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興安嶺腳下的“紅旗渠”灌溉更多良田

2019-03-01 11:21:33|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春節前夕,前往湯原縣調研建設了一個甲子的灌區——引湯灌區。

  引湯灌區是以湯旺河為灌溉水源、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區。灌區設計水田灌溉面積40.24萬畝,現狀水田灌溉面積15.77萬畝,灌區由西向東呈扇形分佈,橫跨湯原、向陽、勝利、太平川、望江、蓮江口、永發、鶴立、吉祥等鄉鎮。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湯原縣的老百姓就嘗試種植水稻,但因洪水襲擾和灌溉工程設施簡陋,水稻面積十分有限。為圓當地老百姓的種稻夢想,從1958年開始,湯原縣舉全縣之力興修引湯灌區,由於資金短缺的原因工程建設經歷了“兩次下馬”的艱辛歷程。在過去的60年當中,全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萬眾一心、矢志不渝”,特別是1999年引湯灌區被列為國家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項目,爭取到了連續12年的穩定資金投入,共計新增水田面積15.66萬畝,改善水田面積6.21萬畝。

  灌區的建設變水害為水利,讓昔日“看天吃飯”的低産田變成了千里沃野,讓湯原人告別了旱澇交替的貧苦過去。一渠改河山,豐碑永屹立。如今的引湯灌區已躋身全國大型灌區行列,成為湯原縣糧食生産的重要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依託,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為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湯原縣博物館裏,一張張老圖片記錄了引湯工程的建設歷史。站在引湯灌區渠首大橋上,已經結冰的湯旺河水像一條銀色的絲帶,一眼望不到盡頭,兩岸是一片片被白雪覆蓋著的平整稻田地。引湯灌區,是三代人用心血鑄成的人工運河,可以説創造了龍江大地的水利工程建設的奇跡,灌區也曾被稱為“小興安嶺腳下的紅旗渠”。

  離灌區渠首僅6公里的湯原鎮仙馬村是第一個享受到引湯自流水福利的村子。全村水田面積已經從當初幾十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有了引湯水,旱能灌,澇能排,水田穩産,每坰地水田收入萬元不成問題。統灌統排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減少了用水糾紛,搶水爭水的現象徹底消失。

  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不僅改善了灌區的灌溉條件,同時帶動了區內大米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勝利鄉合力村的快速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以前從松花江三級提水灌溉,每坰地光水電費就高達1300元,2002年用上了引湯自流水灌溉後節約了上千元。引湯水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種地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良好的水質和充足的水量還為種植高價值的有機水稻提供了必要條件。2013年,合力村成立了合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種的黃芪大米對水質的要求很高,但每斤要比普通大米貴一塊錢,效益很好。目前,灌區內有大米加工企業20個,年加工能力40萬噸。

  西起鳳鳴山,東至永發鄉,引湯灌區如今橫跨6個鄉鎮,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建議引湯灌區做好相關工作,積極多渠道爭取資金,力爭早日達到設計灌溉效益,讓更多百姓受益。

  一是為灌區的建設做好項目儲備。做好剩餘工程項目實施的前期設計儲備,以便於爭取國家投資。在工程前期設計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特別是要堅持“節水優先”原則,要有利於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有利於灌溉面積穩定、保障有力,有利於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要以“現代農業排頭兵”為發展理念,通過建設節水型灌區、數字化灌區和生態化灌區,實現民生灌區的發展目標。

  二是探索灌區建設多元化投資渠道。灌區工程的投入應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投資主體作用,加大灌區工程投資力度,完善和調整現有投資政策,優化投資結構,做好資金整合,發揮投資的整體效益。此外,還要積極探索引進社會資本,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建立平等的投資環境和合理的收益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灌區工程建設運營,探索政府引導、市場補充、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水利投資體制。

  三是“骨幹”與“田間”建設統籌考慮。在建設過程中做到灌區骨幹工程與田間配套工程統籌考慮,最好能夠同步實施,避免“最後一公里”沒有打通,導致工程灌溉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四是在項目建設中探索創新實施方式。在一些建設規模小的田間配套項目中,可以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用水協會等新型主體作為“項目法人”。項目設計、施工、品質、進度、安全、政策處理以及資金籌措使用等均由實施業主全面負責,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權力下放,程式從簡,也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由於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用水協會等新型主體是灌區建成之後的真正使用者和受益者,為此,他們會對“自家地裏這點事”更加用心。(黑龍江省水利綜合事業中心 李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