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83歲老人劉仕德:義務鋪路47載
原標題:從壯年開始挖挖填填雙手指紋幾乎被磨光 密山83歲老人劉仕德:義務鋪路47載
老人將水泥路面的坑洼處填平 圖片由雞西市委宣傳部提供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小説裏的一句話。在黑龍江省密山市密山鎮新和村,有一條無名小路,四十多年前,這條路坑洼難行,村裏人出不去,外來的車也進不來,這一切,被當時一個正值壯年的村民看到了,於是,他便萌生一個想法,要把這條路修好。
時光荏苒,47年後,這條路的路況有所改變了,當時的中年人變成了八旬老者,而他並沒有因為衰老而放棄義務修路。直到不久前,有人把老人修路的場景發到了朋友圈,他才走進人們的視線。視頻拍攝於今年8月的一個雨天,老人穿著雨披推著車尾係著國旗的三輪車在羊腸小路上艱難前行,車上裝著一把鐵鍬和裝滿沙子、石塊的編織袋。過了一會兒,他停下車,用鐵鍬撮一鍬沙土填在路上,然後用鐵鍬拍平……
圖片由雞西市委宣傳部提供
老人叫劉仕德,今年83歲,家住密山市密山鎮新和村六組。47年來,他靠著一把鐵鍬、一個小推車,愣是把這條讓村民出行不便的小路給修好了,十指指紋幾乎全部被磨光,每當有人問他,為啥要這麼執著地修路,老人回答:“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日前,記者採訪到了劉仕德和當地村民,一起回憶修路的艱辛歷程。
村裏哪路不平哪就有他的身影
撥通劉仕德老人電話的時候,他剛剛把村路的一塊坑洼地用磚頭墊平,聽説記者要採訪他修路的故事,老人説:“我沒啥文化,也講不出大道理來,反正我知道,這條路不好走,動手修一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劉仕德出生於上世紀30年代,自幼居住在農村。小時候,看到村裏的路有低窪不平之處,他會用石頭、磚頭填補。“早些年,因為路不好,沒有交通工具,村裏人很少出門,有的村民甚至在這生活了一輩子,連縣城是啥樣都不知道。”看到村民們出行不便,劉仕德年輕的時候就萌生了一個想法——修路。他經常在農閒時,到農田邊上拉上一車土,運到村東頭,愣是在村東頭墊起了一條五六百米的土路,並對破損的路面填填補補,至今已義務鋪路47年。
圖片由雞西市委宣傳部提供
密山市密山鎮新和村有六個組,由於地形原因,每個組之間有一定的距離,而劉仕德老人居住的地方是新和村六組。據六組組長高臣介紹,劉仕德從1972年就開始義務修路了,哪的路不平,哪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一輛破舊的手推車、一把鐵鍬和一個裏面裝著沙子石塊之類東西的編織袋是鋪路老人的幹活工具。這些年,老人只要看到哪條馬路不平了,就推上手推車,撮上兩鍬土給填平了。今年,劉仕德老人還特意買了一車土,準備修路用。他整整堅持了47年,雙手指紋幾乎被磨光了……
修路讓村民出行順暢全當鍛鍊身體了
據村民介紹,村東頭最早也沒什麼路,村民們路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人愣是用磚頭、瓦塊墊出來一條平整的路。
圖片由雞西市委宣傳部提供
雖然現在這條路已經是水泥路面,但農村的路上總會有農用車經過,道路也總會出現坑洼不平的情況,來往車輛通行十分不便。劉仕德老人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想盡辦法要把路面的坑填上。於是,他推著手推車,拿著鐵鍬和編織袋,到處撿碎石子和破磚頭,然後一袋子、一袋子地運到路邊,再一鍬一鍬地把路面鋪平。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門了,中午在外面對付一口,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家。
老人有個習慣,越是下雨天越要出門,尤其是每年的雨季,他出門的次數最多,因為他怕大雨會破壞平整的路面,他要在洪水來臨之前把路面平整好,將村裏低窪處都填上土。最初,家人和鄰居都對老人的行為很不理解,經常勸他:“靠你一個人的力量也解決不了,這麼大年紀了,還是休息休息吧”。他的回答卻總是那麼樸實:“我就是想讓大家出門的時候順暢些,我年齡大了,幹點兒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當鍛鍊身體了……”
四處撿碎石子鋪路出門常帶編織袋和鐵鍬
劉仕德雖然不是一個標準的築路工人,但是尋找破損路面,觀察周圍環境已經成了他多年的“職業病”。出門常帶一個編制袋和一把鐵鍬,發現有碎石子或建築垃圾就撿,然後拿去鋪路,這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之一。有時遇到坑洼比較大的路面,他就到處去找拉建築垃圾的車,請求司機將那些建築垃圾運到這裡,然後自己用鐵鍬一鍬一鍬地將路面鋪平。找不到碎石子、破磚頭等建築垃圾的時候,他就自己花錢雇車,到建築工地撿廢棄的瓦塊。
圖片由雞西市委宣傳部提供
記者聯繫上一位經常開車路過新和村的李師傅,他對這段路上的幾處破損顛簸的地方印象比較深,“有一次返回時,經過一段填平坑洼處感覺特別平順,我以為是村裏安排人墊的,再往前走遇到老人家在平整路面,我就停車問一下是否村裏安排的,聽説他是義務修補,我就用手機錄視頻上傳到網上,後來聽村民説,老人家一直都很勤勞,做了很多好事。”
今年8月,密山鎮的負責人下鄉防汛檢查,返回途中,正在下雨,偶遇劉仕德正穿著雨披義務為村民修補破損的水泥路面,於是滿滿的正能量被拍攝並傳播開來。當記者表明採訪意圖時,老人卻一直在説:“採訪我幹啥,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電話那頭,老人的語氣中透著純樸和執著。
劉仕德老人有四個兒女,目前獨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年輕時,他喜歡挖挖填填,曾在家門口挖出一個大魚塘養了不少魚,還建了一個小島,在房屋周圍種了不少果樹和花。當很多老人用打撲克、下棋來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時,劉仕德每天不停地在村裏來回轉悠,發現路面上有小石子、廢磚頭等雜物就收拾到一堆兒,以備鋪路之需。
圖片由雞西市委宣傳部提供
今年,他為了方便修路,專門買了一車土堆在家附近。由於東北氣候寒冷,老人每年都會到北京的小兒子家過冬,他告訴記者,等到明年春暖花開時,還會回來繼續修路……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