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田秀才”鄭學:種好每一塊黑土地
2023-07-07 16:46:0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才星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黑龍江報道(記者 于靈爽):藏糧于技,關鍵在人。從業27年,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員鄭學將自己的心血全部澆灌在這一片寒地黑土上,始終把推廣農業技術、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當做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穿梭在田間地頭,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科學種植理念,讓群眾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收益……“雖然我自己沒有地,但是我幾乎參與了綏棱縣每一塊耕地的種植技術指導。”為切實解決農民技術需求,打通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後一公里”,鄭學的腳步走遍了綏棱縣的每一塊土地,這是鄭學從業27年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一直以來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態度。能為種植戶提供幫助,鄭學感到無比驕傲。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鄭學:種好每一塊黑土地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707104435

鄭學研究耕地種植技術 攝影 呂岩

  做農技服務的推廣人

  綏棱縣有209萬畝土地的大田作物,玉米、大豆、水稻為主要農作物。每年五月初,鄭學就會來到合作社幫助種植戶選種,制定種植方案,並跟蹤指導種植全過程。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選錯種子、施肥過量、操作不規範等問題,都會直接導致當年産量不高、收成不好。鄭學説,每年他都會和同事們深入田間地頭,為耕地“把脈問診”,並根據土地特點“對症下藥”,讓農作物茁壯成長,從而節約種植成本,增加作物産量。

  綏棱縣克音河鄉向榮村集體合作社就是鄭學服務的對象之一。近年來,綏棱縣著眼于鮮食玉米産業,走出了一條具有綏棱特色的産業發展新路徑,全縣209萬畝土地的大田作物中,鮮食玉米佔6萬畝以上。“鄭老師會來指導我們怎麼選種、怎麼施肥、怎麼防治病蟲害。在他的指導下,全村近1500畝土地的鮮食玉米長勢良好,自從種上這鮮食玉米,村集體合作社每年都能增加130萬的收入!”向榮村黨支部書記劉峰激動地説。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鄭學:種好每一塊黑土地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707104446

鄭學研究鮮食玉米選育方案 攝影 呂岩

  “鮮食玉米是綏棱縣的主導産業,我近幾年的工作就是選育優質抗病抗倒的鮮食玉米品種,配合先進的耕作模式,直接提高了鮮食玉米的産量和品質。”鄭學會根據每年發佈的黑龍江省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結合綏棱縣農業生産實際,認真指導種植戶科學選種用種,為種植戶提供最科學的種植方案,為促進綏棱縣糧食持續增産和農民增産增收提供保障。

  作為一名農技人員,有一身過硬的專業本領才是開展工作的基礎。27年間,鄭學潛心於科研探索,發表關於玉米、大豆、水稻增産增效論文十余篇,並全部應用於實際種植過程中。“我們現在都在提倡模式化栽培,能夠更加科學更加精準地為農戶提供農技服務。隨著科技的不斷探索,以後會有更新的技術和更優的模式出現。我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就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為綏棱縣農業生産保駕護航。”鄭學説。

  做農民群眾的貼心人

  在與種植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如何把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轉化成農民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的“大白話”,是每一位農技推廣人員必備的技能。“跟農戶溝通,不光要淺顯易懂,還要讓他們感興趣。”鄭學説,農技服務最忌諱照本宣科,想要做一名好的農技推廣人員,就要學會站在種植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把自己當成一個農民,去體會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鄭學説,把每一塊地都當成自己的地來種,就是他拉近與種植戶距離的秘訣。他知道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雙腳深深踏進泥土裏,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産,為群眾服務。

特色産業看綏棱丨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鄭學:種好每一塊黑土地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707104459

鄭學(右)與農民實地考察種植情況 攝影 呂岩 

  鄭學每天都會深入田間地頭,和種植戶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提供技術指導,傳授農技“秘訣”。“他講的方法,我們聽得懂。”鄭學紮實的專業能力和貼心的服務深受農民群眾的認可。

  此外,針對種植戶信息來源不暢、學習機會少等問題,鄭學依託“送課下鄉”和農技培訓的契機,為種植戶進行授課,對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每年,鄭學在田間地頭為農戶授課數十場,覆蓋全縣11個鄉鎮,涉及100余個村屯,培訓指導農戶近萬人,提高了農戶科學種植意識,助力農作物增産,農民增收。在廣大種植戶心中,鄭學不僅是非常厲害的農技“專家”,也是大家信得過的貼心人。

  多年來,鄭學從科研一線到田間地頭,朝著“讓農民群眾實現增産增收”這一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踏實邁進,讓科普的腳步走進每一寸農田,把農民的所需所盼轉化為源源動力,用一滴滴汗水換來一塊塊“黃金地”,用過硬的“真功夫”守護好農民的“錢袋子”,用工匠精神履行了一名一線農技人員的責任與擔當。

  “用我們的農技知識為農業産業賦能,讓農民朋友們多打糧、少致富。”這是鄭學樸實的心願,也是他在崗位上為之奮鬥一生的方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