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這個時代不變的主旋律。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各業的生産經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但是逆境下機遇與挑戰並存。不少企業和組織借助線上渠道實現了遠程辦公。可以説,疫情的到來,同時也按下了“遠程辦公”技術發展的加速鍵。而對銀行業來説,利用好“遠程辦公”技術,為足不出戶的客戶提供各項便捷、優質、安全的視頻銀行服務,不管是在當前這一特殊時期,還是在未來的業務發展中,都將變得更加重要。
近年來,金融業競爭日益嚴峻,國內各商業銀行在傳統業務上遭遇到了非銀行金融機構創新變革帶來的挑戰。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不得不通過各種“升級”轉型變革來重蓄新的核心競爭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全天候、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成為金融行業信息化的必然趨勢。“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渠道銀行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各銀行的迫切需求。
金融與科技融合 突破網銀線上業務辦理瓶頸
面對這樣的困境,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發出了一個聲音: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服務渠道弊端,並且成本、風險可控,讓客戶可以便捷接受各項金融服務?就在此時,鄭州銀行給出了答案。作為金融豫軍的優秀代表,為了更好服務客戶,真正解決客戶自身的需求,本著科技建行,科技賦能的理念,鄭州銀行于近日成功上線視頻銀行功能,以線上面對面的形式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高效化的服務。
事實上,早在2014年底,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完成工商註冊並領取執照,通過互聯網完成個人及小微企業的借貸款,那麼到底什麼才是視頻銀行?視頻銀行即線上虛擬營業廳,通過利用強大的音視頻通信技術和AI分析能力,實現基於移動端的遠程視頻櫃員支持服務,通過將視頻化能力快速輸出到銀行的前端場景,幫助客戶提升整體的金融服務及行銷體驗,同時降低運營成本。視頻銀行的成功上線,是鄭州銀行緊追數字化浪潮的一項重要舉措,滿足了客戶當下對線上多渠道、多服務場景、多線上功能的強烈需求,順應了疫情背景下無接觸業務大發展的潮流。
金融與科技融合,銀行怎樣利用先進的信息科技進行“逆襲”?鄭州銀行手機銀行引入生物識別技術、FIDO平臺、遠程視頻等多種技術手段,將手機銀行端、網上銀行端接入視頻銀行,可為客戶辦理手機銀行專業版升級業務、手機銀行物流卡激活業務、手機銀行遠程協助業務、網上銀行升級專業版業務、網上銀行身份證有效期維護業務、網上銀行轉賬限額修改業務,實現複雜業務流程簡單化,減少客戶前往銀行網點次數。其中,網銀端客戶通過手機H5介面發起視頻以及辦理相關業務為業內領先,突破了網銀線上業務辦理的瓶頸。這些功能在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同時,採取人工與科技相結合安全驗證方式,為客戶的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以用戶為中心” 特推視頻客服和久久版手機銀行
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鄭州銀行手機銀行以網絡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為條件,通過聯網核查、人臉識別、視頻交互等手段推出視頻客服功能,實現個人手機銀行的專業版升級、物流卡激活、業務諮詢、視頻遠程協助等功能,將手機銀行的無人服務轉變為兼具即時性、互動性、個性化、差異化的一站式線上服務,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視頻遠程協助功能通過客戶手機螢幕的共享,直觀地為客戶解決手機銀行的操作問題。客戶通過投射自己的手機螢幕,視頻客服可以迅速了解客戶所面臨的問題,語音協助客戶解決問題,極大提升用戶體驗和客戶服務效率。
一直以來,鄭州銀行始終堅持“內化於心、外化于行”的初心,為客戶提供有溫度、有信念的貼心優質服務。近期,鄭州銀行還針對中老年客戶特別推出久久版手機銀行。鄭州銀行久久版手機銀行依據中老年客戶群體的使用習慣和偏好,量身定制了UI設計,貼心地設計了顯眼的字體、清晰簡潔的頁面佈局,並對功能進行了全面優化,突出中老年客戶關注的理財、存款等業務版塊,增加了智慧語音搜索功能,竭力為中老年客戶提供更具可操作性、更人性化的線上金融服務,同時借助視頻客服中的遠程協助功能,切實地幫助中老年客戶解決使用手機銀行應用程式過程中“看不清”、“弄不明”的難題。鄭州銀行正以更具實用性、應用性的創新向著打造老百姓可信賴的“精品市民銀行”不斷前行。
面對互聯網技術的變革,鄭州銀行不斷擴充新的線上服務場景,視頻銀行只是鄭州銀行數字化服務進程中的一小步,但卻是新時代背景下科技與銀行融合發展的一大步。未來,鄭州銀行將利用更多的技術和手段為客戶創造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使得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與銀行緊密連接。
未來已來,點擊鄭州銀行視頻客服按鈕,享受最優質的服務,您準備好了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