭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大豆種植、生産、加工、銷售、運輸的全産業鏈條。該公司負責人耿顯忠説:“我們聘請國內知名大豆專家,引進大豆拉絲蛋白技術,對大豆進行深加工。”
大豆拉絲蛋白又叫人造肉,經過再加工後就變成了大豆休閒食品,以往採用這項技術的企業多集中在福建、山東、四川等地,耿顯忠説:“這些企業生産原料都是以咱東北大豆為主,他們先將初級産品運出,加工後再以高價銷售回東北地區。我們有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不自己開發?為此我們開始專門對大豆進行精深加工。”目前,該公司已形成自有品牌,並將生産的大豆休閒食品銷往東北三省,其生産的蛋白粉銷往南方市場,他説:“去年我們公司賺了900多萬元。今年我們又新建了立式保溫倉、恒溫倉等基礎設施,用於擴大生産規模。”
説到自家産品,黑龍江昊偉農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基地部相關負責人范德峰自豪地説:“通過對玉米的深度研發,我們已經研發出玉米汁、玉米糊等在內的六大系列50多個品種。我們自己培育新種子,並通過新技術研發將玉米‘吃幹榨凈’,推出的産品暢銷國內各大市場,我們將用三年時間將種植面積發展到10萬畝。”
哈爾濱市農委農産品加工處處長徐廣英説:“隨著‘兩頭兩尾’工作的不斷深入,哈市農産品加工企業集群也在不斷壯大,初步形成了以糧、菜、畜、林、菌等農産品和綠色食品為主導,具有哈爾濱市優勢特色的農産品加工格局。”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哈爾濱市農産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536家,比上年新增18家,主營業務收入實現452億元,同比增長10.6%。
帶領農民“奔小康”
農産品加工企業嘗到“精深加工”甜頭後不斷提檔升級,同樣受益的還有為企業提供優質原料的農民。
依蘭縣團山子鄉幸福村農民文超今年將家裏三百畝地全部種上了萬壽菊,他説:“企業簽訂訂單,每年都會有專人來收。收入高、有保障。”
文超所説的企業是哈爾濱春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生産的葉黃素粉末就是從萬壽菊中提取出來的。“葉黃素粉末既可以入藥,也可以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作為飼料可以增加動物體內葉黃素含量。此外,我們還把葉黃素提煉成油膏,出口到墨西哥、印度、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張立冬説,我們基地種植面積有限,大多是與合作社和農民以訂單方式進行生産,並採取統一管理模式。
張立冬説:“我們去年産值在1億元左右,今年預計能夠達到1.5億元。”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也帶動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文超告訴記者:“我從2016年開始種植萬壽菊,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第一年只種100多畝,一算賬,一畝種植效益比玉米翻一番,後來每年都增加面積,今年索性全種萬壽菊!”據介紹,公司還會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解決了富餘勞動力就業。
農産品精深加工後,市場銷路更為廣闊,企業自動提檔升級,研發更多迎合市場和消費者的新品種,同時,也倒逼種植業調優種優,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基地不斷升級,如此環環相扣,層層互利發展。農産品加工企業拉動加工業飛速發展,更成了立縣支柱産業,帶頭地方經濟發展。今年哈市計劃總投資139億元,圍繞糧食、肉乳、果菜等14個方面,集中謀劃了50個産品精深加工項目,目前開工項目38個,佔總計劃的76%。
政府出力“推一把”
冰城農産品正逐漸從只賣“原字號”、附加值不高的窘狀,逐漸發展成為延長産業鏈條,提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産品。
徐廣英説:“哈爾濱市很多農産品企業都在向精深加工邁進,自覺提升産品價值,積極投入到對産品的精深研發當中。”
為了更好地推進“兩頭兩尾”工作,《方案》中也提出了集中推進精深加工項目建設,聚焦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副産物綜合利用4個領域,大力推進糧食生産加工、畜禽生産加工、林業生産加工及蔬菜、馬鈴薯、煙草等農産品生産加工項目。
在發展的同時,企業帶動更是必不能少。《方案》中還明確將重點推進“246”工程,即轉型升級20家較大龍頭企業,突出農産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40家成長型加工企業,突出農産品初加工和主食加工;大力扶持60家小微型加工企業,突出農産品初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記者 李天池)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