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省逾104萬人參加2021年高招統考
2021-06-02 09:17:02來源: 鄭州日報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我省逾一百零四萬人參加今年高招統考 實行跨縣推磨監考跨市網上巡考 高考成績二十五日零時公佈

  高考在即,河南省政府新聞辦6月1日召開“河南省2021年普通高考工作”新聞發佈會通報相關情況:2021年高考,全省將有數十萬工作人員為百萬考生悉心護考、精心組考,全力以赴共築平安高考、捍衛公平高考、保障健康高考、打造和諧高考。

  2021年河南省參加普通高考全國統考的考生約79萬人、對口招生省統考約6.9萬人、專升本省統考約18.7萬人。除了參加高職單招已錄取20.4萬人,實際參加統考人數104.6萬人,全省共設標準化考點850個,考場31146個。

  高考科目設置仍為3+文綜/理綜,滿分750分,使用國家統一命題試卷。高考時間為6月7日、8日(含對口招生省統考),6月9日為全省專升本考試時間。高考評卷工作由河南省招委統一組織管理,實行網上評卷。高考成績將於6月25日零時起通知考生。

  【平安高考】

  多部門聯防聯控 合力護航高考

  全省各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打擊涉考犯罪、凈化考試環境、高考安全保衛等工作。

  教育招生部門統籌抓好考試防疫、組織管理、考風考紀和督導巡視。公安部門開展高考安保專項行動,為高考保駕護航。工信部門開展拉網式電磁環境監測,全面阻斷考試作弊信號。衛生健康部門派駐專人指導考點防疫。財政、交通、電力、通信等部門密切配合,全力做好高考各項服務保障。各地各有關部門考試期間聯合辦公,快速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努力為考生營造平安健康、公平公正、溫馨和諧的考試環境。

  在外就餐“四看四不吃” 家庭用餐“四不購買”

  考試期間,如何吃得安全?河南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在外就餐“四看四不吃”:看證照是否齊全,看環境是否衛生,看餐飲具是否潔凈,看飯菜感官是否正常;不吃生食海産品,不吃冷葷涼菜,不吃不新鮮或有異味的菜品,不吃無證食品攤販經營的食品。在家用餐不要購買腐敗變質或過期食品,四季豆、野生蘑菇、生鮮黃花菜、發芽發青土豆,以及來歷不明的野菜等高風險食品。

  考前及考試期間,河南省將加大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監督巡查,集中力量對考點學校食堂、考務人員和考生集中食宿點及其周邊食品經營單位、考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等進行全面檢查排查,及時發現並指導餐飲服務單位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整改食品安全問題,依法嚴厲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公平高考】

  嚴密防範安全風險 嚴厲打擊考試舞弊

  嚴密防範安全風險。加強對試卷印刷、運輸、分發、回收、保管全過程全鏈條的安全防範,嚴格執行公安押運試卷,採取過程全程錄影、試卷保密室聯網監控、網上巡查等措施,堅決做好試卷安全保密工作。

  嚴厲打擊考試舞弊。利用大數據信息、戶籍信息、學籍信息、往年報考信息,以及外省報名信息,聯合交叉比對,篩查核實存疑考生。強化考前制度設計,實行跨縣推磨監考,跨市網上巡考,繼續實行“三對照”“無聲入場”、統一配備文具等入場管理措施。考後對考場視頻進行智慧篩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考場視頻監控全覆蓋無死角

  所有考場都安排在標準化考點,考場視頻監控全覆蓋、無死角,全程高清錄影,全省聯網監控。把每一個考生精準對應到標準化考場視頻監控的考場座位,及時發現違規行為,迅速鎖定違規考生。

  考試期間,教育招生部門將會同公安、工信、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凈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打擊替考作弊”“凈化考點周邊環境”和“清理整頓違規涉考培訓機構”五個專項行動,營造公平、安全的考試環境。聯合有關部門嚴防嚴打高科技器材作弊,擴大考點無線信號聯網偵測和考場信號屏蔽覆蓋範圍,消除考點屏蔽盲區。對考點可疑無線電信號進行阻斷干擾,追查發射源,依法處置。

  考生身份驗證延伸至錄取

  嚴格考生入場指紋比對、人證比對、人臉比對。統一配發文具,實行“無聲入場”。嚴查替考、高科技器材作弊等違規違法行為。

  將監考員納入全省考務綜合管理平臺統一管理,實行跨縣推磨監考,跨市網上巡考,考生不動監考動,隨機編排監考考場,一場一換。每個考場配備3名監考員,每4個考場配備1名視頻監考員,全部來自非本考點學校的不同單位,實行考場和視頻雙監考、網上和網下雙巡考。

  採用技術手段對考生報名和考試入場照片進行全面比對復查,對考場視頻進行智慧篩查,嚴肅查處替考和抄襲、偷窺、傳遞答案等違法違規行為。錄取時向高校提供考生答卷圖像和入場照片,嚴查冒名頂替違法行為。

  【健康高考】

  考生准考證也是健康證

  做好考生和考務人員健康監測。在校就讀考生,由就讀學校負責,未在校就讀的社會考生或往屆考生由縣(市、區)招生辦負責,考試工作人員由所在單位負責。考生准考證也是健康證,由報名點學校或單位負責在確認考生身體狀況無異常的情況下發放,誰確認誰蓋章誰負責。

  為有效控制考生流動範圍,在具備標準化考點的條件下,安排考生就地就近考試,非考點學校以校為單位組織考生有序應考,對口招生、專升本校外實習考生提前7天返校迎考。全面加強考點防疫,每個考點由衛健部門派駐1名防疫副主考,協調指導考點疫情防控工作,開展防疫培訓,增加考點防疫力量。

  高考前考務人員全部接種疫苗

  組織開展全省高考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專項督查,全力推進疫苗接種工作,為高考考務人員提供優先接種服務。截至5月30日,全省累計接種新冠疫苗3290萬劑次,高考前要實現考務人員百分之百接種。

  為應對考試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除了安排一名專業人員擔任考點防疫副主考之外,還將抽調一醫一護一防疫人員組成疫情防控小組,提供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等綜合服務。明確一家醫療機構與考點實行點對點協作保障,對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考生進行個案研判,具備考試條件的安排在備用隔離考場考試,出現中暑、腹瀉等症狀的,由醫務人員進行現場救治,症狀嚴重的送醫療機構進行治療。

  各考點30:1比例 設置備用隔離考場

  2021年,全省將設置三類考場,除普通考場外,各考點按照30:1的比例設置備用隔離考場,對於突發疫情的地區,組織設立專門考場,加強考場消毒通風,考前考後對考試場所通道、桌椅、物品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或終末消毒。

  針對考生和考務人員進行考前每日健康監測,排查行動軌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參加考務工作。考生考前14天內有境外或中高風險地區活動軌跡的,以及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憑考前三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進入普通考場考試。

  【和諧高考】

  考點設立警務服務站

  考前,全省公安系統將組織開展“大清查、大巡防、大整治”專項行動,全力消除涉考風險隱患。

  6月7日至9日考試期間,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將出動警力3.8萬餘人次,以考點為中心,全力確保周邊治安、交通秩序平穩有序。在河南省800多個考點全部設立警務服務站,及時受理考生和考務人員報警求助,保護師生人身安全。在考點門口拉出警戒線,劃設安全區,設立盤查崗哨,加強考點周邊道路交通管制,確保進入的人、車、物安全放心,禁止貨車、危險物品運輸車、油罐車、渣土車等通過通行。

  警用摩托車及時提供應急援助

  各地公安機關將提前向社會發佈路況、出行提示及考場周邊臨時管控措施。充分挖掘考場周邊停車資源,提前規劃和開闢臨時停車場地和停車泊位,並設置停車引導標誌,方便接送考生車輛停放,確保考場周邊道路安全暢通有序,最大限度地為高考提供優質通行條件。

  考試期間,各地將配備警用摩托車待命,隨時為遇上交通擁堵、發生交通事故以及忘帶身份證、准考證的考生提供應急援助服務。對考務車輛和愛心接送考生、運送考生的各類車輛有輕微交通違法行為的,予以警告教育放行,不進行現場處罰、扣車,以免延誤考務工作和考生考試;對嚴重違法的,在不影響考試前提下,妥善處理。對發生涉及考生交通事故的,迅速出警、快速處理,必要時幫助聯繫車輛轉送考生,確保不對考試造成影響。

  為考生辦理身份證開設綠色通道

  考前,採取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等多種形式,為高考學生辦理身份證開設綠色通道,對需要加急申領、換領居民身份證和臨時身份證的考生優先受理、優先制證、優先送達。

  考試期間,各考點警務服務站除及時處理考生報警求助外,還將為居民身份證丟失等有特殊原因的考生,加急辦理考生臨時身份證明,保證考試順利進行。(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競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