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豫合作一渠牽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焦作城區段。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大國工程,鐫刻出一條有形的“線”,讓京豫因水結緣、永續相連;對口協作,畫出一條無形的“線”,讓京豫彼此賦能、合作共贏。
5月的中原大地,丹江水不捨晝夜、湯湯北送,京豫對口協作項目緊鑼密鼓、加快推進,共同奏響兩地攜手發展的動人旋律。
因水結緣 協作共贏
北京市民張鳴與南陽農民朱賢歧相隔千里、素不相識,但他們的幸福指數都因南水北調工程而提升。
2021年“五一”期間,張鳴家的凈水器意外“罷工”,卻給他帶來驚喜。“自來水燒開後口感與過濾水差別不大,漂在水面的水垢不見了。”張鳴笑言,“以後凈水器也可以‘下崗了’。”
千里之外,南陽市西峽縣五里橋鎮黃獅村的果園裏,脫貧的果農朱賢歧精心伺候著獼猴桃樹,今年的果樹坐果不少,豐收有望。“這裡是南水北調水源地,結的果無公害,聽説在北京的展銷會上都搶著要,今年俺的獼猴桃肯定賺錢。”朱賢歧説。
千里調水,成敗在水質。為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河南省把水源涵養和水質保護當作頭等大事來做,在水源區實施了最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建成丹江口庫周生態隔離帶53.33平方公里,完成天然林保護面積7739平方公里,實施了一批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等項目,目前河南省丹江口庫區及上游12個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一條新水脈,正帶給越來越多首都市民甘甜的舌尖體驗,不斷提高北京市的水資源承載能力。2020年年底,北京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自備井成為歷史,當年新增用水群眾15萬人。
為促進水源區強民生、保水質、綠色轉型發展,從根本上築牢丹江水生態屏障,國家開展了受水區與水源區對口協作工作。以南水北調為紐帶,北京與河南開啟了對口協作的新局面。
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從2014年起,北京每年援助河南省2.5億元,支持水源區項目建設。幾年來,水源區使用北京市對口協作資金17.5億元,共實施了427個對口協作項目,促進了水源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
朱賢歧所在的西峽縣也成了雙方合作的受益方,該縣3年累計使用5000余萬元對口協作資金,打造的“獼猴桃+”産業已經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名片,走出了水清民富的發展新路徑。
往來頻繁 全面開花
一渠通南北,共飲丹江水,京豫在頻繁往來中,持續放大著合作的“乘數效應”。
2016年8月,河南省黨政代表團訪問北京市,簽訂了《全面深化京豫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南水北調、教育、科技、人社、商務、旅遊等領域全面合作的新篇章,雙方優勢互補,成果遍地開花。
醫療合作緊密開展。北京兒童醫院與河南省兒童醫院全面同質化發展,從2016年開啟合作共建以來,北京專家到鄭開展工作700余人次,幫助4000多名省內重症患兒在“家門口”治好病,為河南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學科團隊。“根據當前跟蹤和評估,進京看門診和住院的河南患兒數量降幅都超過了50%,效果很明顯。”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説。
勞務合作無縫對接。“豫嫂”通過北京的家政龍頭企業入京工作,成為市場的“香餑餑”,優秀的家政服務員月薪超萬元。當前已經有6.1萬名“豫嫂”在北京從事家政服務行業。
同為北京在河南的投資項目,位於鄧州市的國家雜交小麥産業基地,3年內形成優質雜交小麥種子500萬斤的年産能,為“糧袋子”加上一道安全閥;鄭州中科新興産業技術研究院落地賈魯河畔,帶領河南省的新能源技術奔跑在行業第一梯隊,為新興産業壯大加把勁兒。還有連年組織開展的河南(北京)經貿合作暨農特優産品推介會,讓河南果蔬擺上更多北京家庭的餐桌……
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京豫合作項目超1.5萬個,到位資金預計7600億元,約佔全省引進省外資金總量的15.9%,北京市成為河南省引進省外資金的重要來源地。
産業轉移 未來可期
多年來,以南水北調為媒,以彼此賦能為本,河南與北京對口協作碩果纍纍。
“2020年12月,我省黨政代表團赴京學習考察,與北京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共同打造跨區域合作樣板和國內大循環示範亮點,這為雙方合作共贏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
在新發展格局下,北京與河南兩地的産業合作潛力巨大。在一年一度的中國(鄭州)産業轉移大會上,北京與河南的簽約備受關注,不少項目彌補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既符合經濟規律,也體現了區域協調發展理念,順應了我國經濟打造完整産業鏈、增強産業鏈、延長産業鏈的大趨勢。
截至目前,圍繞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等行業,河南省已推動承接北京市相關産業轉移項目416個,合同總金額達2716億元。
“當前,北京大力推進産業轉移,騰籠換鳥,河南省區位交通優越,人力資源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廣闊,産業體系完備,具備承接産業轉移的綜合優勢。”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南陽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清豐縣的傢具産業園、長葛市的天壕機電項目、洛陽市的華美生物醫藥産業園,均是河南省成功承接北京産業轉移的合作典範。
一渠清水連京豫,回首過去,京豫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展望未來,也必將在共贏中書寫更為絢麗的篇章。(河南日報記者 張海濤 逯彥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