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青年專家為修繕老建築“獻技”
原標題:用新技術延續老建築文化底蘊 哈工大青年專家為修繕老建築“獻技”
黑龍江日報老樓。生活報記者李巍攝。
從哈站北廣場向東看,可以看到一座氣質獨特的區域性地標建築——道裏區地段街2號黑龍江日報老樓巍然挺立,這座已有80年曆史的老建築正以嶄新的姿態吸引來往人們的目光。但人們也許不知道,正是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青年結構工程專家周威和張博一,運用了一套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的既有建築修繕與安全性提升改造技術,才讓這座富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的老建築,再一次散發出新的魅力。
周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研究與實踐以來,發現我省有很多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老建築,由於長期環境和外部荷載作用等原因造成結構材料老化、結構損傷、結構體系過於陳舊等,存在結構安全隱患。他認為,“提升安全,修舊如舊”是保護歷史建築的一個重要原則。
黑龍江日報老樓,在經歷80余載風雨和各種外部環境作用後,樓體出現較多裂縫、表面破損以及承重墻體沉降等結構損傷問題,安全隱患突出,亟待進行加固改造。這是一座哈爾濱市歷史建築和不可移動文物,修繕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周威和張博一充分發揮哈工大土木工程學科在結構設計理論方面的優勢,在土木工程學院和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王偉教授等專家的大力支持下,承擔了這項充滿挑戰性的超期服役磚混建築修繕改造技術研究工作。他們提出的“大沉降承重磚墻的穩定化處理,耐久性和安全性不足樓蓋的結構體系更新,混合承重結構的抗震體系重構”系統性修繕加固思路,確保修繕之後,保持歷史真實的“如舊”,更能從整體上提升現有結構安全性水準。
據了解,除了對老建築安全性提升與改造外,哈工大土木工程學科在既有建築功能改造、加固改造理論與方法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成果,研發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為省內外大量工程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撐。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時,周威隨團第一時間急赴地震災區,在我國著名結構工程專家鄭文忠教授的帶領下開展百餘天的地震災區大量震損建築安全性評定與抗震加固工作。完成工作之餘,對於災區建築損壞情況,周威這些青年專家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如何使地震中的建築物結構損傷不重、破損輕微、甚至無震損?如何通過設計低震損或無震損的結構以使建築物快速恢復使用功能,甚至不中斷使用功能?周威主持的“可恢復功能結構體系”有關課題研發正處於攻堅階段,機理分析和試驗研究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這項成果有望為我國地震頻發地區的建築物建造提供相應的抗震技術支持。
眼下,周威、張博一這些青年教師在哈工大“雙一流”建設中,正努力把科研創新和技術服務相結合,致力於土木工程事業,讓一棟棟建築散發出更加迷人的神韻。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