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賓縣搭建平臺讓人才活力迸發

2018-12-29 09:57:50|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哈爾濱市賓縣搭建平臺讓人才活力迸發

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機械使用培訓。 (記者 潘宏宇 白雲峰 攝)

哈爾濱市賓縣搭建平臺讓人才活力迸發

職教中心農學專業教師在田間地頭現場教學。 (記者 潘宏宇 白雲峰 攝)

  今年以來,賓縣深入推進人才強縣戰略,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優化人才環境、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形成人才總量相對充實、人才結構漸趨合理、重點行業人才集聚、非公企業人才優勢明顯的總體格局,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引育管勵並重加大人才隊伍建設

  按需開展人才引進。賓縣持續為企業搭建引才平臺,今年共為賓西開發區宏瑞包裝、華龍面業10余家用人單位推薦人才200余人次。

  持續開展人才培訓。賓縣發揮縣委黨校主陣地作用,全年培訓黨政人才700余人次;圍繞農業主導産業,依託縣職教中心開展農機駕駛員培訓8期,共培訓1150人次;開展牛雞養殖、設施蔬菜、食用菌等專業培訓10期,培訓639人。

  大力開展人才表彰激勵。2月,賓縣縣委縣政府對全縣農業農村及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永和菜業李慶堂、毛家芍藥園毛興東等34人被授予“農村奔小康標兵”稱號,農村實用人才自主創業的成效凸顯;9月,縣政府對教育系統專業技術人才進行表彰,激發了人才愛崗敬業、奮發有為的熱情。

  創新思路

  搭建人才新載體

  出臺一個政策。出臺了《賓縣促進産業發展扶持辦法》,圍繞賓西開發區以農副産品加工、現代包裝、新材料研發為核心的“1+2”發展格局,激勵企業自主引才,逐步構建起産業和人才雙向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打造一個平臺。賓西開發區通過硬體和軟體的同步改造升級工程,建立了創新創業孵化中心,10月已投入運營。

  聯結一所高校。與哈工大繼續教育學院達成合作意向,以專項辦班、不定期跟班的方式對人才進行培訓,縣委黨校教師、組工幹部將陸續進行跟班學習,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建企業搭平臺

  電商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賓縣以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為原則,以建企業、搭平臺、育人才為核心,在加快鄉村電子商務發展、壯大鄉村電商人才隊伍的實踐中取得了實效。

  創業人才引領電商企業發展。電商人才王玉偉是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典型代表,在微商和名優特産領域的從業經歷中找到了互聯網技術和農産品銷售的接入點,創立天惠樂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依託合作社和種植戶,已吸納500余人加入農特微商,公司年營業額達800萬元。

  引建企業助推電商平臺建設。本地電商企業積極創建電商平臺,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村電子商務。哈爾濱八通計算機信息網絡有限公司7月建立“賓縣館”,目前已上架商品3000多個品種,預計年末可實現銷售額120萬元;引進電商企業創立的“置糧網”平臺,主打糧食産銷一體化,目前服務片區已覆蓋賓縣10余個鄉鎮共49個行政村,簽約農村職業經理人52人,已成為賓縣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新型職業農民施展才能的有效載體。

  政企聯動促進電商人才培育。賓縣以縣域電商企業為依託,不斷加大農村電商人才培育力度。今年1至9月,置糧、天惠、哈東産業園等電商企業共開展電商培訓129場,培訓3166人次。

  立足職業教育

  實用人才助力脫貧攻堅

  賓縣充分發揮“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優勢,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用技術應用、加大實用人才技術培訓為抓手,促進農村實用人才實用技術不斷發展壯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實用人才助推技術研發推廣。賓縣突出教研産培一體化,實現了生産與人才培養的共贏雙收。縣職教中心玉米種植專家朱勤、農學專業教師李影賓,多年研發出“玉米立體通透栽培技術”,榮獲哈爾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培育的優良品種累計在黑吉遼等地推廣400萬畝,增産4億斤,帶動農民增收3億元。

  實用技術促進産業提檔升級。賓縣充分發揮職教中心農藝專業技術優勢,與新躍三莓合作社建立“校社聯盟”,帶動入社農戶238戶,種植面積發展到3.1萬多畝,年收益畝均超常態農田千元以上。目前,全縣“校社聯盟”發展到5個,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450個,聯結農戶2.8萬戶、社員5.8萬人,縣域農業産業化、組織化水準明顯提升。

  人才技術培訓助力精準脫貧。賓縣立足農村職業教育資源,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次、創業農民100人次。結合地區重點産業,開展烤煙、蔬菜種植、大型農機操作等實用技術培訓,今年已累計培訓1200人次。同時,重點對貧困人口進行技能技術培訓,在永和鄉等鄉鎮舉辦重點針對貧困人口的設施蔬菜等培訓班,幫助156戶貧困戶掌握了設施蔬菜種植技能,為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戚牧 梁玲玲 記者 潘宏宇 白雲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