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深海探險家:水下機器人作業虛倣實踐平臺”亮相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
“星海1000”號極地AUV完成我國首次北極海冰冰底形態觀測試驗。圖片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提供
“AUV已成功出水,準備回收!”2025年8月20日,北冰洋上,哈爾濱工程大學智慧海洋航行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教師石金玉發出指令,“悟空6000”AUV順利完成2025北冰洋科考最後一次下潛任務。航次首席與現場驗收專家盛讚哈工程科研團隊為“不捨晝夜,探海勁旅”。
從2021年“悟空”號以10896米刷新無人無纜潛水器潛深世界紀錄,將“中國深度”鐫刻在海洋最深極,到如今“悟空6000”一次次勇探地球最北極,哈工程無人潛器代表作“悟空”家族不斷發展壯大、創新超越。
2023年,搭載哈工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多波束冰形探測聲納,哈工程“星海1000”極地探測無人潛器深潛于北極冰蓋之下,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清晰地觀測北極海冰冰底形態,獲取了大量關鍵海洋參數信息。
近年來,哈工程大力弘揚“哈軍工”精神,引導全校師生把“想的是黨、為的是國、強的是軍”刻入骨髓、融入血脈、化作行動。2024年以來,哈工程圍繞國家在船海核領域的重大戰略需求,新增綠色智慧船舶工程、低碳數智動力、具身智慧方向等9個“興海領軍班”,強化拔尖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
碧波盪漾的海面下,明黃色的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領航者”正以3節的抗流能力自如穿梭。2025年5月,在海南文昌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創深水海管鋪設智慧監測裝備“海衛”系統順利完成海試。其中“領航者”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中繼器的研製和“海衛”系統總體監控系統的研發,均由哈工程船舶工程學院李曄教授團隊成員完成。
從“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到“海衛”系統,從首艘國産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到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哈工程科研團隊始終緊貼強國強軍需要,秉持“為船為海為國防”的使命擔當。
新發佈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4》顯示,哈工程2023年科技成果轉化總合同金額躍居全國高校第21位,躋身第一方陣。“十四五”期間,哈工程轉化科技成果374項,亮眼成績的背後是一系列標誌性成果成功落地。(李穎超 記者 趙一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