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就地一轉化 糧食抬“身價”

2019-12-13 10:12:27|來源:人民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就地一轉化 糧食抬“身價”

黑龍江:就地一轉化 糧食抬“身價”

九三集團的大豆基地,收割機正在作業。資料照片

  核心閱讀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産業化。在糧食主産區,如何解決産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是農業現代化路上的必答題。

  東北糧倉黑龍江,依託“農頭工尾”“糧頭食尾”打造全産業鏈,加快糧食就地轉化,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也讓種糧農民鼓起了腰包。

  7503萬噸!今年黑龍江糧食再獲豐收。

  “9碗中國糧,1碗自龍江。”從昔日的“北大荒”到如今的“北大倉”,這片黑土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然而,糧食産業鏈短、附加值低、行銷力弱、可持續性差,近年來一個個問題也凸顯出來。

  如何衝破瓶頸?黑龍江從“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破題,拉長糧食産業鏈,向“種得好、産得好、賣得俏”轉型。從“原字號”到深加工,從“頭重尾輕”到“頭尾並重”,全省發展136個億元以上農産品加工項目,今年糧食加工能力同比增長9.4%,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0.9%。黑土地上,農業現代化邁出鏗鏘步伐。

  賣原糧變賣産品,讓每粒糧長成“産業樹”

  “好水稻誰都搶著要!”樺川縣玉成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玉成格外高興,“這不,明年3000畝綠色水稻已經有了訂單,一斤貴出一毛多錢。”

  合作社的底氣來自優質大米産業鏈。從賣原糧到賣大米,樺川縣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打響“星火”大米品牌,全縣綠色水稻種植推廣到130萬畝。

  糧食産業化短板咋補?黑龍江抓住“糧頭食尾”,加快發展加工能力,深挖糧食産業價值。

  一粒玉米能變成什麼?在綏化市昊天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一排排玉米沿著管道進入反應罐,變成玉米糖漿、澱粉糖、變性澱粉、麥芽糊精……“去年,年産10萬噸啤酒專用糖漿、10萬噸果葡萄糖漿項目投産,産品不僅俏銷國內,還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副總經理婁英説。

  産業鏈不斷拉長。一根根管道,把昊天公司和新和成公司連接起來。“新和成公司來了,我們就從‘下游’變‘上游’。”婁英坦然一笑,“澱粉糖直接輸送給鄰居。”

  “在澱粉糖基礎上,我們再做深加工。”新和成公司黨政辦主任石揚輝介紹,公司生産的輔酶Q10佔全球産量的一半,讓10噸玉米的價值能提升到300萬元。

  “玉米産業鏈條其實很長,破解玉米結構性矛盾,必須延伸産業鏈,向精深加工要空間,提升玉米就地轉化能力。”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説,黑龍江以玉米深加工為平臺,讓企業、種糧大戶、農民緊密聯結。今年以來,全省新增玉米深加工産能230萬噸。

  一粒粒糧食換新顏,身價上漲幾倍到十幾倍。在雞西華彬糧油經貿公司,胚芽糙米、珍珠米等産品琳琅滿目;在北大荒農墾集團八五一一農場,大豆開發成豆粉、豆餅等健康食品,暢銷海內外。

  “力爭到2025年,全省農業和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集群突破萬億元,實現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化庫説。

  田間連車間,讓綠色産品“叫好又叫座”

  “五常大米好,但過去咱技術跟不上,品種退化了,肥藥用多了,賣不上好價格。”五常市杜家鎮長興村村民武景慶感慨。

  “‘五常大米’這4個字就是財富,好品質才能擦亮金招牌。”五常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伊彥臣感受頗深。

  如何提品質?田間連車間,首先選好種。27個流程、99道工序,千挑萬選,五常市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優化種源建設,建立標準體系。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專家團隊,研究稻花香水稻品種。

  如今,武景慶以300多畝地入股合作社。“統一提供良種,統一銷售,標準化生産,一畝地就能賺千八百塊,比以前翻了一番。”

  提品質,向著優質調結構,鮮食玉米讓老産區打了翻身仗。“玉米還沒生産,就被訂購一空。”在海倫市長髮鎮,原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中軍説,鮮食玉米一公頃能增收5000元,公司通過訂單,發展1.8萬畝富硒鮮食玉米,帶動2000多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2000元。

  “企業要好豆子,咱就得種好品種。”黑河市愛輝區紅旗村林豐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侯文林介紹,全市36家企業加工能力超過100萬噸,帶動大豆不斷提檔升級。

  田野裡長出越來越多的“優、新、綠”,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突破8000萬畝。

  品質升級、技術護航,讓産業發展可持續

  “有牌子就是不一樣,60多畝綠色水稻,每畝多掙100多元。”綏濱縣忠仁鎮聯合村貧困戶張翠榮説。

  “綏望”和“綏濱大米”是當地兩個大米區域品牌。“公共品牌並不是誰都能用,必須嚴格遵循生産流程。”北興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欒景芳説。

  在佳木斯,從“單打獨鬥”到“抱團取暖”,200余家稻米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加入大米協會,佳木斯大米進入産業聯合、品牌聯合發展新階段。

  這幾年,全省採取“黑龍江産品+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方式,加快品牌培育,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市場佔有率。“五常大米”“方正大米”……一系列知名品牌雨後春筍般涌現。

  互聯網助力品牌行銷,讓更多農産品長出了翅膀。“這桶油來自我的家鄉,東北黑土地,綠色産品,炒菜老香了!”今年“雙11”,九三集團嘗試電商平臺直播。電商銷售額同比增加150%,“雙11”當天流量是平日的數十倍。多渠道行銷,“九三”品牌價值達到376.95億元。

  有了品牌,還要提升影響力。拿著手中的喬府大院牌“稻花香2號”大米,右上角綠色的“溯源防偽標識”格外醒目,打開手機一掃,大米從生産到加工,視頻出現在螢幕上。“亮真的、打假的、賣好的”,五常大米建立全程防偽溯源體系,讓消費者有據可查,吃得放心。

  孫化庫説,接下來,黑龍江將打造農業區域品牌,建立品牌保護機制,在提升影響力上下功夫,讓好産品更有競爭力。

  農業的生態底色愈發鮮明。“構建綠色可持續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才能進一步提高效益。”曹中軍介紹,公司養牛場每年産生的5萬多噸玉米秸稈,全部進行青貯加工。生産出的飼料,一部分銷售,一部分用於養牛場。牛場一年出欄1000頭左右,牛糞製作有機肥,最後回到玉米田裏。

  如此一來,原野公司的秸稈回收和綜合利用程度可達到100%。這個數字也是黑龍江省今年的目標——以秋收為節點,全省秸稈全部還田離田,確保全域、全時段、全面不燒,省級財政為此投入43億元。

  “目前,黑龍江的秸稈綜合利用主張‘一主兩輔’,即以秸稈還田為主,以秸稈燃料化、飼料化為輔。不少企業在實施秸稈肥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上下足了功夫。”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趙欣介紹,綜合利用既能減少空氣污染,也能提升耕地地力。

  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産業化升級,黑土地又煥發新的活力。(記者 吳齊強 張藝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