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近幾天陽光晴好,晝夜溫差大,適合出花菇,肯定又是大豐收。”隆冬時節,位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南陽市內鄉縣板場鄉三岔村紅葉滿山,脫貧戶王宜黑一頭扎進菇棚裏,忙得不亦樂乎。
香菇種植是板場鄉的傳統支柱産業。全鄉1.1萬農業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從事香菇産業,村子歷年的香菇種植規模均保持在500余萬袋。
往年,王宜黑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2020年年初,王宜黑原來務工的企業因多種因素遲遲未能復工,沒有上過幾天學的他重新找工作的難度很大。出不了門,幫扶幹部們可不能讓他閒著。王宜黑參加了鄉里組織的香菇種植技術培訓,拿得了合格證書,利用政府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種植了21600袋香菇。“第一茬菇賣了4萬多元,政府發了兩個‘小紅包’,一個是合作社産業獎補3200元,另一個是種植補貼2.2萬餘元。香菇一共能出4茬-5茬,凈收入10萬元沒有問題。”王宜黑高興地説。
板場鄉黨委書記李耀武表示,全鄉上下深刻認識和把握疫情防控前提下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新特徵、新要求,多措並舉,規避因疫返貧風險,不斷拓寬增收渠道,確保貧困群眾在脫貧路上行穩致遠。
在板場鄉貧困戶中,494人參加技能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成為“土專家”;257戶獲得政府貼息小額扶貧貸款;147戶享受香菇種植補貼和原料補貼196萬元。為進一步延伸香菇産業價值鏈條,該鄉還新建冷庫2個,菌棒加工廠1個。
在“小紅包”的激勵下,板場鄉2020年度香菇種植規模達到800余萬袋,其中貧困戶種植規模較往年凈增110余萬袋。玉皇村脫貧戶周代昌2020年種植香菇4.3萬袋,他説:“‘紅包’領了近5萬元,按照袋均凈收益不低於5元計算,我們家今年保底收入也在20萬元以上。響應政府號召,聽黨話跟黨走,這比幹什麼都靠譜。”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板場鄉716戶2108名貧困人口全部清零,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到2.1萬元,同比增長39%,産業收入和就業收入佔比86%。(文 王小軍 張德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