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腦血管疾病 早期跡象或警示癌症
編者按: “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於工作,急於應酬,卻忽略了身體健康這塊風水寶地。其實,平時稍加注意,提早預防,健康就在我們身邊。人民健康網推出《“健”識早知道》專欄,專為你收集整理平時忽略的健康知識,做您的健康智庫,同您一起將健康進行到底!
冬季警惕腦血管疾病
秋冬時節,由於早晚氣溫變化大,又常有冷空氣侵襲,加上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分,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這是因為秋冬時節氣溫偏低,人體在寒冷環境中,全身的毛細血管會收縮,使心、腦負荷加重,從而引起血壓升高、腦部缺血缺氧及形成血栓。秋冬時節氣候乾燥,人體消耗水分大,造成體內缺水,缺水後,血液黏稠,血流減慢,會因血容量不足造成缺血性腦中風。
老年人在氣候多變的秋冬季節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注意自我保健,加強防範措施。神經內科專家提醒,很多老人都有起夜習慣,在此一定要注意,不要起床太猛,以防血壓波動太大導致暈厥,或夜間視線模糊而摔倒。切記起床要緩慢,先開燈,坐上片刻再下地。還有,用力排便會增加腹部壓力,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病發生,所以排便勿用勁,排不出來不要勉強,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通便藥物。另外,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脂類、糖類代謝紊亂,血液黏滯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低等,易使血栓形成,故要定期復查監測血液指標,根據情況及時調整,預防疾病的發生。
心血管病早期跡象預示癌症
美國梅奧診所心臟病學專家研究發現,微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的常見早期跡象)與患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微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指心臟中的小動脈壁受到損傷,影響其擴張和限制富氧血液流動的能力。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和糖尿病是微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主要病因,這種功能障礙的症狀包括胸痛等。雖然該病可以治療,但難以檢測出來。
研究人員對2006~2014年在梅奧診所接受微血管內皮功能評估的488名患者進行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在221例確診為功能障礙的患者中,9.5%的人在隨訪期間被診斷患有實體腫瘤。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冠狀動脈疾病和其他因素後,得到的結果一致。微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與癌症之間的相關性是獨立的,但在男性和有高血壓、明顯冠狀動脈疾病、吸煙和肥胖等因素的患者中更突出。
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認為,這種異常的血管反應提醒臨床醫生,不僅要注意病人存在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要注意其罹患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沒症狀的血管病更可怕
通常我們認為,生病了肯定會通過各種症狀表現出來。比如,感冒了會打噴嚏,腸胃炎會噁心嘔吐,心絞痛會胸部疼痛……但有些疾病的表現很“沉默”,一旦爆發,就像噴涌而出的火山,比有症狀的疾病後果更嚴重。因此,對這類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疾病要提高警惕,絕不能掉以輕心。
適應性高血壓。正常情況下,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時會因腦血管痙攣,而出現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等不適表現。但適應性高血壓就像“溫水煮青蛙”,血壓升高速度緩慢,由輕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患者逐漸適應了這種升高,即使血壓升到很高,也感覺不到疾病的存在。臨床中,這類高血壓佔一半以上,且以青少年及老年人居多。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對付這個“靜悄悄的殺手”,會出現嚴重後果,比如眼底出血、腎動脈硬化、腦血管破裂,最終引起高血壓眼病、高血壓腎病,以及腦卒中等併發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有以下幾種情況的人日常需要監測血壓:有高血壓家族史、上了年紀、長期吸煙、飲酒、高鹽高脂飲食、生活不規律者。如果已確診為高血壓患者,更要經常測量血壓,以便及時發現血壓波動。血壓高不好,血壓過低也不能忽視,都要及時進行調理。
無症狀性房顫。房顫發病時心房會不規則亂跳、全身供血不足,大多數人反應較明顯,會出現心慌、胸悶、乏力、暈厥和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有些人表現出是這次發作有症狀,下次又似乎不明顯,甚至有人完全沒有症狀的情況,極易被忽視,進而引起心衰,表現為喘不上氣、躺不平、腳腫等,嚴重者可能造成致死致殘性的腦梗。
沒有明顯臨床症狀的房顫被稱作無症狀性房顫,它比有症狀的房顫更危險,因為無症狀就不會及時治療,所以發生中風或心衰的可能性更大。不少患者是發生腦梗後才發現有房顫,但嚴重後果已經造成,一些患者甚至可能因此死亡。
心電圖和心臟彩超作為經濟又高效的臨床診療檢查手段,是確診房顫的重要檢查項目。已確診為房顫的患者,需要接受專業的醫學診治;陣發性房顫患者,可考慮藥物或非藥物復律治療;持續性房顫患者,需要進行抗凝抗栓治療,約80%的房顫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對已有心血管疾病的良好控制,也可以預防相當一部分的房顫發作。
慢性心腦血管病患者要防抑鬱
人一上年紀,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就容易找上門。身體不適已經給自己和家人帶來負擔,很多人此時性格也會大變, 成為家人眼中的“怪人”。其實,很多人存在抑鬱等心理問題,都是慢性病在作怪。調查顯示,腦卒中後患者抑鬱比例為30%~64%;心肌梗死患者中,45%伴有抑鬱。
心理學專家表示,有些心腦血管病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甚至發展至精神疾病,常在兩個特殊階段,一是剛意識到自己身體出了問題,二是在治療和康復期。之所以在這兩個階段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是因為患者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功能發生了變化。沒病時可以毫無顧忌地做任何事,一旦患病,幹什麼都放不開手腳,看到自己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幹,健康又出了問題,心理上就會産生巨大落差,容易導致心理動蕩。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常被軀體症狀所掩蓋,需要患者的家屬及朋友引起極大關注。早期發現、正確診斷,使其得到及時有效的藥物治療非常重要。例如,與單純心理疾病患者相比,冠心病伴發心理問題的人,要讓其遵從心內科醫生的建議,科學飲食、運動、睡眠、服藥。通過調節這些方面,患者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後,對解決心理問題有很大幫助。
不過,一旦出現一些信號,就要適當用藥來對抗心理疾病。如患者抑鬱持續兩周以上,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或者患者焦慮情緒影響生活和工作,持續6個月左右等,就要帶其到精神科就醫。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併發精神疾病,大的用藥原則與單純精神病患者一樣。已出現精神心理問題的心腦血管病患者,治療時不妨採取中西醫結合方式。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發現老人脾氣突然變怪,也不能掉以輕心,有些慢性疾病會讓他們易怒暴躁,作為兒女必須要了解。比如血糖升高會引起機體代謝功能紊亂,影響B族維生素的吸收,甚至導致人體內B族維生素缺乏。當老人缺乏B族維生素時,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從而出現脾氣暴躁、喜怒無常等現象。因此,脾氣突然變壞,要及時檢測血糖水準。即便血糖不高,有些老人也會因缺乏B族維生素而影響情緒。比如吃的食物過於精細,或經常喝酒,都會干擾維生素B1的吸收。此外,若是患動脈硬化的老年人脾氣改變,性格變得孤僻、膽小、情緒不穩、喜怒無常,同時有頭痛、頭暈、四肢麻木等症狀出現,就要考慮是不是老年期神經症。老年期神經症常表現出抑鬱、焦慮,並伴有心腦血管疾病。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