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 高效 精準 綏化 “大數據+網格化”排查成效顯著

2020-02-16 18:33:31|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劉才星|責編:程茜

  綏化市在疫情防控上不等不靠、堅持向科技借力,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以超前思維、創新理念,僅用兩天時間就研發成功“綏化新冠肺炎疫情關注人群排查管控平臺”。通過及時啟動“大數據+網格化”排查模式,用最短時間核查24552名疫情關注人員,成效顯著。

快速 高效 精準 綏化 “大數據+網格化”排查成效顯著

  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強、速度快,能否在第一時間找到潛在傳染源,是能否掌握疫情防控主動權的關鍵。記者從綏化市了解到,全省啟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由於綏化人口基數大,外出務工和春節返鄉人員也多,每天獲取的涉疫情人員線索批次多、數量大、類型複雜、內容多樣,排查管控困難大、時間緊、任務重。作為全市重點關注人群排查管控的牽頭部門,為了保證重點關注人群管控“不留死角、不漏一人”,綏化市公安機關在綏化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的部署下,第一時間著手進行“綏化新冠肺炎疫情關注人群排查管控平臺”的研發。

快速 高效 精準 綏化 “大數據+網格化”排查成效顯著

  綏化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孫沿國告訴記者,綏化市公安局結合前期工作積累和公安信息化建設基礎,迅速與衛健、疾控、街道、社區等部門開展協作,第一時間組織相關警種專業人員組成研發專班,快速開展業務需求調研、軟體開發測試等工作。“只用了兩天時間,我們的‘綏化新冠肺炎疫情關注人群排查管控平臺’就成功上線投入使用。通過這一大數據平臺的迅速排查發現,加上基層‘網格化’的迅速核實反饋,實現了排查工作的快速、高效、精準,為綏化市全面打響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快速 高效 精準 綏化 “大數據+網格化”排查成效顯著

  如何讓數據“活起來”?全程參與了平臺研發的綏化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二級警長王斌告訴記者,本著精準高效、簡單實用的設計理念,該平臺開發了疫情統計、疫情上報、數據搜索3個基礎功能模組,具備了對疫情關注人員數據批量上傳、核查錄入、數據更新、分類統計、查詢檢索等功能。通過王斌的現場演示,記者看到該數據平臺可記錄並提供出每名關注人員的基本信息、管控情況、數據類別、疫區經歷、出行計劃等65項信息。“以公安大數據平臺豐富的數據資源為基礎,我們整合了醫療、交通等高價值數據資源。有了這些信息,我們不但能確保管控數據的實時推送、實時更新,還能不斷拓展查控平臺數據的研判範疇。疫情研判工作專班每日對海量數據開展碰撞比對、分析研判,形成了‘兩圖一研判’的工作機制。”王斌介紹,所謂“兩圖一研判”,就是每天繪製全市疫情人員數據核查趨勢圖和全市交通管制卡點檢查情況趨勢圖,每週進行一次全市疫情數據分析研判。這些數據除了為交警、巡特警等公安內部單位開展路面巡控工作提供支持,還能為疾控、社區、街道等外部單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導,為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決策提供參考。

快速 高效 精準 綏化 “大數據+網格化”排查成效顯著

  平臺數據強大,更要高效便捷。記者從綏化了解到,“綏化新冠肺炎疫情關注人群排查管控平臺”能在綏化疫情防控中發揮重大作用,使用效率高、功能模組擴展空間大更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孫沿國介紹,該平臺使用終端直接開通到綏化全市基層派出所,數據接收、核查、反饋都可直接在派出所完成。不但有效解決了數據重復上報、信息多頭統計、數據無法共享等問題,更讓基層民警告別了“紙上寫、腦袋記、耍單篇”的工作弊端,極大減輕了工作負擔,真正實現了“科技助力、減輕警負、快速高效、實時精準、數據共享”的目標。“平臺開通以來,儘管平臺數據每天都在增加,但每天的數據核查率平均保持在97%以上。”孫沿國表示。

  在綏化實施城區交通管制期間,全市大小交通管制卡點多達66個,為有效解決紙質登記費時耗力、進出車輛人員等待排查時間過長等問題,技術人員迅速在平臺增加了二維碼登記功能模組,並將二維碼面向全社會公告。有了這個功能,進出綏化人員可通過提前掃描二維碼,將個人基本信息、進入或離開的交通信息、疫區經歷等信息進行填報。符合條件的出入人員只需在交通管制卡點出示手機填報成功介面和本人身份證,經工作人員核查後即可按規定放行。這一功能的開通,大大縮短了進出綏化人員、車輛等候時間,提高了核查效率,也極大減輕了一線工作人員的負擔。目前,通過該功能模組已採集人員信息31565條,車輛信息21759條,排查出與疫區有關人員142人。(記者 程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