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1-01-08 09:04:07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0年12月28日中國共産黨河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河南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新征程、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關鍵時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加快由大到強的轉型攻堅期。中國共産黨河南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分析發展形勢,研究重大問題,就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新征程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在抓大事謀長遠中積勢蓄勢,在解難題攻難關中砥礪奮進,“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即將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宏偉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河南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綜合實力實現重大跨越。經濟總量先後邁上4萬億元、5萬億元兩個大臺階,糧食産量連續4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米字形高鐵基本建成,青電入豫、出山店水庫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縣城及以上城區實現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基礎能力實現大幅躍升。轉型發展邁出重大步伐。裝備製造、食品製造産業加快躍向萬億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蓬勃發展,産業結構實現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全面提速,中原城市群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實現由鄉村型社會向城市型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四路協同”聯通世界,“五區聯動”能級提升,實現由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的歷史性轉變。“放管服”、國有企業等改革取得顯著進展,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任務基本完成,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等獲批建設,發展動能顯著增強。攻堅戰役贏得重大勝利。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所有貧困縣提前一年實現摘帽,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沿黃生態廊道初具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質加速,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四水同治”成效顯著,PM2.5、PM10年均濃度下降幅度均超過30%,各項環境指標達到五年來最好水準。金融、地方政府債務等風險有效化解,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人民生活品質得到重大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70萬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加快推進,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於全國平均水準,棚改安置房開工總量居全國第二,社會保障體系更趨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成,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黃河文化影響力和凝聚力顯著增強。民主法治建設紮實推進,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設取得重要成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全面勝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管黨治黨取得重大成果。黨內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五種學習方式”深化運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效明顯;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持續弘揚,爭做出彩河南人成為全省上下的自覺行動;大抓基層基礎、“五比五不比”導向更加鮮明,以案促改紮實推進,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鞏固拓展,各級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提升。

  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把幹部帶頭、依靠群眾、全面排查、堵塞漏洞、集中救治貫穿始終,把外防輸入與內防反彈、常態化疫情防控與補齊公共衛生短板有機結合,築牢疫情防控的“中原防線”,貢獻服務大局的河南力量,展現了偉大抗疫精神的河南風采。實踐再次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始終是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無比顯著的制度優勢,始終是我們抵禦風險挑戰的根本保證;中原兒女具有不屈不撓的剛健風骨,始終是我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硬核力量。

  五年來,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把奮鬥目標聚焦到奮勇爭先、更加出彩上,把工作導向引領到以黨建高品質推動發展高品質上,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爭先進位謀出彩的強大合力。始終堅持政治統領、思想引領,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幹的氛圍,推動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走深走心走實,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全省人民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高品質發展,以挺起製造業脊梁加快現代産業體系建設,以揚起中心城市龍頭帶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三農”根基,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以改革開放創新聯動蓄積發展勢能,讓河南發展顏值更高、筋骨更壯、氣質更佳。始終堅持為了人民、造福人民,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辦好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以實打實工作換來群眾的口碑,讓老百姓日子越來越幸福。始終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實施“堡壘工程”“頭雁工程”,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建強基層組織,夯實基礎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打牢事業發展的根基。“四個始終”是過去實踐的有益探索,在未來發展中需要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2.河南省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河南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到了由大到強、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關口,到了可以大有作為、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的重要時期。河南省面臨著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三大戰略機遇,一億人口大市場、連接東西貫通南北大樞紐、“四條絲路”大通道的地位更為凸顯,人力資源豐富、産業配套齊備、糧食貢獻突出、城鎮化潛力巨大的支撐作用更為凸顯,擁有三大山脈、橫跨四大流域、懷抱黃淮大平原的生態功能更為凸顯,完全可以塑造人力資本、內需體系、流通經濟、有效供給等新優勢,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打造生態保護示範區、黃河文化傳承創新區、高品質發展引領區。同時,河南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人均主要經濟指標相對落後,新産業新經濟新業態佔比不高,創新支撐能力不足,城鎮化水準偏低,農業農村發展存在短板,社會事業發展不夠充分,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社會治理還有不少弱項。

  綜合研判,河南省正處於戰略疊加的機遇期、蓄勢躍升的突破期、調整轉型的攻堅期、風險挑戰的凸顯期。面向未來,危中有機、變中有勢,形勢逼人、使命催人。只要我們胸懷“兩個大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凝聚億萬中原兒女人人盡力、人人出彩的磅薄偉力,就一定能育先機開新局、走好高品質發展之路,開創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局面。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遠景目標。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將緊緊圍繞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堅持“兩個高品質”,基本建成“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的現代化河南。在以黨建高品質推動發展高品質上,思想政治統領更加有力,根本建設、基礎建設、長遠建設作用更加彰顯,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幹的氛圍更加濃厚,黨建引領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保證作用充分彰顯。在經濟強省建設上,經濟實力、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大幅提升,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文化強省建設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産業發達,黃河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加廣泛深遠,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在生態強省建設上,生産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在黃河流域率先實現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開放強省建設上,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水準大幅提升,國內大循環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地位基本確立,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先進行列,開放優勢顯著增強。在中西部創新高地建設上,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大幅提升,建成人才強省,創新型省份建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在幸福美好家園建設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平安河南建設達到更高水準,法治河南基本建成;居民收入邁上新的大臺階,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建成教育強省,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顯著縮小,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二、“十四五”時期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河南視察併發表重要講話、多次對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賦予我們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歷史使命,希望我們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要求我們把黃河建設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把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發展的如山厚望,充分展現了人民領袖對中原兒女的深情關懷。這是引領新時代河南發展的總綱領,是推進現代化河南建設的總遵循。我們必須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原大地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4.“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落實“四個著力”、持續打好“四張牌”,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幹的氛圍,以黨建高品質推動發展高品質,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開好局、起好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中走在前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5.“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方向強化保證。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必鬚髮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準,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同群眾站在一起、幹在一起、拼在一起,把億萬中原兒女的智慧力量凝聚起來、創新創造活力激發出來,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堅持新發展理念,提升品質提高效益。新發展理念是關係全局的深刻變革。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以保促穩、穩中求進、進中蓄勢,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增強動力拓展空間。改革開放創新是現代化建設的制勝法寶。必須大膽闖、大膽試,敢於向改革要活力、堅決破除一切體制機制障礙,善於向開放要空間、堅決破除一切隱形壁壘,勇於向創新要動力、堅決破除一切發展制約。

  ——堅持系統觀念,全局謀劃統籌推進。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抓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實現發展品質、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堅持抓綱帶目,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抓綱帶目是推動工作的重要經驗。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準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發揮一舉求多效的綜合帶動作用,實現全局工作的整體躍升。

  ——堅持幹字當頭,真抓實幹奮勇爭先。爭先始於實幹,出彩源自奮鬥。必須樹牢幹的導向,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積勢謀勢蓄勢的事,多幹抓機遇用機遇、應變局開新局的事,多幹解民憂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事,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爭創一流,一步步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6.“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外部形勢和發展條件,今後五年要在奮勇爭先、更加出彩上邁出更大步伐,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全國新增長極培育實現更大跨越。經濟強省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經濟總量再邁上兩個新的大臺階,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明顯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城鎮化水準和品質顯著提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原城市群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

  ——中西部創新高地建設實現更大躍升。創新型省份和人才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高水準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創新主體和人才活力持續激發,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科研成果轉化品質和效率明顯提升,科技創新、産業創新走在中西部前列。

  ——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更大作為。內需潛力充分釋放,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優勢更加彰顯,營商環境顯著優化,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現代流通體系更加完善。內陸開放高地優勢更加凸顯,“四路協同”水準顯著提升,多層次開放平臺體系更加健全,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走在全國前列,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國際化水準顯著提升。

  ——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深入推進,農業設施裝備和現代種業水準走在全國前列,糧食生産王牌越擦越亮,農村一二三産業全面融合發展,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

  ——文化軟實力實現更大提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踐行,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産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黃河文化影響力充分彰顯,出彩河南人競相涌現,正能量更加充盈,文化強省建設取得新成效。

  ——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實現更大進展。生態強省加快建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流域水系生態廊道、山地生態屏障、農田和城市生態系統加快形成,生態保護修復走在黃河流域前列,森林河南基本建成。

  ——民生福祉實現更大改善。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準差距逐步縮小,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明顯提升,教育強省建設深入推進,健康中原建設邁向更高水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提高。

  ——治理效能實現更大提升。法治河南、平安河南建設深入推進,服務型政府加快建設,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水準明顯提高,基層治理走在全國前列,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全方位立體化公共安全網基本形成,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西部創新高地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創新作為全省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豫戰略、人才強省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創新體系,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7.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科技強省行動,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加快建設黃河實驗室、嵩山實驗室、農業供給安全實驗室,積極爭取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我省佈局。實施戰略性重大科技項目,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生物育種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優化學科佈局和研發佈局,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重大基礎研究。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提質發展,高標準建設以中原科技城為龍頭的鄭開科創走廊,打造沿黃科技創新帶。促進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科技園區高品質發展。

  8.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産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稅收優惠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企業家重要作用,推動生産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加快形成以創新龍頭企業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産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9.加快建設人才強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深入實施“中原英才計劃”,培養一批中原學者、中原領軍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造就一批中原文化名家、中原教學名師、中原名醫。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和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推動形成“人才+團隊+基金”培養模式。加強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積極培育“中原大工匠”,著力培養大數據、軟體開發、智慧製造、國際貿易、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家政服務、醫療健康等重點領域人才。加強企業家隊伍培養,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新時代豫商精神。完善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健全以創新能力、品質、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健全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更好發揮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等載體平臺作用,完善“全職+柔性”引才引智機制,實施高端(海外)人才引進專項行動。完善具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全方位落實人才獎勵補貼、薪酬待遇、醫療社保、子女入學、居留便利等政策,打造中西部地區人才生態最優省份。

  10.構建良好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挂帥”等制度。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擴大科研自主權。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優化科技獎勵項目。建立科技創新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産業化規模化應用。擴大科技開放合作,深化與國內外創新龍頭企業、知名高校院所合作交流。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省産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更好發揮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作用,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對新産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四、聚焦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

  堅持把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強化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河南製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品質轉變、河南産品向河南品牌轉變。

  11.建設先進製造業強省。堅持鏈式集群化發展,分行業做好産業鏈供應鏈圖譜設計,以鏈長制為抓手深入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做強優勢産業、做大新興産業、做優傳統産業,穩定製造業比重,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立足産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壯大裝備製造、綠色食品、電子製造、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建材、現代輕紡等六個戰略支柱産業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萬億級産業集群。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跨越發展工程,打造新型顯示和智慧終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及網聯汽車、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尼龍新材料、智慧裝備、智慧感測器、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十個戰略新興産業鏈,培育具有高成長性的千億級産業集群。前瞻佈局北斗應用、量子信息、區塊鏈、生命健康等未來産業。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産業技術基礎等短板,促進創新産品迭代升級和規模應用。深入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建設品質強省。支持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全面推進産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打造高能級産業載體。爭創國家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試驗區。

  12.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載體。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發展高鐵貨運,打造萬億級物流服務全産業鏈,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強省。推進鄭州國際會展名城建設。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創意設計、商務諮詢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培育壯大家政、育幼、體育、物業等服務業,打造文化旅遊、健康養老萬億級産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推動商務中心區和服務業專業園區轉型發展。

  13.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堅持適度超前、整體優化、協同融合,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引領未來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提升擴容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提高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運行效能。構建便捷暢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鄭州國際交通門戶樞紐和洛陽、商丘、南陽全國性交通樞紐,加快米字形高鐵向多中心網絡化發展,實施鄭州機場三期、呼南高鐵焦作至平頂山段、平漯周高鐵等重大工程,推進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建設,完善高品質公路網,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推動淮河、沙潁河等航道升級改造和區域性樞紐港口建設,推進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旅遊通航和分段通航,推動幹線、支線、通用機場協同發展,打造交通強省。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推進能源革命,謀劃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加快國家主幹油氣管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完善能源産供儲銷體系。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治理,全面建成十大水利工程,實施重大引調水和水系連通工程,規範實施引黃調蓄工程,完善旱引澇排、豐枯互補、內連外通、調洪防災的水安全保障網。

  14.建設數字河南。堅持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突出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數字産業集聚發展工程,打造千億級鯤鵬計算産業集群,培育軟體、物聯網、數字內容等産業,拓展“數字+”“智慧+”應用領域,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慧化水準。加強數據資源統一規範管理,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完善全省統一數據共享開放平臺。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

  五、強化中原腹地支撐作用,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供給與需求互促共進、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內需與外需相互協調,為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探索路徑、爭做示範。

  15.著力暢通經濟循環。堅持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貫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全面融入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依託巨大市場優勢,加大促消費擴投資政策支持,充分釋放需求潛力,強化在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中的重要支點地位。依託産業基礎較好、門類齊全優勢,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品質,增強供給適配性,推動上下游、産供銷有效銜接,強化在穩定全國産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地位。依託區位交通優勢,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完善促進生産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強化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連結地位。完善國內外市場佈局,實施貿易投資融合工程,加快構建覆蓋全國的進口商品採購分撥體系,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16.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保持投資合理穩定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加大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投資力度,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支持有利於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新一代信息網絡、高能級創新平臺、都市圈軌道交通網、公路骨幹網、區域機場、外電外氣入豫通道、現代水網、沿黃生態廊道等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改善投資環境,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落實民間投資平等市場主體待遇,健全項目推介長效機制,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

  17.加快消費擴容提質。順應消費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趨勢,加快構建傳統和新興、線上和線下、城鎮和鄉村融合發展消費格局,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傳統消費提檔升級,以品質品牌為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培育新型消費,完善“智慧+”消費生態體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積極拓展城鄉消費市場,著力激發農村消費潛力。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推動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發展服務消費,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優化提升消費環境,加快城市商圈、步行街等建設,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支持鄭州、洛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六、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

  扭住市場化改革這個關鍵,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18.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統籌推進國資國企綜合改革,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機制,穩步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範圍,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持續開展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百縣提升行動,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地方立法。加快培育發展頭雁企業、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19.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開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創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盤活利用機制,推行“標準地”出讓制度,探索增加混合産業用地供給。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完善政策體系和交流合作機制,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深化“引金入豫”工程,做優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推動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創新發展。發展科技成果、專利等資産評估服務,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促進技術、數據要素有序流動和價格合理形成。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拓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功能。

  20.深化地方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加強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增強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零基預算管理,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加快推進省和市縣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統籌推進非稅收入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健全落實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機制,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提高經濟治理能力。

  2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探索以投資項目承諾制為核心的極簡審批。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強“互聯網+監管”應用,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後評價制度,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準。深化政務公開,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推動“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轉變。實施好《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行“首席服務官”制度,深入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和以評促改,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22.打好糧食生産王牌。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把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打造新時期國家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全國重要的口糧生産供給中心、糧食儲運交易中心、綠色食品加工製造中心、農業裝備製造中心和面向世界的農業科技研發中心、農業期貨價格中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和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建設水準。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打造“豫麥”品牌,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鞏固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供給保障能力。加快推進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提升現代種業發展水準,規劃建設國家級小麥種質資源庫,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完善糧食儲備體制機制,提升儲備應急能力。

  23.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堅持綠色興農、品質興農、品牌強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優化農業生産結構,加強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建設優勢特色農林産品生産基地,做大做強現代高效畜牧業,促進水産健康養殖。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延伸糧食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壯大肉、面、油脂、乳、果蔬製品等産業集群,推動“大糧倉”邁向“大餐桌”。推動農業全鏈條科技化改造,強化裝備支撐,健全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農業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體系,打造農業現代化示範區。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因地制宜發展溝域經濟。

  24.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鞏固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推進“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提擋升級鄉村電、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品質。加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保護。持續開展“千萬工程”示範創建,深入實施村莊清潔和鄉村綠化美化,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返鄉下鄉創業工程,打通城鄉人才培養交流通道。堅持鄉鎮工作“三結合”,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更好發揮黨組織在農村各種組織中的領導作用。

  25.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政策。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徵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升行動,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

  26.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後續幫扶工作,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産管理和監督,推動特色産業可持續發展,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致貧。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在脫貧縣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增強其鞏固脫貧成果及內生發展能力。加快大別山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八、突出中心帶動整體聯動,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全省國土空間佈局,堅持主副引領、兩圈帶動、三區協同、多點支撐,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構建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

  27.強化主副引領、兩圈帶動。增強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統籌推進鄭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開放門戶、國家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提升樞紐開放、科技創新、教育文化、金融服務功能,打造國家高品質發展新標杆。鞏固提升洛陽副中心城市地位,以全方位開放為牽引,強化高端製造創新、國際人文交往、生態宜居等功能,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提升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推動鄭州都市圈、洛陽都市圈高品質發展,以生態為基礎、産業為重點、交通為關鍵,完善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規劃建設鄭開同城化先行示範區,加快鄭許、鄭新、鄭焦一體化步伐,推動洛濟深度融合發展,深化洛陽與平頂山、三門峽、焦作合作聯動。

  28.深化三區協同。提升南陽、安陽、商丘等區域中心城市規模能級,發揮重要節點城市比較優勢,強化跨省域聯動發展,高水準建設三大城鎮協同區。支持南陽建設新興區域經濟中心,推進信陽踐行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示範區、駐馬店國際農都建設,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對接協作,加快建設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支持商丘建設新興工業城市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推進週口新興臨港經濟城市、漯河國際食品名城建設,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東部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支持安陽建設區域先進製造業中心和區域交通物流中心,推進鶴壁高品質發展城市、濮陽新型化工基地建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深化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經濟協作,支持三門峽建設省際區域中心城市。推動建設鄭(州)洛(陽)西(安)高品質發展合作帶,協同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

  29.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深入開展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創建,打造一批産業先進、充滿活力、城鄉繁榮、生態優美、人民富裕的強縣,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增長點。推動工業基礎較好的縣(市)突出轉型提質、壯大優勢産業集群,推動農業優勢明顯的縣(市)突出特色高效、穩固糧食生産能力、發展特色産業集群,推動生態功能突出的縣(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適宜産業。建立健全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推動轉移支付、環境容量、建設土地、節能指標等資源要素向示範縣(市)集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縣城積極融入周邊中心城市發展,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中小城市。規範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

  30.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水準,使城市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深入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文明城市創建,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完善公共服務和便民設施,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延續城市文脈,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推動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建設海綿城市。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城市大腦”中樞平臺,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智慧化水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並舉、因城施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九、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31.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打造“豫”字號理論傳播網絡陣地。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強化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領。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構建省市縣一體化全媒體傳播體系,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建立健全優質網絡內容生産體系、網絡正能量傳播體系、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32.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發揮黃河文化根和魂的優勢,深入挖掘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打造黃河文化傳承創新區,構築華夏兒女的心靈故鄉。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黃河文化遺産系統保護工程,深化河洛文化特別是夏文化研究,高水準保護二里頭、雙槐樹、龍門石窟等重要遺址,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建設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推進懸河文化展示館、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等黃河文化地標工程建設,謀劃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新院、漢魏故城遺址博物館等,打造鄭州、開封、洛陽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加強安陽、商丘等古都名城保護修繕,加強戲曲、武術、雜技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打造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建成長城、大運河、長征等國家文化公園。加強文化交流,開展黃河文化主題活動,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世界古都論壇、世界旅遊城市市長論壇,提升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等活動影響力。

  33.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實施文藝作品品質提升工程,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具有中原風格中原氣派的精品力作。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培育壯大以創意為內核的文化産業,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規範發展文化産業園區,培育壯大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文化企業,健全文化市場體系,擴大優質文化産品供給。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打造鄭汴洛國際文化旅遊核心板塊,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和全域旅遊,推動“文化旅遊+”,建設文化旅遊強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34.提升全民文明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營造良好的文明風尚、精神風貌和人文氛圍。弘揚誠信文化,加快建設信用河南。加大先進典型培樹和宣傳力度,讓人們學有榜樣、行有方向。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強化奉獻意識。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十、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加快建設生態強省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防”“治”“建”“調”“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35.構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態格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加強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以黃河干流為主線,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等山地為屏障,淮河、南水北調中線、隋唐大運河及明清黃河故道為主要串聯廊道,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構建“一帶三屏三廊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速提質行動,推行林長制,加快建設森林河南。推行森林河湖休養生息,開展耕地休耕輪作試點。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做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評估。

  36.打造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確保黃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以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建設為牽引,實施黃河干支流生態廊道、濕地公園、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加快推動國土綠化、水土保持、礦山整治,深入開展“清四亂”行動,提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品質。完善水沙調控機制,實施防洪減災、河道綜合治理、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發揮小浪底水庫防洪減淤功能,加快推進貫孟堤擴建、溫孟灘防護堤加固、北金堤蓄滯洪區綜合治理等重大項目,開展黃河鄭州河段堤防剛性防護試點,推進桃花峪水庫前期工作,守住水災害防禦底線。堅持量水而行、節水為重,開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鄉節水降損三大行動。制定黃河流域産業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高耗水、高污染、高風險産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37.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持續改善環境品質。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為重點,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化“河(湖)長+檢察長”制改革,加強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開展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丹江口水庫上游水污染防治,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強白色污染治理。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搬遷改造。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

  38.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實施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力爭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剛性目標。落實綠色産業指導目錄,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産,壯大節能環保産業,健全綠色發展價格政策。完善循環經濟産業鏈,推動靜脈産業園提質發展。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發展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築,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控國土開發強度。降低碳排放強度,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促進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

  十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開放強省

  堅持內外聯動、量質並重、全域統籌,提高在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參與度、連結度和影響力,發展壯大開放型經濟,實現更高水準對外開放。

  39.全面提升“四路協同”水準。以大樞紐帶動大物流、發展大産業,加快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增強“空中絲綢之路”輻射力,深化鄭州—盧森堡航空雙樞紐建設,強化鄭州內陸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構建連接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空中經濟廊道。推動“陸上絲綢之路”擴量提質,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和國際陸港新節點,完善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運輸體系,拓展連通歐亞的陸上經濟走廊。促進“網上絲綢之路”創新突破,深入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跨境電商國際規則與標準體系,實現更高水準的“買全球、賣全球”。做優“海上絲綢之路”,提升鐵海聯運班列運營水準,推進內河水運和河海聯運建設,打造無縫對接的通江達海新通道。強化“四路”政策互通、設施聯通、信息共享、服務聯動,實施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40.加快建設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放大國家級開放平臺疊加聯動效應,強化制度創新和政策集成,完善各級各類開放平臺功能。提升鄭州航空港區開放發展水準,推進航空物流、電子信息、高端服務等産業提質發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經濟産業集群。強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引領作用,持續開展首創性、集成性、差異化改革探索,推動自貿試驗區區域擴展,建設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優化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支持有條件的省轄市拓展進口指定口岸和監管場地業務,提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能級,推動口岸優勢向口岸經濟轉變。推進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提質發展,加快發展“保稅+”新型貿易。統籌推進各類開發區整合提升和體制機制創新,建設國際合作産業園區。

  41.持續拓展開放合作空間。創新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招商引資機制,辦好重大招商活動,積極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爭取世界知名企業在豫設立區域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深入推動跨區域協作,繼續加強和鞏固周邊合作,全面深化豫京、豫滬、豫浙、豫蘇合作,不斷拓展豫粵、豫渝、豫川等合作,把打造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提上重要日程。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完善外商投資服務和監管體系,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造提升傳統外貿産業,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培育壯大一批服務外包企業和産業集群,提升出口品質,增加優質産品進口,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貿易強省。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合作,加快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深化友好省州、國際友好城市建設,爭取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在豫設立常駐辦事機構,積極申辦國際性會議、展會、體育賽事等重大活動。

  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加快建設幸福美好家園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42.提高人民收入水準。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産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43.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穩存量、擴容量、提品質,積極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

  44.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力發展更為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動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提升高等教育品質,支持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向研究型大學轉型,提升特色骨幹大學和特色骨幹學科建設水準,佈局一批應用技術型本科和職業教育本科學校,加強基礎研究人才、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培養。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實施高水準職業院校建設行動和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深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深入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打造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推動技能社會建設。完善特殊教育和專門教育保障機制。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健全繼續教育品質保障機制,加快建設書香中原、學習型社會。

  45.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保轉移接續,落實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落實國家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政策。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

  46.推動健康中原建設提速提質。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原行動,完善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優化醫療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醫學中心、省區域醫療中心、縣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推動鄉鎮、村(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達標升級,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社會辦醫,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建設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建設中醫藥強省。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品質,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加快發展健康産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力爭邁入體育強省行列。

  47.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落實國家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實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區適老化改造工程,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十三、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河南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國家安全戰略,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著力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全面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水準。

  48.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全面落實國家安全責任制,構建上下貫通的國家安全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完善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機制,加強國家安全執法。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守好維護政治安全生命線。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各類陣地建設和管理,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和暴力恐怖活動。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國防觀念,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49.堅決確保經濟安全。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施産業競爭力調查和評價,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確保糧食安全,維護能源和戰略性礦産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維護水利、電力、供水、油氣、交通、通信、網絡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提高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準。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健全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機制,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50.堅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堅持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産專項整治,加強安全生産監管執法,有效遏制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築施工、交通、火災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強化生物安全保護,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等品質安全監管。提升洪澇乾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禦工程建設水準。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強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區域性應急救援基地、物資儲備中心建設,提升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51.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一村(格)一警”、村(居)法律顧問長效機制,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完善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包案制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全面推進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實體化建設,深化“雪亮工程”建設,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堅決防範打擊新型網絡犯罪和跨國犯罪,推動掃黑除惡鬥爭常態化,強化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保持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十四、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關鍵在黨。必須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幹的氛圍,更好地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更好地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52.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根本建設、基礎建設、長遠建設,提高黨的建設品質。堅持立根鑄魂,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貫通運用“五種學習方式”,推動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大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強組織建設,堅持抓在平時、用在戰時,持續大抓基層、大抓基礎,把全省各級黨委(黨組)建設成為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管理嚴格、監督有力、班子團結、風氣純正的堅強組織,把全省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堅持嚴的主基調,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倡樹“五比五不比”“五轉五帶頭”,健全改進作風和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加強政治監督,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深化“以案促改”,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涵養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53.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保障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獨特優勢,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準。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增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效。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把各自聯繫的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加強基層統戰工作,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做好新時代港澳和對臺工作,畫出團結奮鬥、共謀出彩的最大同心圓。全面貫徹黨的僑務政策,凝聚僑心、服務大局。做好對口援疆工作。自覺服從服務國防軍隊建設,加強雙擁工作,強化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一體推進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準,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促進司法公正,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54.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落實好幹部標準,嚴把政治關、廉潔關和素質能力關,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幹事創業導向。強化思想淬煉,學習運用中國共産黨一百年的寶貴經驗,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強化素質能力建設,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加強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準和專業化能力。健全激勵和保護機制,為勇於負責的幹部負責、為勇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抓敢管的幹部撐腰。為基層減負賦能,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給予更多傾斜,關心關愛基層幹部,讓他們安心安身安業。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55.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堅持群眾立場,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期盼的事情抓起,在不斷造福群眾中贏得民意民心。堅持植根群眾,完善黨員幹部聯繫群眾制度,多到基層去、多到群眾中去,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在密切聯繫群眾中汲取智慧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激發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引導全省上下熱愛河南、建設河南、奉獻河南,爭做出彩河南人,在廣泛動員群眾中凝聚發展合力。

  56.確保“十四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落實落地。制定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注重著眼長遠、把握趨勢,注重開門問策、集思廣益,落實本規劃建議確定的主要目標、重大戰略、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各地要從實際出發,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實施好,完善領導責任、工作落實、考核評價、督導問責體系,健全目標管理、專班推進、統籌協調、監測評估機制,確保黨中央關於“十四五”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勠力同心圓夢想,乘風破浪啟新程。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託、勇擔使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而努力奮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