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糧”辰美景看五常丨一粒稻米背後的“突破”
2022-11-09 14:26: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牟海微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黑龍江報道(記者 于靈爽):“今年是個豐收年啊!”五常市五常鎮遠景村村民陶廣福興奮地説。

  十月的五常大地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豐收時節。一座座收割完畢的水稻堆成的金色小山,在黝黑的土地上“曬”著太陽。

  今年,五常市糧食種植面積441萬畝,預計總産量38.76億斤,比去年增産1億斤。玉米、水稻、大豆等三大作物豐熟程度,達到近十年最好水準。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喜慶豐年的歡樂氣氛中,這讓五常市廣大幹部群眾備受鼓舞,倍增幹勁。 

  “五常市要深入實施大米産業提升工程,從‘品種、品質、品位、品相、品牌’五方面精準發力,爭當全國稻米行業標杆,為‘中國飯碗’裝上優質米。”五常市委書記杜平説。 

  守護糧“芯” 確保品質持續提升

  位於哈爾濱南部的五常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稱,三面環山,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適合水稻生長,“五常大米”享譽全國。

  由於五常大米一年只産一季,每粒稻米都格外珍貴。農戶們始終終堅持人工收割、自然晾曬的傳統方式,確保每株稻穗“一粒不傷”。與此同時五常市借助生物科技,推進種業科技創新,不斷對主栽品種“稻花香2號”進行提純復壯,稻米品質和産量穩步提升。據了解,今年,五常大米畝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0斤至100斤;出米率保持在55%以上,較去年高出2%。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要想端牢中國飯碗,就必須圍繞‘種子’下更大功夫。”五常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雪豐介紹説,為確保種植出優質的水稻,五常市加強品種研發,按照“種植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的原則,建立水稻原種基地1000畝,利用原種建立良種繁育基地3萬畝,整合15 家種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研發基地。

“糧”辰美景看五常丨一粒稻米背後的“突破”_fororder_圖片1

  科研人員檢測稻米品質 攝影 呂岩

  同時,五常市積極推廣優質水稻種植技術,推行“一控兩減三基本”行動,全面推廣智慧催芽、水稻缽體育苗、節水灌溉、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秸稈粉碎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實施黑土地保護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水稻“三不用”、土著農耕、鴨稻共作等生態有機種植模式,並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對農膜、藥瓶、藥袋等廢棄物集中收集、集中無害化處理,對浸種産生的廢水統一運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確保五常大米品質持續提升。

  瞄準“五品” 實現産業升級突圍

  2022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達710.28億元,連續七年蟬聯地標産品大米類全國第一。五常市僅大米一項實現收入110億元,稻米産業經濟效益全國第一。

  近日,五常大米又被列入“2022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成為農業農村部未來幾年重點培育的品質過硬、帶動力強、知名度美譽度消費忠誠度高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為擦亮黑龍江省農業這塊“金字招牌”,今年五常市制定下發了《五常大米規範化指導意見》《五常大米官方背書流程圖》,對五常大米的産銷進行管理,規範五常大米授權行為。 

  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水稻産業,打造高品質五常大米?五常市堅持“品種+品質+品位+品相+品牌”同步提升的發展理念,全力做強稻米産業。

  以科技為引領,提升品種。加強五常稻花香原種的提純扶壯,加大新品種研發力度,從源頭保證五常大米口感和品質。

  建立標準體系,提升品質。該市參照國際好大米標準,針對稻米從良種繁育、浸種催芽、育苗插秧、收割倉儲到加工銷售的27個流程99道工序,制定了五常大米八方面地方標準,建立了五常大米産業標準體系。同時,實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三線一單”管控辦法,築牢頂級品質基礎。

“糧”辰美景看五常丨一粒稻米背後的“突破”_fororder_圖片2

  五常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走訪米企 攝影 呂岩

  挖掘內涵,提升品位。該市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黑土地保護提升工程,推行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的“三不用”行動,打造“中國稻鄉·生態五常”品牌。

  內外兼修,提升品相。該市建立五常大米溯源防偽系統,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視化追溯,讓“購五常大米,認溯源標識”人盡皆知。

  強力整合,提升品牌。該市不斷提升五常大米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讓消費者吃到安全健康、綠色有機的五常大米。

  同時,五常市積極探索稻米全産業鏈發展合作新路徑,以“平臺+企業+基地+農戶”為新發展模式,在産業升級的道路上不斷突圍,越行越穩。

  拓寬路徑 五常大米香飄世界

  “董宇輝老師,此時此刻您在直播間那頭,我在東北五常的田間地頭;您用知識拾起了大米,我彎下腰拿起了鋤頭;您英語精通心中卻始終裝著農民,我雖然英語沒過四級,卻是農民心中的‘中流砥柱’,此時此刻我只想説一句,如果您空閒了,可以來我們這裡捉泥鰍。”前段時間,因喊話董宇輝,回應了“三餐四季、人間煙火”,五常的“90後”新農人張雪幾天前上了抖音熱門。

  張雪抖音裏的短視頻洋溢著她對家鄉的熱愛。她告訴記者,她想通過五常大米讓網友了解現代農人的創業故事。

  2015年,張雪帶著對家的眷戀和帶領家鄉人共同致富的美好願景,和丈夫返鄉成立了合作社。從最開始的一天只能賣50斤大米,現在年銷量達2000噸,跟張雪一起幹合作社的農民佩服地説:“有張雪這樣的大學生指路,才能讓我們的稻花香賣到全國各地,謝謝他們兩口子。”

“糧”辰美景看五常丨一粒稻米背後的“突破”_fororder_圖片3

  主播推介五常大米 攝影 呂岩

  米香也怕巷子深。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直播電商也逐步成為促進五常大米産業突圍的“中堅力量”。近年來,五常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抓住直播電商快速興起的機遇,培育網絡電商産業,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建設,電子商務在五常快速發展,涌現出一批“新農人” ,他們將五常大米和特色農産品推向全國。截至目前,全市在9個鄉鎮建設了鄉村直播間,配備專業直播設備,供村民免費使用,打造從田間直到餐桌的全程可視化銷售新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放眼廣袤田野,五常市250萬畝水稻已基本收割完畢,各大加工車間內轟隆作響,直播間裏火爆銷售,不久後這些優質的稻米將從這裡奔赴各地餐桌,走向世界,為端穩“中國飯碗”交上一份新的答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