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七台河市茄子河區四新村發展鄉村旅遊有“底氣”
2020-09-25 14:00:38來源: 人民網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七台河市茄子河區四新村發展鄉村旅遊有“底氣”

  國家農業農村部發佈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公示名單已有些日子,七台河市茄子河區四新村榜上有名,四新村村支書朱孔滿一直念叨著早點拿到那塊牌子挂到村委會門口,讓全村再增幾分發展鄉村旅遊的“底氣”。

  今年整50歲的朱孔滿從2008年起開始當四新村的村支書,一幹就是12年。四新這個小山村位於七台河市鐵山鄉西南,距市中心行車路程21.5公里,依山傍水、四面環山、景色宜人。這兩年,老朱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按照市裏確定的把四新村改造成田園慢生活休閒帶的定位,發展鄉村旅遊,把四新村打造成七台河“後花園”。

  發展鄉村旅遊,四新村先從人居環境整治上突破。堅持不搞大拆大建,保持鄉村特色,留住美麗鄉愁的理念,保留了上世紀70年代水刷石風格的房屋,拆、改、建、添,對村容村貌進行全方位改造。

  拆除危房、殘墻,新修了橘白相間柵欄搭配彩繪墻體,廢棄建築改造成了村史館,村史館用文字、圖片、實物等還原歷史記憶,記載了自建村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後的農民生産生活、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的巨大變化。

  村內路面進行了硬化、拓寬;通村公路兩側栽種了25萬株榆葉梅、海棠等花卉、綠植,形成了綠廊花徑旅遊景觀帶。

  拆除了舊苞米樓子和破舊柵欄,整治亂圈地、亂佔道,昔日的臭水溝渠修建成了小橋流水,蠅蟲亂飛的垃圾點改建成了綠化景觀帶,開闢出公共休閒空間,新修的四新廣場和農村公園,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四新村整體品位大提高,被打造成美麗鄉村樣板,成為七台河美麗鄉村示範村。

  9月12日,四新村果蔬産業園在連日陰雨天后終於迎來了一個好天氣,村民車玉軍家裏的葡萄棚裏擠滿了來採摘葡萄的城裏人。採摘葡萄,10元錢一斤。“不到一上午,賣了快3000元。”車玉軍挺高興。

七台河市茄子河區四新村發展鄉村旅遊有“底氣”

  每逢週六週日,只要是趕上好天氣,全家齊上陣的、同事親朋相約而至的,四新村採摘園的大棚裏全是人。車玉軍兩口子伺弄家裏的兩棟葡萄棚很精細,葡萄口感好,不用蹲市場就在大棚裏等遊客來就能把葡萄銷售一空。“照這架勢,中秋節前兩棚葡萄就能全賣完。”

  離車玉軍家的大棚不遠,就是村民盧玉發的葡萄大棚。老盧家的4棟葡萄棚就剩1棟多一點還有葡萄可賣,過了農曆七月十五,大棚裏就上人了,一個多月就賣得差不多了,4棟大棚一年能收入10萬元以上。村支書朱孔滿向記者介紹,四新村成立了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33戶村民參與。合作社佔地303畝,有棚室137棟,其中溫室12棟,鋼架大棚125棟,主要種植葡萄、甜香瓜、木耳等特色農産品;合作社從市區聘請技術人員,對大棚蔬菜選種、育苗、防病等工作實行統一安排部署,嚴把各個環節的品質,實行無公害化、標準化生産,打造出了“四新”品牌。

七台河市茄子河區四新村發展鄉村旅遊有“底氣”

  “我們把園區內的空地進行分塊劃分發展務農體驗遊,讓遊客在親近自然、欣賞田園綠色景觀的同時,還能體驗農民生活,增長現代農業生産知識。”

  據統計,自四新村將“生態觀光遊”與“採摘體驗遊”互融之後,每棟溫室大棚每年可多産出效益2000元。2019年,園區共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直接産生經濟效益300余萬元。

  四新村有個水庫,朱孔滿決定“借水生財”,盤活資源“引鳳凰”,引進良苑公司共同開發旅遊資源。

  今年38歲的七台河商人陳濱找到他,倆人一拍即合,決定盤活800多畝的四新水庫,開發水上樂園,為遊客提供湖觀光、湖餐飲、湖民宿等旅遊項目。

  2018年底,陳濱成立良苑鄉村旅遊發展公司,正式接手四新水庫。憑著多年搞建築工程的優勢,調來鉤機和鏟車,清淤80萬方,平整場地5萬平米、實施壩堤生態綠化建設,在環湖大堤上修建3.5公里的環湖綠道,還從興凱湖買來7萬尾魚苗投放水庫。

  陳濱把水庫旁邊老舊的魚館翻新重建為徽派建築風格的“四新山莊”,自己外出考察,自己設計施工。在“四新山莊”除了有烤全羊、全魚宴,也有笨雞、笨鵝、山野菜、有機蔬菜等綠色特色餐飲,用特色鄉村美食留住往來遊客的“胃”。

  2019年底,七台河市冰雪嘉年華的分會場設在了四新村。陳濱到亞布力、雪鄉、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一番考察後,主動對接七台河市“冰雪嘉年華”系列活動,開發了冰雪夜景、冰淩樹挂、雪房子、雪地摩托等旅遊項目。從2019年12月底直到今年春節前,陳濱的生意異常火爆,一個月左右純收入10多萬元。“光是茶蛋、糖葫蘆、烤冷面、手套圍脖每天就能賣1萬多元。”

  陳濱改造了廚房、養起了雞鵝、建起了菜園、規劃了豬舍。現在四新山莊和果蔬産業園相得益彰,棚室採摘和品嘗美食成為遊客們到四新村的“上下半場”,讓四新村對遊客的吸引力大增。

  朱孔滿腦子裏一直在轉,想法很多。建環湖路,建小型滑雪場,開發魚塘,引導村民開發農家樂、度假村,發展民宿,將湖邊閒置的5間空房、60畝閒置地“撿”起來,打造飲食一條街、網紅一條街…… (韓婷澎、文天心 圖片 邵國良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