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擺脫貧困奔向幸福!
敲開新的一年大門,高興的是聽到一支幸福組曲——貧困群眾摘掉窮帽子,奏響的是“喜悅”;貧困村傳出收穫的“吉慶”,那節奏是“歡騰”;貧困縣脫貧摘帽,唱響的是“鄉村振興”。剛剛走過的2018年,是扶貧幹部和廣大貧困群眾在黑土地上一起脫貧攻堅的追夢進行時,滿懷希望,向幸福進發,這是最鏗鏘的旋律,最美好的憧憬。
勤勞雙手迎來幸福的時光
1984年出生的劉洪霞,四級肢體殘疾,2018年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那天,這位來自黑龍江省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的貧困村民,站到了領獎臺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在頒獎宣誓時,劉洪霞把“自強奮進、用勞動創造幸福”大聲説出來,聲音十分洪亮。她的手指被粉料機碾過,大她兩歲的丈夫因車禍落下三級肢體殘疾,雙手不健全。這一切都沒有打倒劉洪霞,她説:“好日子要靠雙手創造”。去年,她種上了3300棵五味子苗木,養著14頭黃牛,主動申請進入脫貧隊列。這一年,她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黨的扶貧政策好,讓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黨的溫暖,我要成為黨的一員。”
蘿北縣的劉洪霞想著建一個五味子烘乾基地,讓村民的五味子賣出更好的價錢;而延壽縣的李延喜,則想著帶村民一起致富養大鵝。延壽縣青川鄉新民村村民李延喜,從一個貧困戶到成為“感動哈爾濱人物”,譜寫了一首自強不息的“向天歌”。身患強直性脊柱炎的李延喜不等不靠,在最難的日子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他養鵝年收入10萬元,主動申請摘掉貧困帽子。2018年3月,李延喜帶頭成立了延壽縣天歌養殖專業合作社,帶著6戶村民一起養大鵝,當上了“鵝司令”,成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黑土地上一批批敢於向貧困挑戰的人們,正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不等、不靠、不要,我想、我願、我幹,劉洪霞、李延喜等立志“我要脫貧”的貧困人群,懷揣著脫貧的信心,用勤勞的雙手,扮靚自己的生活。
正是有了一家一戶的努力,才有了全省一個個貧困縣的“摘帽”。在2017年5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脫貧摘帽的基礎上,2018年我省又有10個縣申請脫貧摘帽。截至2018年12月31日,貧困村累計出列1678個,2018年當年出列873個,剩餘未出列100個;全省完成17.2萬人口脫貧,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5萬人脫貧的任務。
産業扶貧指出幸福的方向
2018年新春伊始,克東縣蒲峪路鎮勇進村貧困戶翟玉鳳一大早從家裏出發到縣城學習滿繡,她怪自己幹農活的手太硬,拿不起繡花針。但她成功了,還越繡越上癮,用針作畫,她一針一線繡出了自家的好日子。如今,這項女紅技藝走入貧困戶的世界,開創了一種文化産業扶貧的新模式。
2018年5月末,當龍江大地的春耕剛剛畫上句號,望奎縣火箭鎮廂紅二村的貧困戶劉印卻已在廣東湛江拿到了“豐收款”——2018年年初,他和鄉親們背起行囊,抱團南下種土豆,5個月時間賺了3萬多元。“北薯南種”讓他採擷了脫貧的果實。
2019年春節前夕,明水縣興仁鎮興發村村民楊貴義老兩口拿到了8075元的月工資。“幹到小年才歇年”,這個“笤帚村”的生産車間一年開出120余萬元的人工費,一把笤帚為這裡的貧困群眾掃出一條致富路。
無數個好日子,是我省農村發展扶貧産業得來的。因地制宜,把培育産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成為脫貧攻堅的主線。於是,村裏的大棚建起來了,扶貧超市開到了縣城裏,笨榨油坊出油了……一項項扶貧産業背後,是千萬名扶貧幹部的不懈努力。
龍江大地上15萬餘名扶貧幹部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省市縣三級派出駐村工作隊4254個,1778個貧困村全覆蓋,配齊配強第一書記4302人、駐村幹部13030人,選派13萬多名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盡銳出戰。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新顏村工作隊,選定具有綠色、循環特點的大球蓋菇(赤松茸)特色種植産業項目,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30余萬元,打出了“赫鄉田源”的八岔赤松茸品牌。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海倫市百祥鎮百義村探索到脫貧的“密鑰”,貧窮解鎖,呈現出不一樣的天地。百義村不大,只有4個村民小組,但卻有著光伏發電、生物質燃料廠、養雞場、醬菜廠、米業公司、糧貿公司等6個扶貧産業,這些扶貧産業為百義村開出了“脫貧良方”。就如村總支書記邵丙順所言,産業扶貧文章想做好,政策幫扶是關鍵。
一戶戶脫貧戶講述著脫貧故事,一個個出列村展示著特色扶貧産業。通過駐村幹部的辛勤付出,貧困鄉村涌現出了小南河村辣椒醬、民樂老區村雜糧、呼蘭河右岸小米、坤諾富硒大米、烏蘇鎮馬哈魚等一批知名駐村扶貧品牌。
2018年,全省落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3.2億元,同比增長2.5%;省級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1.3億元,同比增長20.2%。市縣財政扶貧資金投入8.6億元,同比增長86.1%。20個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52.5億元,全部用於脫貧攻堅。
堅強的保障托舉幸福的模樣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這是貧困群眾的心聲。從2014年開始,樺川縣東河鄉72歲的毛慶文和徐桂芹老兩口就開始租房子住,家裏為了供兩個大學生,賣掉了房子。2018年,兩位老人住進了村裏的“幸福大院”。“現在我們住上了有室內衛生間的暖屋子,這是黨的扶貧政策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啊。”
“我想有人幫,在我最需要的時候。”貧困群眾的期盼。2018年,一輛“健康快車”駛到百姓身邊,全腹超聲檢查、胸部DR掃描、婦科檢查等都可以在“健康快車”上解決。如今,“健康快車”走過富裕縣的所有貧困村莊。
每個鄉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這是基礎醫療保障的縮影。我省在全面落實“三重保障線”的基礎上,各地探索建立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基金等多重保障手段,確保貧困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服務即時結算,紮實推進控輟保學和教育資助工作,義務教育階段沒有因貧輟學現象發生。
2018年,黑龍江省飲水安全和危房改造兩年任務全面收官,投入資金33.48億元,808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飲水安全,478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危房改造。
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細化實化7大方面40項任務和政策措施。省直相關部門圍繞推動“兩不愁三保障”、産業扶貧、就業扶貧等舉措落實新出臺各類政策文件29項,進一步健全完善脫貧攻堅“四梁八柱”政策體系。
消除貧困,民心所依。2019年,我省要實現9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剩餘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築夢黑土地,每一個人都是追夢人。讓貧困群眾住上安全房,吃上安全水,走上致富路。一間間暖屋子,一盞盞新路燈,一處處寬敞的廣場……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這便是鄉村裏最幸福的模樣。(記者 董新英)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