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傳統到現代從自發到産業從藝術到跨界 看濮陽雜技如何﹃破圈﹄
“一滴水”從黃河源頭出發,邂逅沿途風光,體驗人文風情……劇中種種,皆由雜技招式演繹,皆用雜技氣韻描摹。2月7日,濮陽國際雜技文化産業園內,名為《我家住在黃河邊》的雜技劇正在緊張排練。這場聚焦“黃河故事”的最新劇目,將成為2021年濮陽為沿黃“鄰居”送上的展演“禮物”。
曾經,居住在黃河邊的濮陽人以雜技作為生計;現在,濮陽以産業發展留住文化根脈,不負“中國雜技之鄉”的美名。
中原雜技看濮陽
在濮陽市華龍區東北莊村一間倣明清建築的院子裏,低矮的舞臺佔據了“C位”;舞臺上,幾個石墩、一個立桿就是裝飾。
“耍一耍?”77歲的喬金生一打趣,66歲的劉德義拉開架勢就躍上舞臺。只見他雙手握住立桿,氣沉丹田一抬腳,穩穩地在桿頂來了個老鷹展翅狀的“扯旗”。
雜技功夫,跟了老哥倆大半輩子。“俺們那會兒,要是有這麼個舞臺就享福了。”劉德義説的不僅是自己的過去,更是濮陽雜技的歷史。由於戰爭及水災頻發,居於黃河故道的濮陽先民在外出逃荒中,將練雜耍賣藝當成安身立命的手段,東北莊村、濮陽縣婁昌湖村、清豐縣梅莊村等成為雜技肇興之地。
東北莊村是“中國雜技南故里”,早在元末明初,就有很多“職業”雜技人。“在田間地頭打麥場、瓜棚豆架農家院,撂草帽、叼瓶子、叼皮球、撂馬杈、腹上開石,隨手抓個啥就玩啥。”從喬金生擅長的雜技技巧中,可以窺見濮陽雜技原生態的模樣。
“上個世紀50年代推小車演出,70年代轉到大舞臺,90年代開汽車到處公演。2000年後,坐上飛機出國演出。”喬金生和劉德義説,輾轉半生,最後還是回到老家,“村裏有劇場,有全國唯一以雜技為主題的單體博物館。在家門口,‘土’雜技永遠不會消失。”
産業興藝滿目新
“從創作、編排到正式排練,只用了短短兩個月。速度,源於經驗的積累。”李維超是《我家住在黃河邊》的主創,也是在河南省雜技集團成長起來的雜技“老手”,“以《水秀》為例,我們已經對它改版7次。”
説來也奇,仍保留著“鄉土味”雜技的濮陽,卻因開先河的《水秀》叫響全國。誕生於2009年的《水秀》大膽突破藝術分界,將體操、魔術、舞蹈、神話傳説等與雜技完美融合,從形式到內容都可謂“脫胎換骨”。
突破常規就意味著風險與挑戰。“第一次看見《水秀》的設計方案,我想,這怎麼可能做到呢?”李維超疑惑道。作為《水秀》的發起人,中國雜技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雜技集團董事長付繼恩解釋了緣由:“在傳承、發展雜技文化事業中,必須從‘高級打工’變為‘品牌創造’。”
脫掉“江湖雜耍”的外衣,濮陽雜技穿上“産業新裝”——《水秀》《獅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等一批精品劇目在中國金菊獎雜技大賽、巴黎國際雜技大賽等國內國際大賽中屢獲佳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演出運營商來濮陽洽談合作。
河南省雜技集團、水秀國際雜技産業園、東北莊雜技文化産業園區等一批實力雄厚、集團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的現代雜技企業和産業園區蓬勃興起,開創了雜技演藝、雜技教育、雜技旅遊、雜技衍生品生産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互動。“中國雜技藝術節”“中國金菊獎雜技大賽”“中國雜技産業博覽會”等重大節會花開濮陽。河南省雜技集團成為第一個在海外購買劇場的中國文化企業,《水秀·龍石》黃河版在“世界舞臺音樂之都”美國布蘭森市駐場演出,向世界展示黃河文化的美與力量。
跳出雜技觀雜技
雖然放假在家,16歲的譚博文卻忙個不停。腳蹬輪滑鞋穿梭、利用高臺翻轉騰挪,濮陽的公園成了他的訓練場。“我們不僅學腰腿頂跟頭,還是濮陽第一批雜技和體育都培訓的學生,不努力不行!”譚博文説。
濮陽雜技“撞上”體育,始於備戰北京冬奧會的“跨界選才”。雜技演員因為在力量、平衡、柔韌、協調等方面有底子,衝擊極限運動和高山滑雪等項目時佔據先天優勢。
2017年9月,50名濮陽雜技健兒赴京參加滑板、小輪車等項目集訓,成為“跨界選才”中首支由國家體育總局主導的國家集訓隊。2018年1月,濮陽輸送112名雜技健兒參加雪上項目國家集訓,其中36人入選國家隊。
體育雜技跨界融合培訓中心,也從此落地濮陽市雜技藝術學校,並開設小輪車、滑板、輪滑等課程。“極限運動在我國剛起步不久,開設專業班級的學校更少之又少。”該培訓中心主任李軍英説,該校通過招生制度、教育教學計劃、外出演出規劃等一系列變革,為千百年來父傳子、師帶徒、跟班學藝的雜技教育翻開嶄新一頁。
濮陽雜技正向著更廣闊的未來前進。“把雜技産業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的重要內容,通過藝術創新、文化交流、跨界融合等舉措,形成規模化、産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全産業鏈條,努力走出一條獨具濮陽特色的雜技文化傳承融合創新發展新路子。”濮陽市委書記宋殿宇“曬”出藍圖。
靜水流深,一脈千年。從傳統到現代、從自發到産業、從民間到世界、從藝術到跨界,濮陽雜技歷久彌新,也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繼續奮鬥。(河南日報記者王映梁瑩瑩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張曉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