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兩名90後特崗教師組建音樂班 村裏的孩兒乘著歌聲翱翔
2021-07-16 09:58:12來源: 人民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黑龍江兩名90後特崗教師組建音樂班 村裏的孩兒乘著歌聲翱翔

  “村裏的孩兒”音樂班的學生們跟老師們一起唱歌。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黑龍江安達市任民鎮中心小學的兩名90後教師在學校組建音樂班,並把學生們練唱的點滴錄製成視頻,在短視頻平臺上引起許多關注。音樂讓孩子們更加開朗自信,孩子們也用歌聲帶給更多人溫暖與感動。

  “暖陽下我迎芬芳,為家鄉把歌唱,黑色的土地多麼寬廣,養育了我成長……”中午11點半,教學樓一樓的多媒體會議室又熱鬧起來,30多名孩子跟著伴奏齊聲歌唱。李平站在講臺上打著節奏,隨著旋律的變化做出擊掌、揮舞手臂的動作。張雨則拿著手機在一旁拍攝記錄。

  李平和張雨是黑龍江省安達市任民鎮中心小學的兩名90後音樂教師,大學畢業後經過特崗教師選聘來到這裡工作。2019年3月,他們在校內組建了“村裏的孩兒”音樂班,利用午休時間教孩子們唱歌、彈琴,還通過改編流行歌曲讓孩子們愛上音樂,得到許多網友的關注。

  “希望孩子們借助音樂的力量展翅翱翔”

  驅車從安達市區出發,40多分鐘後才到達任民鎮中心小學,學校圍墻外是廣袤的農田。校長閆可説,學生來自周邊的各個村屯,班裏的孩子約1/3是留守兒童。

  2016年,李平通過特崗教師招聘來到學校擔任音樂老師,“我剛來的時候,學生基本沒有上過音樂課,和城裏孩子大多活潑開朗不同,有的孩子很內向,甚至有些自卑,唱歌的時候不敢張口。”2018年來到學校的張雨也有同樣的感受,“有些孩子的聲音條件非常好,我們想單獨培養一下,也給孩子多一點關愛。”

  一拍即合的倆人在2019年春季學期正式組建了“村裏的孩兒”音樂班。“第一批學員是6個比較有天賦的孩子,每天利用午休時間進行一對一輔導。”李平説。

  一開始,教室裏傳出的歌聲吸引了不少孩子趴在門口和窗臺上圍觀。李平打開門問孩子們:“想不想一起來參加?”卻得到幾句怯生生的回答:“不想。”

  “不是不想,其實是不好意思。”李平懂得孩子的心思,他和張雨索性把孩子們“攆”進了教室,沒幾天工夫,音樂班成員一下子增加到30多人。

  “克服緊張沒有捷徑,只有多練習。”他們讓孩子挨個上臺演唱,“唱錯了就重頭來過,唱對了,我們在台下熱烈鼓掌。”他們發現,臺上孩子在唱時,台下的孩子跟著齊聲哼唱,還伴著節奏搖擺身體、揮動手臂,一反上臺的忸怩神態。

  “村裏的孩兒”這個名字是李平取的,他還給音樂班設計了標誌,“一個不規則的大寫字母C,看上去又像L,是‘村裏’的拼音首字母,旁邊是一隻小鳥,希望孩子們借助音樂的力量展翅翱翔。”

  “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變化和進步”

  音樂班成立之初,李平就用手機記錄下孩子們練歌的片段併發布到短視頻平臺。“用視頻做記錄,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變化和進步,以後他們畢業、長大,看到視頻也會想起以前那段快樂的日子。”李平説。

  訓練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孩子們對流行歌曲特別感興趣,有的聽上一兩遍就能記住旋律。“可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詞,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李平説,為了提高孩子們練歌的積極性,他們決定把歌詞改編成勵志版。

  “我不會再自卑,我不怕學習累,每當考試來臨的時候,我會笑應對……”張雨輕聲哼唱的就是改編後的歌詞,“我趁著一天上午沒有課,花了差不多一節課的時間把歌詞改好了。”中午練歌時間一到,張雨興衝衝地帶來伴奏和新歌詞,“果然孩子們興致很高,練了兩遍就把歌詞記了下來。”

  第二天,李平把這段視頻傳到網上,獲得了20多萬點讚和7000多條評論。此後,他們改編的流行歌曲越來越多。

  他們最滿意的是一首流行歌曲改編的“家鄉版”。李平説:“這首歌本身旋律朗朗上口。我們想把歌詞改成讚美家鄉的,就在辦公室裏集思廣益。”“冰天雪地”“大慶油田”“小雞燉蘑菇”“啤酒烤串”……你一言我一語,歌詞慢慢成形:“我們的家鄉,美麗富饒的地方,夏有稻花香,冬有銀裝雪茫茫,森林、煤礦、石油、糧倉,處處是寶藏,群山巍峨壯麗,無限好風光……”

  兩年多來,李平和張雨已經改編了近30首歌曲,不僅孩子們喜歡,還在網上收穫了大量粉絲。“目前粉絲數已經超過75萬,評論區都是鼓勵和稱讚的話。”李平説。

  “這段經歷值得用一生去回味”

  從2020年開始,音樂班的孩子們連續兩次參與安達市春晚的錄製。

  “第一年的時候,跟孩子們打招呼,會發現他們的眼光躲躲閃閃的,上臺唱歌時因為緊張,身體繃得僵直。”負責晚會策劃的安達市文廣旅局局長王彩霞感慨孩子們的變化,“第二年再見時,孩子們不僅主動跟人打招呼,在臺上的表情也自然多了。”

  今年“五一”前夕,音樂班來到哈爾濱演出,還參與了黑龍江省廣播電視臺的節目錄製。穿行在城市中,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對孩子們來説很新鮮。路過松花江大橋的時候,孩子們紛紛問“老師,這是大海嗎?”李平耐心地跟孩子們解釋:“這是咱們歌裏唱過的松花江……”

  節目錄製時,孩子們以質樸的歌聲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孩子們的父母大多沒能來到現場,導演組特意安排了孩子們與父母視頻連線。”李平説。

  “從最開始唱跑調,到勇敢自信地開口,再到登臺表演,孩子們找到了音樂這個朋友,也找到了過去由於種種原因被深藏心底的那個自信的自己。”安達市融媒體中心主任張洪志多次給音樂班拍攝視頻,“五年級的王新(化名)從哈爾濱回來後特意給一起生活的姥爺姥姥做了一碗蛋炒飯,把在臺上表演的歌曲唱給長輩聽。”

  前不久,李平和張雨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我和音樂》。王新寫道,“開心的時候音樂和我一起分享,苦惱的時候音樂和我一起分擔,失落的時候音樂給我勇氣。是音樂讓我成為一個懂得傾訴、懂得承擔、懂得與別人分享的人。”

  特崗教師的服務期是3年,但李平和張雨選擇了留下來。他們説:“孩子們以後未必會走上音樂的道路,但是這段經歷值得用一生去回味,這也是我們作為音樂教師的意義所在。”(記者 郝迎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