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2021-09-30 10:38:12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富錦稻田畫。

  富錦市坐落在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中國三江平原腹地,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總面積822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6萬。富錦久負盛名,素有“黑土綠谷、糧都富錦”之美譽,作為華夏東極的節點城市,是鐵路、公路、水路三路相通的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城市,國家認定的地方性中心城市,享有“北國糧都”之美譽。

  富錦,山水秀美,擁有一望無際的稻田。當你踏上這片黑土地,就會沉醉在那絕美的濕地風光中,鍾情于百萬畝沃野良田,黑土綠谷盡收眼底的驚艷,著迷于震撼的稻田文化中。富錦的旅遊資源優勢突出,具有大農業的産業優勢、大糧倉的功能優勢、大濕地的生態優勢、大平原的地貌優勢、大東北的區位優勢、大情懷的人文優勢。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蜿蜒之美。

  建設“旅遊+農業” 打造農旅融合新樣板

  萬畝良田充盈著無盡詩情畫意,沃野黑土孕育著無限潛力生機。走進廣袤的田野,綠意茵茵稻花飄香,亦不失為消夏避暑的好選擇。遙望壯美的稻田畫,呼吸著清甜的空氣,住進可以仰望星空的民宿,重溫小時候躺在大地上數星星的童趣……在這裡,你定會與清涼及驚喜撞個滿懷。

  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坐落于富錦市長安鎮萬畝水稻科技示範基地,園區稻田耕地4萬畝,核心區10858畝。作為黑龍江省第一個以現代化大農業為特色的“稻海田園綜合體”,被列為全國“田園綜合體”六大樣板項目之一,2020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39米高的觀光塔如燈塔般矗立在稻海之中,以大地為畫布,以秧苗為畫筆,黨旗、天安門、復興號等四幅3D彩色稻田畫環塔而落躍然在田野上,壯麗又震撼。

  為了豐富遊客體驗,2021年,富錦市實施萬畝水稻公園升級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公園內餐飲、住宿、遊樂、戶外拓展、研學遊學等功能,打造藝術小鎮、遊樂莊園、鮮米加工坊、水上樂園、娛樂設施、戶外自助燒烤區等項目景觀,遊人可在團隊作戰中養成勇敢頑強的性格和協作精神。想玩水,還可以來到公園內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的嬉水城堡進行水上競技闖關,感受親水妙趣、消暑納涼。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錦臺勝境。

  在水稻公園的另一側,一座座由集裝箱改造的創意工業風餐廳和特色民宿佇立路邊,猶如五顏六色的盒子疊放在一起,錯落有致的造型配合工業化的風格,與生態稻田地共同構成了一幅唯美的鄉村圖畫。這是富錦萬畝水稻公園今年特別打造的全新景觀。

  圍坐在餐桌前,遊客們在這裡品嘗著來自鄉村的健康味道,感受著不一樣的夏日體驗。入住其中,仿佛進入了室外桃源。輕輕拉開窗簾,稻海、藍天、白雲、還有飛翔的小鳥,都盡收眼底。清晨,在蛙鳴鳥叫中自然醒來,睜開眼睛看到陽光撒滿稻秧,仿佛鍍了一層金光;夜晚,透過落地大窗,在繁星滿天的夜空裏認星座,在夾雜著稻香的空氣裏酣然入睡……

  近年來,富錦全力推動農業觀光風景區建設,持續推進“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特色發展,以“大地藝術”“空中觀賞”“體驗互動”“科普拓展”“休閒娛樂”構成板塊,以“田園綜合體”為載體,把休閒農業、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發揮乘法效應,展示了田園産業的美好未來。富錦市萬畝水稻公園逐漸成為周邊遊客競相追捧的新興景區,日遊客接待量近千人。萬畝水稻公園作為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藍圖和新樣板,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富錦大農業的獨特魅力。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

  推進“濕地+” 開拓濕地生態新功能

  濕地之美在於水。富錦市生態系統保持完整,天藍水碧、地綠景美,是野生動物和鳥類理想的棲息地。全市103萬畝大濕地,包含了三江平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的所有類型,是具有國際意義的溫帶濕地代表。天一生水、水生萬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富錦的醉人濕地。綠色和原生態是富錦最天然、最厚重的特徵,天藍、水碧、草青是富錦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特點,河流婉轉的百萬畝濕地飄散著原生態文化的質樸和凝重。

  “富錦待客不需酒,走進濕地即醉人”。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是三江平原腹地的一顆耀眼明珠,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特色生態旅遊景區,總面積3.3萬畝,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榮獲“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 “黑龍江十大最美濕地之首”等稱號。是目前三江平原地區保存完好、面積較大、交通可進入性最好的濕地之一。作為國家濕地公園“四顆明珠”之一,富錦國家濕地公園充分詮釋了自然、生態、親水、和諧的內涵,盡顯生態之美。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天富地錦。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內孕育了蘆葦、睡蓮等草本植物多達290種,併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貉藻。貉藻是一種食蟲植物,捕食一些小蟲蠅類等小生物,非常少見。脊椎動物有301種,每年數十萬隻水鳥在這裡停歇和繁殖,同時也是東北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鳥類177種,國家1級保護的有丹頂鶴、金雕等6種,還有白枕鶴、白琵鷺等2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各種鳥類和野生動物理想的棲息地。白枕鶴是富錦的市鳥,因此,這裡被譽為“中國白枕鶴”之鄉。獨特設計的觀鳥塔,靜立在水中,設計靈感源自棲息在濕地的鶴,鶴是中國傳統長壽吉祥的象徵,建築物的形狀宛如亭亭玉立在水上的鶴。塔內設有觀鳥設備、各種鳥類簡介、濕地形成及保護等科普宣教設施。觀鳥塔同時也是觀景塔,遊客通過它可以靜靜地觀賞水鳥,也可瞭望濕地美景。通過觀賞濕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讓遊客感受到生態美景的同時也能領會到關愛生態、保護生態的重要性。

  環境教育是濕地公園的主要功能。公園建立後,從最初的宣傳解説系統、開展節假日遊學、建立濕地宣教館等方式,發展到現在,形式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多元的研學活動,編制了詳細的研學教材、教案,利用濕地監控進行講解展示,累計接受教育1.25萬人次。公園還增添了濕地智慧講解體系,完善二維碼微信講解系統,讓遊客獲得全面、豐富的導遊導覽服務。還引用了旅行社訂票平臺、智慧分銷平臺、企業微信公眾號、支持樂園遊樂項目、酒店餐飲活動推送和智慧導遊H5前端手繪地圖,準確查詢景區附近吃、住、遊、購信息及景區售票等信息,把旅遊的六要素統統“裝進手機裏”。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濕地鳥。

  依託資源優勢 旅遊産業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富錦依託大生態、大農業、大産業等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對全市旅遊資源連點成線、有效整合,重新規劃完善“一線五區”旅遊産品,加快推動旅遊業與其他産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旅遊+”新模式。“一線”即:打造以錦山和硯山為兩端,以稻海田園綜合體為中心,聯動錦臺、洪洲村、富錦國家濕地公園、烏爾古力山的休閒農業生態旅遊精品路線。“五區”即:打造升級農業觀光體驗區、錦山旅遊專區、工業旅遊專區、沿江公園風景區、烏爾古力山溫泉滑雪體驗區五個特色旅遊區。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遠方遊客。

糧都富錦 津津樂稻 濕意盎然

大美濕地。

  “糧都”富錦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濕地、稻田、青山、綠水,進行生態保護、資源融合,把城鎮、景區和鄉村景點串珠成鏈,將旅遊産品轉化、核心資源強化、遊客感觀體驗進行全面提升,讓“旅遊+”全面開花,使富錦市旅遊産業亮點頻現,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打造“生態+農業+文化+旅遊”發展模式,全力推動旅遊及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産業優勢。著力在吃、住、行、遊、購、娛六個方面進行旅遊産品優化、核心資源強化、遊客感觀體驗提升,努力實現全域融合、全民共享的旅遊閉合圈,把全域旅遊提檔升級作為重中之重,富錦大濕地、大平原、大農業、大糧倉、大産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擴大。年初以來,富錦市旅遊業接待遊客累計2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逾3600萬元,旅遊産業正逐步成為富錦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態是富錦的名片”。這裡稻花飄香、沃野千里,這裡蘆葦飄逸、百鳥翔集,這裡旅遊産業亮點頻現,實現跨越式發展,這裡是黑土綠谷糧都富錦,這裡是集“生態休閒、濱水度假、養生養老、農耕體驗、田園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打卡勝地。(安時萱 李加龍  記者 劉大泳 劉億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