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流轉間,我省的錦繡山河呈現出一幅幅各美其美的生態畫卷——春季,候鳥們成群結隊來到美麗的濕地安家落戶;夏季,水天一色的松花江美景成為熱門旅遊打卡地;秋季,大小興安嶺的五花山猶如大自然打翻了調色盤;冬季,冰與雪組成的童話王國頻頻登上熱搜。
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以來,我省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紮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龍江實踐,以精準治污破解民生關切的環境難題,以科學護綠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以低碳轉型激活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好發展底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每年的供暖季,守護好龍江的藍天白雲是一場大考。如何作答“既要暖屋子,又要好空氣”這一備受關注的命題?
雞西市給出了一份答卷——近年來,雞西市持續推進燃煤鍋爐治理,確保達標排放。協同推進電力和焦化企業超低排放與節能降碳,加快現役機組節能升級和清潔化改造。
大唐雞西第二熱電有限公司承擔著全市1191萬平方米的供熱任務,是名副其實的“燃煤大戶”。企業設備部主任邵壘介紹,企業從去年開始對2台燃煤鍋爐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均已達到改造指標要求,並於今年的供暖季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雞西市持續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和大氣環境污染治理,空氣品質逐步改善。統計顯示,2025年1月~9月,雞西市沒有發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
一座城市的優良空氣品質,折射出全省忠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通過一系列切實舉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如今的龍江大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山川景色更加多姿多彩,生態環境“成績單”持續刷新——
我省全力攻堅大氣污染防治,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冬病夏治”,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2025年1月~9月,全省PM_2.5濃度為24.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為93.9%,分別優於全國平均值1.5微克/立方米、6.3個百分點,“龍江藍”已經成為常態。
我省聚焦水環境突出問題,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共抓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
2025年1月~9月,全省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5.2%,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一度難覓蹤跡的鰲花、烏蘇裏白鮭等珍稀魚類重現松花江。
生態保護,久久為功。在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態環境品質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6年獲評國家優秀。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增添發展本色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以來,我省始終肩負起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政治責任,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5年8月,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東寧片區,東北虎“完達山一號”的身影再次出現。
“經過東北虎花紋圖像對比、糞便化驗分析、足跡測量等工作,確認是‘完達山一號’在此區域持續穩定活動。目前‘完達山一號’健康狀況良好,能夠適應野外生存環境。”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負責人説。
為了給野生動物營造安全、連通的生存環境,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開展清山清套專項行動,累計拆除非法獵套1200余個,修復生態廊道87公里。監測數據顯示,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種群數量已分別增至70隻、80隻,原麝、斑羚等其他珍稀野生動物也在園區內繁衍生息。
除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我省還擁有數量最多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成為了珍稀野生動物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被譽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的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方白鸛人工招引繁殖最成功的保護區;擁有豐富濕地的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白枕鶴、白頭鶴鍾愛的棲息地;鶴鳴陣陣的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丹頂鶴保護聞名世界……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為了守護好野生動植物的家園,黑龍江省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重點聚焦非法排放廢水、廢氣,傾倒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建設排污口等破壞生態環境活動,以及毀林、毀草、毀濕、築壩、擠佔自然岸線等破壞自然資源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
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以來,我省切實守好生態本底、生態價值,在自然生態保護領域取得顯著成效,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曾經罕見的野生動植物頻頻“現身”。統計數據顯示,我省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6種。在綠水青山間,萬物生長競自由。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扮靚發展成色
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保護從來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而是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以來,我省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向“綠”而行,不斷提升生態“含金量”、發展“含綠量”。
2025年9月牡丹江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座談會上,24家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及局相關科室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企業在生産過程中遇到的環保問題。
據了解,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嚴格履行助企服務主體責任,全力打造“生態+營商”服務模式,連續4年出臺“生態助企”幫扶政策措施,要求在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優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質效,政務服務事項承諾辦結時限壓縮至法定辦結時限的19.3%,即辦事項比例超過40%,審批效率處於全國靠前序列,逐步構建起服務綠色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
2025年9月,我省還出臺了《黑龍江省固定污染源環保許可“一件事”實施方案》,通過整合部門內部資源,進一步優化辦理流程,推動生態環境領域入河排污口設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等審批手續集成辦理,實現“一次受理、一次辦成、一次辦好”。
前不久,全省首例固定污染源環保許可“一件事”落地七台河市,北興農場2025年社會公益性事務“兩供兩治一業”項目(污水處理擴建)成功獲批環評批復與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意見。
優化審批服務,不代表著放鬆審批標準。省生態環境系統強化環評制度源頭防控作用,開展擬建項目聯合評估論證,加大環評文件編制品質監管力度,督促落實主要污染物區域削減等硬約束要求,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盲目上馬,守牢綠水青山和高品質發展的“第一道防線”。(記者 吳玉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