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2022-06-17 10:11:37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今年1-4月,綏芬河口岸貨運量完成274.2萬噸,佔全省陸路口岸的98%;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47.9億元,同比增長6.8%;經綏芬河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218列,同比提升88.6%,增速居全國首位,有力推動了黑龍江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繁忙的綏芬河鐵路口岸。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共建,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全面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實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專項行動,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暢通對俄歐陸路通道,貫通哈綏俄亞陸海聯運通道”的發展定位,綏芬河市將把學習宣傳貫徹好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要政治任務,切實把握關鍵點、找準結合點、聚焦發力點,以實幹實績推動綏芬河振興發展開創新局面,為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口岸力量。

  搶抓機遇 先行先試 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振興發展新動能”。綏芬河作為全省三個自貿片區之一,將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提高站位、自我加壓,以“創新”為突破口,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真正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産業優勢、發展優勢。

  圍繞制度創新尋突破。圍繞“沿邊”“對俄”“跨境”特色,今年以來新生成創新成果37項,制度創新案例庫擴充至139項,33項入選省級創新實踐案例,在發展數字經濟、跨境産業聯動、現代金融服務、疫情閉環管控等方面探索出新經驗,為新時代沿邊開放提供了“綏芬河方案”。綏芬河市將深入總結制度創新經驗和不足,加快系統性改革、集成性創新,年內再推出50項高品質的創新成果,全力衝擊國家級創新案例,力爭為國家深化改革、推動興邊富民貢獻“綏芬河力量”。

  圍繞科技創新尋突破。借助外腦外力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深化與高校院所“産學研”合作,推動傢具設計製造、林木深加工、食品研發等領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與安徽亳州、河北安國中藥企業合作建設共享實驗室,深度開發俄羅斯中草藥資源,積極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力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增加到30%。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高鐵開通,復興號駛入百年口岸。

  圍繞産業創新尋突破。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改造提升現有産業,探索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保稅研發、保稅維修等新興業態,推動互市貿易、電子商務、俄貨市場融合發展,促進線上線下並行、外貿內貿一體、進口消費聯動,不斷從舊動能中激活新動能,把舊的存量轉化為新的增量,形成更具競爭力的邊貿經濟生態圈。

  精準定位 融入大局 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今年是國家實施沿邊開放戰略30週年,綏芬河市作為全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始終在促進中俄合作和龍江對外開放大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了“橋頭堡”和“樞紐站”的關鍵作用。今年,綏芬河市將緊扣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發展定位,深入總結沿邊開放30年的經驗,落實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專項行動,全面提升發展層次和開放水準。

  暢通大通道,鞏固口岸地位。深入對接“濱海1號”國際交通走廊,加快跨境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提升口岸通道能力,高效保障“中歐班列”“哈綏俄亞班列”,常態運行中俄直列、互貿專列,構建大進大出、優進優出、快進快出的通關體系。

  拓展新領域,提升開放能級。持續優化貿易結構,豐富口岸資質,壯大肉類、酒類、整車、危化品、中藥材、海産品等高附加值商品進口規模,促進口岸建設與産業集聚形成聯動發展。轉變對俄合作方式,引導支持更多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園區開發、境內園區加工的跨境連鎖産業鏈,不斷提升對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跨境運輸忙。

  發展大物流,完善樞紐功能。圍繞建設“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加強物流産業規劃設計,統籌佈局大宗商品、集裝箱、冷鏈、電商物流設施,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物流體系,辟建國際物流谷,打造臨空經濟區,暢通國際化通道,打造多點支撐、功能完備、配套齊全、快捷高效的物流樞紐,為全面開放提供有力保障。

  轉型升級 調優結構 建立現代産業新體系

  近年來,綏芬河市依託通道優勢、平臺優勢、境外資源優勢,加快培育實體産業,落地了中林集團、省交投、辛巴赫等優質企業,打造了國林木業城、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互貿物流加工園、中藥飲片加工基地等産業平臺,累計培育規上工業企業75戶,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動能、打牢了根基。綏芬河市將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做深做透“過埠增值”文章,打造優勢突出、競爭力和支撐力更強的現代産業體系。

  深化貿工一體,實現“有中生優”。突出落地加工主攻方向,把優勢資源率先投向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的主導産業,搶抓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培育具有競爭力的醫藥産業集群”“重振服裝、傢具、家電等輕工産業”等發展機遇,推動木材、糧食、中藥材、水産品加工等産業做優做強,形成具有口岸特色的産業集群。

  促進轉型升級,實現“有中生新”。注重引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改造提升現有産業,深化與龍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戰略合作,落地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鼓勵引導本土企業創品牌、上規模、出精品,提高精深加工和終端産品比重,加快向産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邁進。

  加快動能轉換,實現“換道超車”。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依託綏芬河區位特點、資源條件、比較優勢,深化與俄羅斯科技、教育、人才等領域合作,探索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等新興業態,培育引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新的增長板塊,努力實現“換道超車”。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遠眺綏芬河市公路口岸。

  多措並舉 優化服務 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和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綏芬河市將對標更高起點、更高標準、更高水準,以群眾和企業滿意為衡量尺規,全力推進辦事提速、監管提效、服務提質,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提供定制服務。針對企業蔬菜出口政策,綏芬河市加大向上爭取對接力度,協調海關部門放寬限制,優化出口葉菜檢疫流程,由過去的“批批向哈爾濱海關送檢”調整為“委託當地海關抽檢”,由“先檢後放”調整為“先放後驗”,提高出口時效。政策放開後,果蔬出口大幅增加,全市企業果蔬單日出口總量較之前增長1.5倍,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接下來,綏芬河市將用好先行先試改革自主權,多為企業打造“量身定制”“量體裁衣”的優惠政策,為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提供堅實保障。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即將投入使用的綏芬河機場。

  提供精準服務。綏芬河市落實領導幹部包聯企業制度,深入了解企業訴求,協調解決遇到的難點問題,與有關省直部門商定在稅收扶持政策適用範圍、支持邊民互市貿易創新發展、探索賦予邊境城市更高層次開放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今年1-4月,全市新增企業168家、市場主體340戶,充分保持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和韌性。綏芬河市將認真踐行“親清”政商關係,堅持“六必訪”,主動上門問需求、問困難、問建議,切實幫助廣大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提供解困服務。綏芬河市積極鼓勵金融機構採用“線下辦理、線上審核、事後補交單證”的靈活業務辦理方式,為企業辦理跨境結算和信貸,雪中送炭降低企業成本。疫情期間,全市金融機構共為企業辦理進口押匯、海外代付等融資業務36筆、2259萬歐元,幫助企業節約財務成本22萬元,辦理遠期結匯23筆、295萬美元,節約匯兌成本8.8萬元。綏芬河市還將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搭建“銀政企”融資橋梁紐帶,著力化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綏芬河市特色食品生産現場。

  強化保障 提升品質 建設幸福美麗新邊疆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工作,實施民生振興計劃,解決好重點領域民生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振興發展成果”。綏芬河市將紮實推進民生振興計劃,進一步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對接好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釋放的政策機遇,抓緊謀劃、儲備、實施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引入一批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購物、休閒等惠民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和公共服務水準。

  進一步打造宜居環境。踐行“兩山”理念,充分發揮綏芬河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高等優勢,擦亮“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城市”等名片,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進一步吸引人口人才。結合經濟特點、産業方向、事業所需,推出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政策,對接好全省擴大“三支一扶”、實施“組團式援邊行動”等人才計劃,運用好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政策,讓更多的優秀人才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邊疆。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綏芬河市木業企業生産線。

  改進作風 提升能力 凝聚振興發展新合力

  綏芬河市紮實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對照省委和牡丹江市委部署要求,引導黨員幹部不斷提升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和真本領,為實現振興發展目標提供堅強保障。

  圍繞短板抓提升。對照“八種本領”和“七種能力”,引導黨員幹部增強補課充電、提升本領的緊迫感、危機感,著重在提升工作預見能力、創新落實能力、抓主要矛盾能力、群眾組織能力上下功夫,不斷在學習實踐中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問題。

  聚焦落實轉作風。大力倡導“人人有動力、人人都發力”的“動車組”文化,培育黨員幹部馬上就辦的幹勁、真抓實幹的實勁、擔難擔險的拼勁、細緻極致的鑽勁、爭先創優的衝勁、久久為功的韌勁,爭做“三個好把式”,踐行“五個好作風”,切實做到“六要六不要”,加快形成幹事創業新氣象。

  健全制度強保障。旗幟鮮明樹立重品行、重擔當、重實幹、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健全完善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發揮好領導責任、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督導問責“四個體系”作用,更加有效地調動和保護幹部積極性、創造性,確保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落地落實、見行見效。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電商直播帶貨。

  為國守門 為國把關 彰顯口岸國門新擔當

  綏芬河作為國家重要的對俄陸路口岸、跨境鐵路樞紐,是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前沿陣地。今年以來,綏芬河市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要求和省委、牡丹江市委工作要求,壓實“四方責任”,建立起“口岸前端、運輸中端、流通遠端、作業要端”四個閉環並行運轉機制,實現了口岸通關常態運行、貿易自由往來、貨物持續流通,為擴大對俄貿易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作業要端形成人員閉環。精準防控入境人員、入境貨物和環境有直接接觸的高風險崗位人員,成立重點行業閉環管理督查專班,全面細緻地排查重點場所、重點人員、重點車輛“破環”“破網”行為,消除職責盲點和風險隱患,發生疫情第一時間精準判定密接人員,縮小流調排查範圍,避免引起社會面傳播風險,把風險管控在最小單元。

  在口岸前端形成環境閉環。建立口岸疫情防控專班,設置疫情防控緩衝區域,前移關口、獨立運行,分區分級差異化管控,由過去的城門一道防線變成邊境、口岸、城門三道防線,壓縮疫情外溢風險。對公路口岸、鐵路口岸作業緩衝區域實行封閉管理,視頻監控中心24小時實時監督檢查,確保高風險人群和貨物與外界無接觸,嚴格做到空間區分、人員分類、互不交叉。

  在轉運中端形成貨物閉環。綜合評估進出口貨物疫情風險,強化“源頭遏制”,分級分類建設進出口貨物中轉倉、消毒倉、物流倉,實現進口貨物集中倉儲、集中管理、集中檢測、集中消殺,靜置病毒傳播窗口期,斬斷“物傳人、再傳人”傳播鏈。

綏芬河:強基礎促互聯互通 建國家物流樞紐城

綏芬河木材加工貿易示範園區。

  在流通遠端形成車輛閉環。採取“人車分離、分段運輸”非接觸式交接模式,推進跨境運輸流程再造,有效減少車輛通關時間耗損,最大限度提高口岸通關效率。鐵路口岸優化進出口聯運組織,細化接車、取送、防疫、換裝、編發等流程和標準,即到即換、隨到隨檢,滿足每日最大接車14列。公路口岸入境外籍車輛和工作車輛雙通道、無交叉,做到“車車消”“無死角”,專用車輛加裝GPS,實現全程實時無盲區精準監管,保障每日進出境貨車達到70對。(文/攝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懷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