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增産增效增收“第一戰役”

2019-05-22 13:50:1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全力打好增産增效增收“第一戰役”

肇東市稻香水稻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瑞昌(右)正在查看水稻秧苗。

  日前,記者從綏化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綏化全市旱田播種已完成2270.3萬畝,已于5月10日基本完成播種計劃;水田插秧已完成459.8萬畝,佔計劃85%,預計23日全部完成插秧,實現了全部農作物播(插)在了豐産期。據悉,為了打好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第一戰役”,入春以來,綏化市就全力以赴抓好備春耕生産的推進落實。

  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按照國家和黑龍江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綏化大力宣傳生産者補貼政策,引導農戶合理確定種植意向,調整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確立了優玉米、穩水稻、增大豆和蔬菜的目標。初步統計,全市玉米播種面積1423萬畝,比去年調減175萬畝;大豆播種658萬畝,比去年增加163萬畝;水稻計劃播種541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蔬菜等經濟作物計劃發展到330萬畝。

  明水縣通達鎮智慧農業“大觀園”總經理王國軍告訴記者,去年他種了500畝日本品種“卡木一”圓蔥,銷往俄羅斯等地,凈收入150萬元。今年,他種了大蒜、甜香瓜等10余個品種,大蒜與山東省壽光市的蔬菜種植合作社簽訂了收購協議。“等大蒜收穫後,還能補種一茬秋白菜,我相信今年又會是一個豐收年。”

  按照《綏化市寒地黑土百萬畝蔬菜産業經濟帶發展規劃》的佈局,綏化市重點推進蔬菜産業基地、冷鏈物流、批發市場建設,突出蔬菜、菌類營養功能成分提取開發,開工建設一批産業化項目。“蘭明青望海”五個縣(市)開工産業鏈項目50個以上、建設千畝規模“十化”標準園區10個、萬畝以上標準園區1個,5個縣(市)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預計達到180萬畝。此外,全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將達80萬畝。今年綏化還將積極籌備第32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暨第3屆綏化鮮食玉米節。

  抓好春耕準備破“春脖子”短困局

  為了有效化解今年“春脖子”短、農事活動集中的困局,綏化市緊緊抓住物資、資金、農時、標準、保障等幾個關鍵環節,做好備耕準備。

  一是物資資金不拖後。物資資金總體準備充足,種植業共需資金107.5億元,春耕階段共需化肥91.5萬噸,農藥4530噸,柴油12.4萬噸,已于4月上旬全部下襬到位,為春耕生産提供了保障。

  二是農時標準不降低。牢固樹立錯過農時就是災的思想,嚴把農時標準,適時早播。編輯下發了《2019年玉米水稻大豆種植日曆》,指導各地在5月10日前結束播種;5月23日前完成水稻插秧。

  三是農資打假不放鬆。全市重點開展了以打擊非法轉基因種子、打擊侵犯植物品種權和制售假劣農資三項執法行動。召開生産經營商大會10次,張貼承諾書950份,發放致廣大農民朋友一封信26萬餘份,懸挂標語條幅286條,出動執法人員1336人(次),檢查農資經營門店1232個(次),查處案件24起,行政罰款15.15萬元,沒收種子300公斤。

  依靠科技推廣降低生産成本

  在肇東市稻香水稻種植合作社,綠油油、苗齊苗壯的秧苗讓人滿心歡喜。理事長王瑞昌告訴記者,合作社去年試種了50畝歐盟有機標準水稻,全部賣上了高價。今年2000畝水稻全部按照這個標準進行種植,還從北京新引進了生物降解酶的新技術,對稻苗的生長過程進行霧化噴灑,不僅可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同時還能提高水稻的品質。

  今年除種子和柴油價格比較平穩外,化肥和農藥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化肥整體上漲幅度200元/噸左右,農藥同比增長6%左右。為此,今年綏化重點推廣農業“三減”、玉米大壟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寒地蔬菜優質高效生産集成創新栽培、玉米螟綜合防控等12項節本增效技術措施,推廣面積5000萬畝次以上,畝均可節約成本80元左右。

  在抗旱防蟲方面,綏化依靠水源建設和大機械作業,及時進行蓄水、封墑保墑作業。依靠超前制訂病蟲害防控預案,確保三大作物無重大疫情災情發生。據悉,綏化全市新打抗旱水源井4958眼,新購抗旱設備111台套,維修抗旱設備3000余臺套、攔河壩4座。全市33.5萬台機械已于3月20日前全部檢修到位。原壟卡種技術推廣面積達217萬畝,對於旱情較重地塊積極擴大節水灌溉和坐濾水種面積,初步統計全市坐濾水種面積達到840萬畝以上。重點推廣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和大豆食心蟲綜合防控技術。下發了《玉米水稻大豆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方案》,開展農民普及性培訓70.8萬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1000余期,發放科技書籍15.7萬餘冊;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750人。(記者 程瑤 洪家興 岳海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