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登臺。
轉播現場。
熱情的觀眾。
選手們在激烈比拼。
10月19日,為期三天的2025東北亞(牡丹江)電子競技嘉年華在牡丹江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這場以“‘競’相與共,‘電’亮未來”為主題的東北亞頂尖水準電競賽事,呈現了一場數字文化盛宴,更是一場融合了競技、文化、産業與青春的跨界狂歡。
東北亞四國選手嘉賓齊聚牡丹江,共赴“寒地電競”之約。本次活動完美體現了“以內容為根”的文化賦能。無論是賽事敘事與本地冰雪文化的潛在結合,還是市集上非遺項目的驚艷亮相,都讓電競擁有了更深厚的“文化魂”。同時,通過“以協同為翼”,政府、企業、高校通力合作,成功打造了這一區域性國際盛會,展現了産業生態的聚合力。而全程健康、積極的競技氛圍與文化交流,則彰顯了行業“以責任為基”的自覺。最終,這一切都服務於“以電競為橋”的宏偉目標——讓來自不同國度的青年在競技中增進理解,在互動中建立友誼,為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
A
電競賽事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
走進牡丹江國際會展中心,電競的熱血氛圍瞬間將秋日的寧靜打破。場館內,主舞臺上,藍色與紫色的光束交織,仿佛穿越到虛擬的電競戰場。參賽選手們正在緊張地進行賽前訓練,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滑鼠點擊的聲音此起彼伏,螢幕上跳動的畫面讓現場的氣氛愈發緊張。
“牡丹江的場館設施太專業了!設備很新,網絡也特別穩定,訓練的時候完全沒有延遲,這種感覺特別棒。”中國WBG戰隊的選手小凱説,為了這次比賽,他們很早就開始備戰,現在能在這樣好的環境裏訓練,有信心在比賽中發揮出最好水準。
除了專業的比賽場地,場館內還設置了互動體驗區,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體驗電競遊戲。“我兒子是電競迷,今天特意帶他來感受一下氛圍,沒想到他還和俄羅斯選手合了影,特別開心。”市民王先生笑著説,以前覺得電競離自己很遠,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高級別的比賽,還能和各國選手近距離接觸,感覺特別自豪。
北京DRG戰隊教練詹俊彪直言這座城市徹底打破了自己的固有印象:“之前對牡丹江的理解只停留在‘雪城’的稱號,來了之後才發現,這裡不但冬天很美,城市佈局也簡潔緊湊,處處透著活力。”
在牡丹江,讓詹俊彪印象深刻的,還有賽事保障的專業度。“賽場的設備設施非常齊全,從顯示器、鍵盤到網絡穩定性,都完全不輸一線城市的專業電競場館,能讓選手們毫無顧慮地發揮出最佳水準。”在他看來,牡丹江不僅用秋日風光帶來了視覺驚喜,更以專業的賽事服務為各支戰隊提供了良好的競技環境。詹俊彪説,這樣的城市氛圍和賽事保障,讓他們更有動力在賽場上全力以赴。
初次踏上牡丹江的土地,日本fenel戰隊負責人久保便被這座城市的青春氣息打動。他説:“走在街上能感受到滿溢的活力,是一座讓人心情愉悅的城市。”在接受採訪時,他笑著分享著印象,手中拿著酒店的咖啡與奶茶。他説,這種醇厚又獨特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久保介紹,為了適應本次東北亞(牡丹江)電子競技嘉年華的賽事節奏,戰隊提前在中國網吧開展訓練。“網吧的環境很好,設備和氛圍都很適合集中精力備戰。”久保説,網吧的設備專業,顯示器刷新率、鍵盤響應速度都符合職業賽事標準,環境也足夠安靜,能讓隊員們全身心投入,訓練效果比預期還好。
在久保看來,這場嘉年華早已超越競技本身。他説,中國選手既有著賽場上的專注堅韌,也有著生活裏的熱情友善。中國選手在訓練時會主動分享場館優勢,比如哪幾台機器網絡更穩定;閒聊時還會推薦牡丹江的特色冷面、鍋包肉。這種真誠又溫暖的態度,讓日本選手在異國倍感親切,也對中國有了更鮮活的印象。
B
八方智慧 擘畫電競發展新篇
打遊戲,能值多少錢?在今年7月舉行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國際電子競技發展論壇上,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李小磊給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估算,預計到2026年,我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帶動周邊産業規模超萬億元。
作為本次活動重要日程之一,電子競技産業可持續發展座談會17日上午召開。座談會以電子競技行業的健康與規範發展為主題,邀請了來自中國電競行業專家、頭部企業代表和學界代表發言,紛紛為電競産業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電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電競轉播技術的發展歷程,電競産業鏈的形成,AI+動畫遊戲的發展……這是一場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動的啟程。從行業前沿到産業實踐,從技術突破到人才培養,從國際協作到本土創新,專家們共同凝聚了一個共識:電競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産學研用”的深度融合,需要全社會的同心同行。
鬥魚直播副總經理李榮明表示,隨著網絡社交和智慧設備的普及,電子競技已從小眾娛樂逐步發展成一個具有完整商業生態的産業。它不僅靠完整本身吸引觀眾,還有一系列圍繞賽事、選手、內容等增值服務。想在這一産業裏“掘金”,鬥魚的商業經驗是參與電競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建立平臺、用戶、主播和廠商(合作夥伴)的良性循環。
電競賽事助力了地方文旅的發展、拓寬了青年人的就業渠道。鬥魚直播平臺相繼與武漢、蘇州、上海等地合作,落地了一些電競賽事,吸引了全國廣大電競愛好者前往,有效拉動了當地的酒店、餐飲和交通等消費活動。“作為電競産業的平臺,鬥魚直接和間接創造了包括主播、俱樂部運營、賽事組織、內容製作等新的就業崗位,也為緩解就業壓力提供了新的路徑。”李榮明説。
龍珠直播、FEG&KZ創始人陳琦棟表示,AI時代一切未知,但可以預言。遊戲産業一定會繼續存在並且越來越大,因為AI讓工作更高效的人們的娛樂時間更多了,硬體發展更快,遊戲體驗越來越好。未來,電競也將成為中國文化對外最好的傳播載體之一。
C
電競+文旅 讓“數字流量”變為“文旅留量”
電子競技的魅力不僅在於打遊戲本身,還在於它與文旅産業的深度融合,能快速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本次嘉年華的核心,《三角洲行動》國際邀請賽,無疑是貫穿三天最大的焦點。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和地區的12支精英戰隊,經過層層鏖戰,最終在10月19日迎來終極對決。
對決現場氣氛劍拔弩張,賽場戰況瞬息萬變,各隊選手精湛的個人操作、默契的團隊配合以及深不見底的戰術儲備,引得現場觀眾驚呼連連,掌聲雷動。
據統計,為期三天的活動累計吸引近5000名觀眾從全國各地奔赴牡丹江,涌入國際會展中心。場館內,主舞臺區域座無虛席,觀眾們隨著比賽的進程時而屏息凝神,時而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喝彩;副舞臺的《王者榮耀》高校挑戰賽與中俄交流賽同樣人氣爆棚,年輕學子們的熱血拼搏贏得了同齡人真摯的掌聲,也在中俄兩國青年之間種下了友誼的種子。
一位從上海專程趕來的大學生粉絲説:“能這麼近距離地看到我支持的選手比賽,還能參與這麼多有趣的互動活動,這趟旅行太值了!牡丹江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充滿活力的印象。”
“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城市,既有森林的靜謐,又有江水的靈動,和我想像中的‘冰雪之城’完全不一樣!”日本NO BRAIN戰隊的選手小林晃太舉著手機,鏡頭追著路邊金黃的楊樹,語氣裏滿是驚喜。他説,來之前特意查了牡丹江的資料,知道這裡冬天是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卻沒想到秋日的“雪城”竟藏著這樣溫暖的色彩,“等比賽結束,一定要去鏡泊湖看看,聽説那裏的秋景像畫一樣。”
韓國O2BLAST戰隊的輔助選手金敏赫則被街頭的美食吸引。“鍋包肉的酸甜太絕了!還有熱乎乎的酸菜白肉,吃完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他説,“牡丹江人的熱情和這裡的菜一樣實在,老闆聽説我們是來參加電競比賽的,特意送了一盤牡丹江特色菜,讓我們嘗嘗‘雪城的味道’。”
“我們那裏的秋天很短,而且風很大,牡丹江的秋天很舒服,空氣裏都有樹葉的香味。”俄羅斯選手安德烈笑著説,他已經和隊友約定,比賽結束後要去爬一次牡丹江的北山,感受一下“在森林裏登山”的感覺。
線上熱度同樣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本屆嘉年華通過抖音、快手、B站、鬥魚等國內主流直播平臺,輻射至部分國際社交平臺進行同步直播,累計吸引約2000萬人次觀看。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雙重成功,充分印證了電子競技作為新興體育形態和青年文化現象的巨大號召力與破圈傳播實力。
D
電競+教育 讓“人才潛力”變為“産業動力”
電競與文旅融合的輻射力延伸至社會層面與國際舞臺。電競牽手文旅後,二者共同催生了大量跨界崗位,各地新建改建的電競場館兼具比賽、孵化企業、配套商業運營等崗位需要人,懂電競的旅遊策劃、專業的賽事解説、設備研發等崗位都需要人,這些改造需求和崗位缺口為城市更新與就業擴容提供新動能。
“一城一賽一産業,一校一品一特色,電競大賽帶動了牡丹江市數創和相關産業的發展,牡丹江大學也在服務産業中形成了人才培養品牌和特色。”牡丹江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孟中媛表示,牡丹江大學承辦2025東北亞(牡丹江)電子競技嘉年華,不僅展現了學校在數創與電競人才培養領域的實力,更凝聚了“數智賦能,和合共生”的行動力量,為東北亞電競産業協同發展搭建橋梁。
在服務電競産業的道路上,牡丹江大學不僅依託數字創意設計專業群助力創建牡丹江至黑龍江的“旅遊線、美食線、文創線”,更直接佈局專業,開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構建“技術支撐+運營管理”的電競人才培養體系。
孟中媛表示,師生團隊依託本次大賽,參與了部分賽事的視覺設計、賽事組織、直播輔助、展演互動等工作,“以賽促學、以産促教”,近距離接觸國際電競賽事的運營實踐,在真操實做中錘鍊技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又為牡丹江市電子競技産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未來,牡丹江大學將繼續強化與央視動漫的合作,讓數創人才更精準地對接區域産業需求,打造集‘教學實訓、賽事承辦、項目孵化’于一體的産業服務平臺,為龍江數創産業培養更多人才。”孟中媛説。
前來參會的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範大學教授、數字化體育運動聯合會主席丹尼斯·克裏沃琴科對此次嘉年華的高規格舉辦讚不絕口,對未來與牡丹江乃至中國的電子競技多領域合作發展充滿期待。
近年來,牡丹江憑藉著區位優勢,與俄羅斯在文化體育方面交流頻繁,在聯合辦學、教育交流上合作已久,丹尼斯·克裏沃琴科希望通過這次參加電競嘉年華活動,打破國界、增進交流,讓更多人感受電子競技和數字體育的魅力和生命力。
2025東北亞(牡丹江)電子競技嘉年華的成功落幕,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在數字經濟與文化産業深度融合的新時代,電競産業已突破單一娛樂屬性,升級為集文化旅遊、體育競技、科技賦能、經濟帶動於一體的複合型産業,成為區域數字經濟活力與文化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牡丹江兼具區位、産業與文化優勢,這次活動不僅是一張“充滿青春活力的城市新名片”,更是一次通過電競産業撬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城市國際知名度的成功探索。(文/攝 記者 劉曉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