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三次産業聯動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非常時期,大慶市堅持防疫情與穩就業同部署、同推進,減負、穩崗、擴就業多措並舉,打好突出重點部署、推進復工復産複業、跟進惠企服務措施、保障重點就業群體“組合拳”,構建起全市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促就業的工作格局,以就業穩促經濟穩、發展穩、民生穩、大局穩。
全市“一盤棋” 圍繞三次産業抓擴面促返崗
疫情期間,大慶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穩就業工作專班,成員單位39個,並將駐慶油化央企、6所高校納入專班範圍,構建起地企協作、市校融合、全市“一盤棋”穩就業的工作格局。建立周調度制度,發揮協調聯動、分析研判、監測預警、督導落實等機制。各縣區同步成立工作專班。
林甸伊利液態奶生産基地項目工地,500多名建設者上崗施工;龍油550萬噸/年重油催化熱裂解項目工地,3000余名建設者正在進行鋼結構預製、設備安裝施工。大慶市圍繞三次産業,緊盯企業復工復産就業需求,重點保障企業、項目,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上崗率。
一産方面,市、縣區政府主導,加大與市外、省外輸出地輸入地和用工企業協調聯絡,幫助農民工返崗復工。截至4月16日,已返崗復工6.5萬人,佔春節前返鄉總數的97.5%;組織客運專車380次、列車專廂1個,“點對點”運送農民工6515人。
二産方面,分區域、分行業、分重點為復工復産企業提供要素保障服務,推動規上企業、“油頭化尾”企業開復工。截至4月16日,全市452家規上企業中444家復工、復工率98.2%,返崗職工24.2萬人、上崗率99%。
三産方面,重點推動商貿物流、批發市場、餐飲、住宿、家政等行業遞次有序復工復産。截至4月16日,全市營業的396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複業率達98.76%,返崗人員4.9萬人、返崗率98.7%。出臺“18條”措施,降低經營服務成本,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截至4月16日,全市10.79萬戶個體工商戶陸續複業,複業率93.3%,上崗就業率85%。
隨著“五制”服務、容缺辦理、“承諾+拿地”即開工等舉措的實施,4月以來大慶項目建設開啟“跑步前進”模式,10個省百大續建産業項目今年底將建成投産。據測算,今年大慶項目建設可帶動6萬人就業。
紓困惠企 政策服務“手遞手”送上門
堅持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協同推進,稅務、人社、工信、財政、金融等部門發佈稅費政策、財政資金保障、企業融資服務、穩就業扶持措施等相關信息,減負擔、補需求、強服務,紓解企業困難。
“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擔。積極用好國家社保費階段減免政策,不填表、不申請、不見面、全程代辦,截至4月16日為10151戶企業階段性減免2至4月份單位繳納的3項社會保險費3.77億元,惠及企業職工20.8萬人;用足穩崗返還政策,降低申請門檻,擴大政策受益面,截至4月16日為94戶企業返還穩崗補貼3.45億元,惠及企業職工4.75萬人。
“免、減、緩、返社保費政策預計可為企業減輕成本負擔9億元。”大慶市社保中心主任鄭葆鋒告訴記者,還將安排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重點支持有困難的住宿餐飲、文化旅遊、交通物流企業和製造業中小企業。
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和市場化仲介組織雙向發力、信息共享,密集開展返鄉農民工、春風行動、百大項目等線上專場招聘會35場。截至4月16日,654家企業發佈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達成就業協議3800多人。
成立服務企業工作專班,全市85名企業服務專員精準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截至4月16日,已為25家企業推薦用工1663人,為企業員工開展技能培訓2085人。
打通“最後一公里” 重點群體就業有保障
緊盯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分類施策、統籌兼顧,確保跟進到位、服務到位、保障到位,打通就業“最後一公里”。
“進一步暢通各村與縣內企業、各縣與市區企業、市內與市外企業、地方與油田企業4條農民工用工信息對接渠道,強化‘點對點’服務保障。”大慶市人社局農民工工作科劉乃國介紹。
在駐慶6所高校設立人才工作服務站,開學後將組織開展優質崗位信息發佈、畢業報到手續代辦等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進校園活動。組織高校與市內企業精準對接,推出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大學生等群體自主創業,以企業方式最高可申領創業貸款300萬元,以個人名義最高可申領15萬元。截至目前,全市6所高校年度畢業生30%以上已達成就業協議。
兜底抓好困難群體就業,鼓勵城鎮大齡失業人員靈活就業,為1.2萬名“4555”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3200萬元;首批在市區255個社區開發臨時性公益崗位,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在縣、鄉鎮、村屯開發保潔環衛、防疫消殺、巡查值守等臨時性公益崗位,安排4010名貧困勞動力臨時就業。(趙龍 記者 李飛)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