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河南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産田”裏話豐年
高標準農田。尚明達攝
4月,一場春雨過後,中原大地上綠油油的麥苗青翠欲滴。站在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麥田裏,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種糧大戶杜煥永説不出的高興,他根據苗情長勢推斷,2021年定是一個豐收年。
“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杜煥永的底氣來自河南持續實施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尤其是高標準農田的建設。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基礎。“十二五”以來,河南省累計建成6910萬畝高標準農田,畝均提升糧食産能150斤以上,畝均實現農民增收155元左右。到2025年,河南省高標準農田總面積將達8000萬畝以上,以此穩定保障650億公斤以上糧食産能。
科技種田。尚明達攝
健全配套設施 種田也有科技范兒
“在手機APP上點點按鍵就能澆水施肥,一年能省十幾萬元。”信陽市商水縣張莊鄉種糧大戶邱守先過去遇到田間管理澆水時就發愁,不僅動用十幾臺車,還要請30多個壯勞力來幫忙。“2020年夏天我流轉的2100畝小麥能夠挺過旱情,畝産超過1300斤,靠的可全都是它。
澆地由費時費工到快捷方便,得益於商水縣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019年以來,商水縣投資1.5億元創建了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園區,實施了灌溉與排水工程、水肥一體化及物聯網等工程,建設了物聯網控制中心、田間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站、病蟲害防治監測站,安裝了1.5萬畝固定式自動噴灌設備、20套物聯網監控設備,配備了植保無人機、農業直升機、人工降雨設備。實現了固定自動噴灌、無人機防病治蟲、旱能澆、澇能排的旱澇保收田。
保障糧食安全不僅在於提高産出能力,也在於提升耕地地力。河南省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還重點落實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復和科技示範五類措施,紮實開展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使得耕地地力持續提升,2019年底河南省耕地品質等級達到4.4128,比“十二五”末提升了0.4197個等級,為全省糧食穩産增效提供了基礎保障。
為探索建設真正意義上的高標準農田,實現“旱澇保豐收”和“高效節水”,河南從2021年開始,在高品質完成國家下達建設任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標準,按照畝均超過3000元的投資標準和“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慧化、經營規模化、管護規範化”的“五化”要求,開展高效節水灌溉示範,探索經驗,打造高標準農田“升級版”,在全省12個省轄市30多個項目縣建設一批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為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行業標杆和示範樣板。
科技賦能,讓農田成為充滿“智慧”的沃土。信息化、智慧化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産效率,提高了農民收益。
高標準農田。尚明達攝
堅持建管並重 當好農田設施“好管家”
最近,漯河市郾城區商橋鎮大楊村村民靳廣賓忙得不亦樂乎。查看田間地頭的機井、變壓器等農田設施,通過手機小程式上報設施運行狀況,是靳廣賓每日必做功課。
除流轉100多畝地外,靳廣賓還擔任村裏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的“管家”。“網格長”“監督員”“農技員”“管護員”,“一長三員”是漯河市探索實踐農田管護的新模式。2020年以來,漯河市建立了一套“以鄉鎮為單元建立一級管護網格,以行政村為單元建立二級管護網格,以變壓器(臺區)為單元建立三級管護網格”的“鄉、村、臺區”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每個網格按照500-1000畝的標準,由種糧大戶、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或村幹部擔任網格長,由責任心強、有管護能力的村民擔任管護員,由村組幹部、老黨員或有一定影響力的村民擔任監督員,來確保井、路、橋、電等設施長期有效發揮作用。
破解涉農用電“老大難”問題,河南省協調理順配電設施建管體制。從2020年開始,對新建項目高壓設施全部由電力部門負責建設及運維,對已建項目區高壓設施,由電力部門逐年接收、整改,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存在的灌溉機井通電難、用電難、管護難問題。
“三分建,七分管”,高標準農田管好、用好,才能發揮長久效益。河南堅持建管並重,創新管護模式,先後推廣村組集體集中管護的“共管模式”、委託種糧大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管護的“託管模式”、由農民用水協會管理的“自管模式”。實現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有主體、有人員、有資金、有標準、有考核,確保高標準農田全部納入管護範圍和農田工程設施定期維護,發揮長久效益。
強化資金保障 用活用好“資金池”
高標準農田建設,離不開真金白銀的高投入。河南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僅“十三五”期間,就累計投入513億元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
強化財政投入。2019年起,省、市、縣三級按6:2:2的分擔比例足額落實地方財政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十三五”期間全省高標準農田項目各級財政投入424億元,佔總投資的82.7%以上。河南省財政2019年足額安排省級配套資金18.87億元,2020年足額落實省級配套資金23億元。
用好金融資金。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先後與國開行河南省分行、農發行河南省分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市縣使用政策性貸款建設高標準農田提供支持。2019年、2020年,平頂山市舞鋼市、葉縣和寶豐縣,以及信陽市光山縣等地先後使用農發行貸款共14.8億元。
整合涉農資金。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將有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充分發揮資金聚合效應。2019年週口、平頂山等市共整合涉農資金,用於項目建設提標2億多元。全省累計整合交通、林業、氣象等部門資金1.88億元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
引進社會資本。運用市場化手段、採取總承包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省共有4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投入0.7億元,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明確建設規範,打造經久耐用的民生工程。河南省級層面先後出臺工程建設、資金管理、激勵評價、建後管護等10多項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構建了1+N農田建設政策體系,實現全省農田建設“五統一”。
統一任務和資金渠道,破解多頭管理問題。為提高項目管理效率,河南省強化部門統籌,將兩個渠道下達的建設任務由省農業農村部門一個任務清單下達市縣;省級配套資金由省財政農業專項拉平補齊,一個渠道下達市縣;項目設計審批、日常監管、竣工驗收和上圖入庫等工作統一由農業農村部門管理實施,實現“一個任務清單、一個資金渠道、一套管理體系”,構建了由農業農村部門集中統一管理的農田建設機制。
扛牢國家糧食安全這一政治責任,河南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産核心區,河南正在編制新一輪糧食核心區建設規劃,到2025年要建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並打造高標準農田“升級版”,穩定保障1300億斤糧食産能,更好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張毅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