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土生“綠碳” 青山變“金山”
2025-09-30 08:33:47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朱建輝責編:

黑土生“綠碳” 青山變“金山”

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省林草局提供

黑土生“綠碳” 青山變“金山”

林下養鵝,“森林+”致富路子多。記者 唐海兵攝

黑土生“綠碳” 青山變“金山”

黑龍江濕地生態美景。省林草局提供

  原標題:黑土生“綠碳” 青山變“金山” 我省探索生態價值轉換新路徑

  金秋龍江,晨霧如輕紗般漫過層疊的林冠,將紅松的挺拔、雲杉的蒼翠暈染成一幅流動的畫卷。這片佔全國森林面積8.7%的綠色寶藏,正悄然變身成為巨大的“碳庫”與“金庫”。

  日前,第二屆林草碳匯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圍繞“推動林草碳匯高品質發展,築牢碳中和基石”展開深入研討。會議現場,黑龍江省林業碳匯“一張圖”系統清晰地展現在大螢幕上,跳動的碳匯數據、清晰的項目分佈,直觀展現著“龍江綠碳”品牌的發展成果;交流區裏,“生態執法司法+林業碳匯”“碳匯質押貸款”等創新實踐案例,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這場高規格研討會,不僅是對黑龍江林草碳匯工作的肯定,更揭開了這片黑土地以“綠碳”為匙,解鎖生態價值轉換新路徑的生動篇章。

  “龍江綠碳”品牌大事記

  2024年

  •4月:省林草局成立林業碳匯工作專班,組建16人專家團隊,全面啟動省級林業碳匯項目交易體系建設工作。

  •5月:搭建完成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項目管理平臺。

  •6月:省林草局會同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黑龍江省林業碳匯項目工作方案(2024-2026年)》和《黑龍江省林業碳匯項目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此辦法為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項目交易管理辦法)。

  •7月:“龍江綠碳”品牌建立,省級林業碳匯服務中心投入運行。

  同月,省林草局、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簽發首批5個“龍江綠碳”項目,舉辦黑龍江省林業碳匯交易啟動儀式,首批簽約交易4.285萬噸,交易額428.5萬元。

  • 11月,在全國林業碳匯試點會議上,黑龍江作為典型分享“龍江綠碳”生態價值轉換試點經驗。

  •12月,自主研發的“黑龍江省造林碳匯項目評估方法學”(FCS-造林模型)通過國家級權威科技認證,成為全國首個通過成果評價的省級林業碳匯方法學。

  2025年

  •2月,推動“龍江綠碳”成為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碳中和措施之一,6家企業無償捐贈“龍江綠碳”5.3萬噸,助力亞冬會碳中和。

  •3月,黑河市愛輝區137.09噸“龍江綠碳”全省首例用於替代生態損害賠償,開創黑龍江省“碳匯+司法”先河。

  •5月,省林草局、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簽發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圖強林業局“龍江綠碳”項目林業碳匯減排量781.4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極大增加了“龍江綠碳”碳資産儲備,為國內外企業、組織實施碳中和提供了高品質的龍江生態産品。

  •6月,組織中國林科院、東北林業大學等專家升級改造全省林業碳匯“一張圖”,2.0版碳匯“一張圖”正式亮相。

  •8月,哈爾濱銀行省內首個“龍江綠碳質押貸款”項目授信1000萬元通過審批,並成功發放首筆林業碳匯貸款329萬元,“龍江綠碳”實現可質押、可融資、可交易。

  •9月,第二屆全國林草碳匯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成功舉辦,院士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林草碳匯科技新篇章,“龍江綠碳”知名度享譽全國。

  品牌引領 “龍江綠碳”啟新程

  “過去提起黑龍江的森林,人們想到的是木材、是生態屏障。如今,‘龍江綠碳’讓這片林海成為可交易、能增值的‘綠色資産’。”研討會上,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緒珉的講話,道出了“龍江綠碳”品牌誕生的意義。作為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支撐,黑龍江森林碳儲量約57億噸,佔全國的十分之一。面對如此巨大的生態財富,如何將這份“綠色家底”轉化為發展動能,省林草局率先扛起了探索重任。

  2024年4月,省林草局牽頭成立林業碳匯工作專班,組建起由中國科學院于貴瑞院士、中國工程院劉世榮院士領航,涵蓋林草碳匯監測、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專家團隊,為碳匯工作提供“最強大腦”支持。短短3個月後,“龍江綠碳”品牌正式建立,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項目管理平臺同步上線,與黑龍江自然和生態資源交易中心碳匯交易平臺實現平臺聯動、無縫銜接——從政策謀劃到平臺搭建,省林草局以快節奏、高標準推動“龍江綠碳”從概念走向現實。

  為讓“看不見的碳匯”有統一核算標準,省林草局組織東北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等科研團隊,自主研發“黑龍江省造林碳匯項目評估方法學”。該方法學採用“林齡驅動的生物量邏輯斯蒂生長方程”,能精準計算林木生長過程中的碳匯量,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領銜的專家委員會評價,其核心框架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基於這套演算法,黑龍江已簽發8個“龍江綠碳”項目,減排量達806.06萬噸,完成交易5.49萬噸,交易額突破500萬元。

  林區轉型 從“砍樹謀生” 到“護林賺錢”

  “以前在林場,全靠砍樹掙工分。現在巡山護林,不僅能給子孫後代留下好環境、好資源,還能享受碳匯收益分紅!”這是記者多次深入林區採訪時,護林員們常挂在嘴上的“嗑兒”。

  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林業大省,黑龍江曾面臨“守著綠水青山,卻難尋發展新路”的困境,而“龍江綠碳”的出現,有效拓展了生態價值轉換新路徑。

  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建偉介紹,省林草局推動11個林業碳匯試點單位,設置660塊碳匯監測樣地,總結出“大興安嶺寒溫帶針葉林”“小興安嶺針闊混交林”“長白山地天然次生林”“三江平原低山次生林與人工林”等固碳增匯新模式,讓護林技術更高,成效更好。

  在林都伊春,溪水國家森林公園將碳匯與生態旅遊深度融合,打造全省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推出森林康養、森係旅拍等6大夏季主題旅遊産品,實現“碳匯增值”與“旅遊增收”的雙向共贏。

  在龍江森工集團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小九寨景區,曾經以伐木為主的林場,正依託綠水青山煥發新生機。林場職工們在民宿裏熱鬧地忙活著,將林下雞、林下鵝、黑木耳、紅松子等各式森林食材端上游客餐桌。

  從“砍樹謀生”到“護林賺錢”,黑龍江以“龍江綠碳”為紐帶,構建起“生態保護—碳匯增值—産業發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為全國林業資源豐富地區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轉型樣本。

  “碳匯+” 生態價值多元轉化“龍江樣本”

  隨著“龍江綠碳”品牌的建立,黑龍江開始探索“碳匯+”多元融合的發展模式,讓碳匯價值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

  黑龍江省林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宋佳庚介紹,在“碳匯+司法”領域,省林草局、省法院等7家單位共同簽署《“生態執法司法+林業碳匯”協作框架協議》,探索開展認購林業碳匯替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黑河市愛輝區137.09噸“龍江綠碳”碳匯減排量成為全省首例用於替代生態損害賠償的案例。

  在“碳匯+金融”方面,黑龍江省創新推出“龍江綠碳質押貸款”。省林草局、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等單位聯合出臺《黑龍江省林業碳匯質押貸款操作指引(試行)》,支持碳匯金融發展,哈爾濱銀行省內首個“龍江綠碳質押貸款”項目授信1000萬元,已發放首筆林業碳匯貸款329萬元,“龍江綠碳”實現可質押、可融資、可交易,有效拓寬了林業經營主體及碳匯資産持有人融資渠道,助力企業綠色發展。

  “我們同時還嘗試了碳中和公路和碳匯收儲,哈爾濱某水泥企業出資40萬元,購得‘龍江綠碳’5000噸,用於抵消公路工程建設中的碳排放,打造碳中和公路;佳木斯某化工企業出資40萬元,購得‘龍江綠碳’5000噸,用於碳匯倉儲投資……這都是林業碳匯帶來的切實效益。”宋佳庚説。

  南方集體林有“碳票”,北方有“龍江綠碳”。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省林草局正全力推進全國林草碳匯示範省建設,謀劃實施育林增碳、品牌興碳、創新強碳3大工程8項行動。未來,這片擁有2000余萬公頃森林的黑土地,將繼續以“龍江綠碳”為筆,在生態價值轉換的畫卷上揮毫潑墨,為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為綠色龍江建設書寫更多精彩篇章。(記者 唐海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