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牡丹江著力打造充分就業社區
2022-10-08 09:06:22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趙瀅溪

  “您想買什麼樣的鍋?這裡有四款,這款是……”超市裏,導購員朱艷熱情地為顧客介紹著。

  “在這裡有工資和社保,離家又近,我照顧孩子也方便。社區幫我在家門口找到的這份工作太合我心意了。”朱艷是牡丹江市東安區綠地社區失業人員,愛人患病,兩個女兒均在上學,需要一份離家近的工作。社區為她聯繫了超市導購員工作,離家近、易上手,緩解了她的家庭困難。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社會發展,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幾年,牡丹江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作用,以“敲門行動”為開端,摸排社區困難群體就業情況,實施職業指導、崗位推介、技能培訓、補貼發放等“一對一”就業幫扶,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39個社區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96%以上,2020年以來全市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6.77萬人。

  充分就業,充實失業人員的“腰包”

  2020年,牡丹江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敲門行動”。市人社局聯合民政、殘聯、工會、扶貧辦等部門,依託社區網格,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動態摸排全市困難人員。當年,動態摸排困難人員3.5萬人,市政府設立專項救助資金,精準發放臨時價格補貼、失業補助金、救助金、社保補貼等1.67億元,惠及困難人員77.1萬人次。

  2021年,牡丹江市人社局總結“敲門行動”經驗,變“保生活”為“助就業”,以提高社區失業人員就業率、降低城鎮失業人員佔比(調查失業率)為目標,創新開展“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在市縣兩級穩就業專班統籌下,整合人社、財政、民政等多部門力量,壓實縣(市)區政府主體責任,全市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實施方案和評估辦法相繼出臺,年度建設目標一一明確。

  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實行四級聯動,定期入戶調查登記,動態掌握未就業人員就業需求,每個社區都建立了失業人員動態管理基礎臺賬。並以社區為單位,對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實行屬地化就業援助,“一對一”落實1次政策宣傳、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1次免費培訓的“1131”援助措施。

  至2021年底,市縣兩級共開發臨時性公益性崗位3723個,全市失業人員再就業2.9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1萬人,全市“充分就業社區”數量達到社區總數的20%。困難群體有了就業崗位,兜裏也有了“真金白銀”。

  創業引領,闖出脫困致富的“路子”

  紅彤彤的爐火,稠稠的雜糧面糊和起來……一會兒,一張香噴噴的煎餅就攤好了。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海林市橫道河子鎮迎來了一撥兒旅遊高峰。褚艷花的手工煎餅也比往常賣得多了不少。

  橫道河子鎮佛手社區失業人員褚艷花,通過社區精準創業指導創辦了“艷花手工煎餅鋪”,“好多遊客到我這裡買煎餅,收入兩萬塊錢沒問題。”褚艷花笑著説。

  在建設充分就業社區、幫扶困難群體就業的過程中,牡丹江市人社局立足從“根”上解決問題,注重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組織由高校學者、培訓講師、優秀企業家和政策法規專家組成的創業導師團,深入社區、村屯開展“青創大講堂”“培育新業態網紅主播”直播銷售公益講座、“人社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公益巡講等服務活動20余次,激發了各類群體的創業熱情。

  為解決初創者資金、發展等方面的難題,牡丹江市人社局整合16家創業孵化基地和10家創業培訓基地資源,建設“創業孵化基地聯盟”,落實場地、資金、信息、技術等扶持政策,為創業人員提供規範統一的創業孵化服務,累計孵化企業723戶,帶動就業7609人。

  通過建立創業擔保貸款“一站式”服務窗口,實行人社、銀行、擔保、評估機構協同快辦模式,為自主創業人員快捷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20年以來,全市社區(村)創辦就業實體1.1萬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億元,扶持創業1366人,帶動就業4098人。

  帶動示範,帶出精準幫扶的“樣板”

  “車膜貼好了,你看看滿意不?”一絲不茍地忙乎了半天,程樂祺招呼一旁等待的車主。程樂祺不久前還是名失業人員,技能專長是汽修美容。在東安區熱電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程樂褀自主創業,主營車衣改色、玻璃膜、洗車等項目,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實現了穩定就業。

  程樂祺的成功創業,是熱電社區打造“一街一巷兩陣地”,通過汽修聯盟示範街、招聘信息宣傳巷和創業孵化、就業培訓陣地,多渠道幫扶失業人員就業的成果。這也得益於牡丹江市各縣(市)區結合轄區人員結構、區位特點和産業特色,在充分就業社區建設中推行“一區一品”,第一時間將崗位信息、培訓信息和就業創業政策送到失業人員手中。

  今年以來,全市社區開發就近就業崗位10708個,推薦就業4925人,全市就業困難人員總數降至3200人。按照“一區一品”的建設思路,全市推選出可複製、可借鑒的“樣板”社區6個,帶動了全市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的開展。(姜健 黑龍江日報記者 劉曉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