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香坊16條改革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2019-08-30 14:12:0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對標先進地區 突破條條框框 香坊16條改革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原來近十天才能辦完的事兒,今天不到兩個小時就辦好了。”日前,哈爾濱市民趙傳播在哈爾濱市香坊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內拿到《黑龍江省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核準證》後感慨地説,小作坊的生産要求都寫在告知書和承諾書裏,現場承諾,當場拿證,既快捷又方便。這是香坊區發放的全市首個告知承諾制《黑龍江省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核準證》。

哈爾濱市香坊16條改革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香坊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內市民正在辦理業務 吳昌林 記者 李天池攝

  這,只是香坊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香坊區以“深哈合作”為契機,積極主動對標先進地區。作為前海蛇口自貿區協同區,香坊區主動發揮制度協同和創新協同的引領作用,全面開展“複製前海”專項行動,針對商事登記工作中存在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敢於突破條條框框,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先行先試,近日創新推出16條優化營商環境、便企便民“一攬子”改革措施,努力打造全市營商環境示範區。

  壓縮審批時限審批結果“馬上取”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香坊區打破原有“遞交書面申請——窗口受理核準——經營場所現場核準——發證”的業務流程,對糧食加工品等11類低風險食品類別實行核準發證,香坊區由此在哈爾濱市率先實行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核準告知承諾制。

  據悉,食品生産經營者公開承諾其生産加工條件符合法定要求並簽訂承諾書,經受理部門審查合格,即可當場制發小作坊核準證書。該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發證後,由相關監管科、所在15個工作日內對該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同時,申請人獲證時間由原來的8個工作日縮短到立等可取;食品經營許可變更法定代表人或者經營者名稱、登出食品經營許可證工作時限,由7個工作日變為即時辦理。

  據介紹,香坊區出臺的《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若干措施》有16條具體改革內容,涉及企業登記、食品生産、經營許可、藥品醫療器械審批、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等諸多方面。此舉在前一階段全區優化流程再造工作基礎上,針對企業登記、食品生産、經營許可、藥品醫療器械審批、特種設備使用登記以及市場監管智慧終端應用等方面工作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和創新,通過合理界定、分類實施,進一步優化了相關商事登記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大大壓縮了審批時限,其中立等可取、即時辦結、不見面審批事項大幅增加。

  辦事不出區企業群眾“少跑腿”

  據了解,香坊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企業登記窗口平均每天辦件量近百件。為了有效解決企業和群眾辦理業務排隊等候時間長、往返路途遠等問題,香坊區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等有條件的銀行簽署戰略協議,委託銀行網點代辦企業登記。申請人通過網上受理審批合格後,當場即可在銀行網點利用“證照一體機”列印執照,真正實現了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審批“就近辦”。“政銀合作”開通以來,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已有29戶企業通過銀行網點辦理企業登記,取得營業執照。此項改革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同時,香坊區創新服務渠道,拓展審批職能,主動向上級部門申請,經國家和省、市的批准,成為全市四個主城區中唯一開通外商投資企業登記審批權限的城區。為更好地為外商投資辦企提供優質服務,香坊區還優化流程,設立專門登記窗口,外商投資企業辦理業務時無需叫號排隊,可直接到指定窗口進行辦理,手續齊備的當天即可取照。截至目前,累計已為全區263家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了服務,實現外商投資企業“辦事不求人”“辦事不出區”。

  簡化環節“住改商”街道“不蓋章”

  按照哈爾濱市政府現行的有關規定,對允許住宅改變為經營性住房的企業登記審批,必須徵得利害關係人的同意,並由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蓋章證明。這一方式不僅為企業增加了審批時間,同時也給街道、鄉鎮帶來了諸多矛盾和壓力。在沒有可借鑒經驗的情況下,香坊區堅持一切工作圍繞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原則,主動思考,打破常規,勇於擔責,從簡化環節入手進行了開創性的改革。該區對“住改商”登記審批改為由企業所有出資人作出承諾,不必再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蓋章,在審批窗口即可辦照。同時,對在經營過程中産生擾民現象或其它安全隱患及事故的,由相關部門按各自職能查處。此舉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誠信經營的自律意識。

  據哈爾濱市香坊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姜曉寧介紹,在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的基礎上,香坊區將舉全區之力開展法治護航、清障提速、親商踐諾、綠水青山、對標增效、競爭中性、氛圍提升等七大專項行動,加快優化營商環境體系建設,打造營商環境服務新面貌,以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快“四區”建設步伐。(吳昌林 記者 樊金鋼 李天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