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然然(左)、王沛(右)參加第三屆全國曲藝木偶皮影優秀作品展演“一場一評”第四場。
《星火之光——羅盛教》專家研討會現場。
《古詩·所見》劇照。
《哪吒與三太子》《星火之光——羅盛教》兩次斬獲國家藝術基金皮影戲資助項目。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項目龍江皮影戲傳承與創新——龍江皮影戲 光影相傳:心靈與藝術的迴響
手中乾坤千鈞力,方寸之間見山河。記者走進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映入眼簾的是辦公樓入口處的皮影戲《禿尾巴老李》中的“黑龍”Logo。作為唯一進京參加國慶獻禮演出的皮影戲劇目,《禿尾巴老李》曾是全國皮影戲的問鼎之作,亦承載著龍江皮影戲人的光榮與夢想。
光影相轉,一代代龍江皮影戲人不改初心,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傳承與創新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A
不畏困難 既是態度亦是一種精神
2018年9月,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沛提出了“皮影戲《哪吒與三太子》擬申報國家藝術基金皮影戲資助項目”的計劃。此前,該院團從未有過申報先例。令人欣喜的是,次年年初,申報成功的捷報傳來。但隨之而來的是,彼時的《哪吒與三太子》時長僅7分鐘,亟待進行“限時達標”。
劇目搶排時間緊、任務重,加之院團演出活動接踵而來,一時間引起人們熱議:“能如期完成嗎?”其實,王沛心裏亦不“托底”,但她想:“畢竟院團做過那麼多小戲,只要大家有信心,背水一戰,沒什麼是做不到的!”聚攏人心、説幹就幹,劇團隨即成立了以王沛為“頭雁”的龍江皮影戲主創團隊,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劇本“再加工”——新增加龍小妹、龜軍師、美人魚等多個人物角色,使劇目內涵更加豐富;集思廣益,反復推敲臺詞的準確性;角色人物確定後,旋即趕制影人雕刻;無論是主創人員,還是燈光、配樂、設計、配音等演職人員,每個人的心中都像有“一團火”……不畏困難、堅持不懈,龍江皮影人彰顯擔當精神!
“國家藝術基金是國內頂級藝術創作資金項目之一,借‘船’出‘海’,推進龍江皮影戲劇目創作、傳播推廣和人才培養‘再上層樓’!”談起申報構想,王沛百感交集。
“皮影戲注重表演,尤以擅長肢體動作塑造人物角色,表演者十指翻飛,捻、轉、提、壓間,賦予影人以靈魂,達到人偶合一的境界,使劇目更具觀賞性,讓觀眾仿若身臨其境。以前,大家習慣排練一帶而過,如今,排練上了強度,根據音樂節奏,動作、‘卡點’須一步到位,難度可想而知。”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皮影劇團團長、市級非遺傳承人康然然如是説。
百煉成鋼!《哪吒與三太子》由7分鍾小戲,演繹成為中型經典劇目,亦帶出了一支“團結齊心、能打硬仗”的團隊。以心馭手,以手傳情,龍江皮影“舞”出世間百態,其不僅僅是技藝,更是光影流轉間心靈與藝術的迴響。
B
精益求精 在展演中完善每個細節
幕布如雪,燈如月。當龍江皮影戲《星火之光——羅盛教》的舞檯燈光在暗色中漸次亮起,瞬間將硝煙瀰漫的抗美援朝戰場場景推到觀眾眼前……光影交錯間,羅盛教為救崔瑩,無力上岸緩緩沉入水下,阿瑪尼送給他的那朵紅花,緩緩浮出水面升入空中。隨後,無數紅花一起緩緩上升——猶如戰場上英雄們的滴滴鮮血,化作片片紅花,訴説著對祖國、對家人的無限思念……此情此景中,觀看演出的哈爾濱市阿城區金源小學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呼喊:“救救他!救救他!”這一幕,成為王沛難以忘懷的記憶!
“由於影窗不宜呈現大規模的戰爭場面,我們精心選取羅盛教與戰友的戰地深厚情誼、在冰河中英勇救人等關鍵性場景,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立體。”王沛介紹説:“在創新表達上,我們大膽探索與融合: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運用寫實手法,契合其歷史環境和人物特點;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上,以天氣、環境的變化等表現手法,烘托出任務緊急和事件發展的節奏或者緊張的氛圍,並將其運用於切換轉場,有效改進場景轉換中切光的弊端,使劇情銜接連貫性增強,轉場效果顯著提升;在舞臺效果上,則注重燈光色彩的變化,使呈現效果更加絢麗,更符合現代觀眾審美新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繼《哪吒與三太子》之後,《星火之光——羅盛教》再次榮獲國家藝術基金皮影戲資助項目。兩次斬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絕非偶然,這一切,得益於藝術實踐中“點滴積累”“厚積薄發”。劇目品質的高低,“藏”在每一個演繹的細節裏,通過展演系列活動中反饋、發現不足,形成創排、演出、推廣中再完善的“閉環”,從而不斷改進、打磨出精品劇目。
2025年,《星火之光——羅盛教》系列演出活動,相繼在哈爾濱市道外、阿城、呼蘭等地演出,社會反響熱烈。“傳播,分享,共成長”,使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煥發新活力,為龍江皮影戲的傳承、創新與傳播推廣續寫新篇章。
C
演繹古詩之美 開闢無語言戲“新天際”
龍江皮影人創新求索的腳步從未停歇:王沛大膽嘗試用皮影戲視覺化還原《古詩·所見》;“以形傳神,以動抒情”——依靠角色造型、動作表演、音樂節奏與光影變化等“非語言元素”,創造出豐富的敘事張力和情感表達;融合皮影、中國水墨畫、古詩、民樂四種“中國元素”講述中國故事,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實現了在劇目題材、表現形式上的新突破,開闢出龍江皮影無語言戲“新天際”!
“《鶴與龜》《三個和尚》都是人們耳聞能詳的無語言戲經典劇目,當我萌生了想用皮影戲演繹《古詩·所見》的念頭時,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無語言戲,究竟難在哪?其必須通過細膩的操縱手法、肢體動作,演繹出豐富的情感和故事情節,能讓大家看懂。雖然表演難度大,但觀賞性極強。創新,就是要敢於挑戰‘每一個不可能’!從‘無’到‘有’的創作歷程,充滿了種種困難,但最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追憶起創作歷程,王沛頗為感慨。
怎樣用皮影藝術呈現《古詩·所見》?王沛的答案是:以“動態”的皮影戲表演,展現古詩文字“靜”的內涵。“我們在還原的基礎上,呈現出古典的寫實主義的質感,音樂伴奏則採用中國傳統樂器笛子,營造烘托具有東方韻味的音樂氛圍,讓觀眾仿若身臨其境,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談及創作體驗,王沛娓娓道來。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以光為筆、以影為墨,讓袁枚筆下的田園風光在悠揚的笛聲中回蕩……燈影婆娑,水墨氤氳,一牽一引之間,古詩的魂魄與靈動翩躚重生。皮影、中國水墨畫、古詩、民樂四種“中國元素”,傳遞著東方美學特有的含蓄與意境,展現出“此處無聲勝有聲”的獨特魅力!
2020年,實景課堂非遺篇《龍江皮影戲》推出,來自意大利、葡萄牙等十個國家的師生在線觀看《古詩·所見》,吸引了總計8932個登錄點的點擊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享譽海外!無語言戲《古詩·所見》在國際文化交流、互鑒中發揮著“獨特作用”,成為彰顯中國文化價值的有效媒介,亦讓龍江皮影戲在數字時代找到了“新主場”!那一刻,自豪之情在龍江皮影人心中激蕩。
題材多樣性、劇目創作迭代更新:在人、財、物相對有限的條件下,龍江皮影戲不斷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劇目發展“往哪去?”的問題,集中“優勢兵力”合力“突圍”。龍江皮影人先後創作出《月影》《古詩·所見》《我愛你,塞北的雪》等優秀劇目,形成題材豐富、品類兼顧的龍江皮影戲劇目矩陣。
跨越山海,讓非遺文化走向國際。近年來,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有10部皮影戲劇目獲省部級以上獎項、20多項省廳級以上單項獎、15項省級獎項,攜代表作《禿尾巴老李》選段、《鶴與龜》《母子情》等劇目,赴意大利、俄羅斯、韓國等國家演出,使龍江皮影戲燃情國際舞臺。
光影相傳,龍江皮影人用其赤子之心講述著動人的中國故事。
記者手記
赤子之心
龍江皮影戲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勇於挑戰、堅持不懈的精神,更需要火熱的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並從中汲取精神養分,使龍江皮影戲的“根”與“魂”不會在傳承中變味、丟失。赤子之心是樂於嘗試各種可能性,敢於想像“皮影戲還可能是什麼樣?”,不怕在實踐中的一次次失敗,只為了贏得“遲來的成功”。許多成功的皮影戲創新作品,即是在這種不斷大膽嘗試中誕生的。於是,就有了——《哪吒與三太子》《星火之光——羅盛教》兩次斬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融合皮影、中國水墨畫、古詩、民樂四種“中國元素”,《古詩·所見》的精彩演繹;打造出了題材豐富、品類兼顧的龍江皮影戲劇目矩陣。
赤子之心是“真誠與感染力”。採訪中,龍江皮影人的感言,言猶在耳:“皮影戲影人是沒有表情變化的,喜怒哀樂,只有靠我們把感情融入雙手的表演中,才能為皮影注入生命力。惟有如此,才能與觀眾産生情感共鳴。”
守住赤子之心——對世界永遠保持好奇,對美好的人和事物永遠感動,對傳承與創新永遠熱忱。人心裏總有些東西,是時間帶不走的!縱然滄海桑田、時代變遷,赤子之心始終是龍江皮影人心中的信念與力量。
光影相傳,生生不息。赤子之心或許就是那光源本身,亦是驅動傳承與創新的那團火,點亮了龍江皮影戲前行之路。(文/攝 記者 王咏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