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黑龍江省農産品精深加工業高品質發展系列報道① 做強“農頭工尾”壯大縣域經濟
時下,走入“中國玉米之鄉”綏化市青岡縣,黑黝黝的田地裏,玉米正在陽光的滋養下茁壯生長,又糯又甜的鮮食玉米將陸續上市;
東北最大的獅頭鵝核心群體在富錦市崛起,養殖企業註冊了品牌,開發出滷味、鵝肉丸、鵝絨等衍生産品,極大地延伸了産業鏈條;
而在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又變身輔酶Q10、維生素C、維生素B_12、澱粉糖、絲氨酸等産品走出國門……
亦工亦農、連接城鄉的農産品精深加工業,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關鍵力量。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各縣域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積極探索特色發展路徑,在産業培育、項目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多點開花,全力推動區域發展邁向新高度,為全省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聚鏈成群:特色産業增優勢
青岡縣位於北緯46.6°,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和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上,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為鮮食玉米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近年來,青岡縣把鮮食玉米産業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探索出一條特色産業發展之路。全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17萬畝,年産鮮食玉米4億穗,加工企業發展到27家,年産值6.5億元以上。鮮食玉米已成為青岡縣産業地標的金字招牌。
青岡縣的鮮食玉米産業,是綏化市打造縣域經濟特色産業集群的重要陣地之一。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綏化市圍繞玉米、水稻、大豆、肉類、乳品5大重點産業和鮮食玉米等8個特色産業,全力打造産業集群。在玉米生物製造産業集群建設中,青岡等6個産業園區拔地而起,新和成等10戶龍頭企業成為産業發展的“領頭羊”。全市玉米加工能力達1165萬噸,穩居全國地級市首位。不僅如此,由綏化市牽頭申報的綏哈大齊生物製造集群和黑龍江省玉米産業集群成功獲批,為産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相距不遠的海倫市,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集群發展同樣如火如荼。他們立足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帶核心區的先天優勢,打造了大豆、玉米、鵝絨三大特色産業鏈。
在大豆産業鏈方面,依託中國優質大豆之鄉的美譽,構建了從有機豆油、液態豆漿到分離蛋白的全産業鏈,年加工能力達38萬噸,全力向全國大豆加工示範區、百億級大豆産業邁進;
玉米産業鏈上,借助中國高澱粉玉米之鄉的資源,推進燃料乙醇、纖維素乙醇、發酵飼料等加工轉化,實現了從玉米籽粒、秸稈到下游産品的全産業鏈發展,年加工能力超百萬噸,鮮食玉米加工企業發展到20戶,年加工6億穗,成為全省優勢特色産業集群;
鵝絨産業鏈中,憑藉中國籽鵝之鄉的優勢,構建了涵蓋大鵝養殖、鵝絨加工、羽絨服生産的完整産業鏈,該縣三特品牌羽絨服與特步、迪桑特、阿迪達斯等達成合作意向,年加工能力超 100萬件。
科技賦能:新賽道上顯實力
走進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加工車間,空氣中瀰漫著玉米甘甜,玉米製成的液體糖正經由銀白色金屬管道,緩緩注入無菌發酵罐中。
據了解,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先後被評為農業産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綠色工廠等。其生産的輔酶Q10、維生素C、維生素B_12、澱粉糖、絲氨酸等産品均為行業領先,其中維生素C和輔酶Q10銷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綏化市注重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20余家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促成産學研合作27項。2023年以來,獲批省級以上科技項目6個,資金1953萬元。實施技改項目222個,完成投資58.6億元。建設省級數字化車間26個,國家級綠色工廠13戶。其中,新和成建成全省首個生物發酵領域智慧工廠,填補了國際生物發酵法生産維生素B5空白;星湖科技腺苷生産技術世界領先;國投生物研發出國內首臺纖維素燃料乙醇裝置。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為黑龍江省農産品加工業的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創新驅動方面,海倫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産業發展的“源動力”,與華中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應用17項國內、國際領先的農産品加工技術,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戶、專精特新企業3戶。注重生産智慧化,引導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新上38台(套)國內、國際領先生産設備,新認定省級數字化車間2戶、數字化標杆企業1戶。聚焦綠色循環發展,纖維素乙醇、生物質熱電聯産項目年加工秸稈60萬噸,新認定國家級綠色工廠2戶,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打響品牌:地標産品闖天下
在寶清縣地理標誌産品展示廳裏,“寶清大白板”“寶清紅小豆”“寶清蘋果”“寶清大米”等6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琳琅滿目。據了解,寶清縣正積極申報“寶清糯玉米”“寶清白鮮皮”等地理標誌産品,力爭2025年全縣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總數突破10個。近年來,寶清縣將白瓜籽産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重點産業,依託“寶清大白板”地理標誌品牌,建立了“寶清·中國白瓜籽交易大市場”。2024年,寶清縣白瓜籽交易額達13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7000萬美元,帶動勞動力就業1200余人。
走入富錦市,不僅“富錦大米”家喻戶曉,“富錦獅頭鵝”的名氣也越來越響。“富錦獅頭鵝”憑藉其獨特品質獲批2024年“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如今,富錦市獅頭鵝産業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東北最大的獅頭鵝核心群體在此崛起,商品鵝存欄近5萬隻、種鵝8000余只,養殖企業註冊“糧都華鵝”“辛帥冠羽”等品牌,開發出滷味、鵝肉丸、鵝絨等衍生産品,極大地延伸了産業鏈條,提升了産品附加值。亞冬會期間,“富錦獅頭鵝”作為富錦市特色農産品登上國際舞臺,獨特魅力盡顯,成為備受矚目的“黑土珍饈”。
行走在黑土地上,縣域經濟的發展圖譜愈發清晰,綏化玉米書寫“變形記”、海倫大豆上演“科技秀”、寶清白瓜籽揚帆出海、富錦的獅頭鵝引頸高歌……這些故事背後,是黑龍江實施“産業立縣、工業強縣”戰略的縮影,一個個北國小城正用“特而強、精而美”的發展邏輯,書寫著新時代縣域經濟的發展新篇。(記者 唐海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