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農在線幫成果支撐大糧倉

2020-06-08 09:10:13|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劉才星|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科技助農在線幫成果支撐大糧倉 省農科院百期“雲培訓”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年初以來,黑龍江省農科院黨組在疫情防控與科技備春耕上同步著手,想在前、做在前,積極謀劃,多渠道開闢“屏上”、“線上”科技備春耕行動,通過與電視臺合辦科教欄目並同步在網絡平臺直播的方式,有效破解了疫情期間專家下不去、農民培訓難的問題。

  2月25日,黑龍江省農科院與黑龍江省電視臺新聞法治頻道聯合推出了《科技助農在線幫》欄目,由特別遴選的科技專家做客直播間進行互動式培訓,每天一期,並通過快手APP、“龍視新聞”頭條號、央視移動新聞網等平臺,同步在線解答農民朋友和網友提出的問題。截止6月4日,欄目開播100期,電視端平均收視率位居省電視臺同時段收視前列,累計觀看量6092萬,累計提問36963條,累計點讚量近千萬,上傳短視頻132條,播放量超百萬。

  《科技助農在線幫》欄目走在全國網絡農業大培訓之前,且一經推出,立即受到全國農業科技界和全省農民關注,在我國首開電視與網絡“大小屏結合”融媒體農民培訓新模式,積攢了一大批“鐵粉”。與以往網絡培訓通常採取的“報告式”不同,《科技助農在線幫》採取“農民問診、專家開方”的問答形式,既有共性問題、又有疑難雜症,提問者與聽眾均能從專家的解答中獲益,並且專家聯繫方式對社會公開,“線上”無法詳細解答的,“線下”提供一對一服務。為此,很多專家的手機被“打”成熱線。

  每天開播,一日不輟,百名專家、百期答疑。《科技助農在線幫》欄目內容涵蓋我省農業生産各個門類,很好的滿足了各農業細分領域的即時科技需求,推動了“融媒體”式科技服務的常態化。省農科院黨組藉此要求全院科技人員儘快掌握“融媒體式”科技服務技能,在過去“面對面”“手把手”的下沉式助農基礎上,擴展到“屏對屏”“線連線”“心連心”的融媒體科技惠農。據統計,備春耕期間,省農科院科技人員開創的直播間、公眾號、微信群等不同類型的科技網絡服務窗口近200個,利用院黨宣公眾號推出網絡技術課件300個,服務農民20余萬人次。

  目前,黑龍江省農科院黨組已著手建立科技服務向數字化轉型的激勵機制,以提升科技人員參與積極性,培育打造一支農民喜歡、農業需要、農村歡迎、能上(線)能下(地)的專家團隊,建成“融媒體”科技服務體系,不斷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科技惠農新方式,為龍江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振興做好科技引領和支撐。(王紅蕾 記者 張桂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