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撐起糧食安全“保護傘”——“看麥收話重任”系列觀察之五
2021-06-07 09:10:51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撐起糧食安全“保護傘”——“看麥收話重任”系列觀察之五

6月5日,尉氏縣蔡莊鎮棗劉村,收割機在田間收穫小麥。 河南日報記者 王錚 攝

  金色的田野上麥浪翻涌,收割機奏響豐收的樂章,笑意在人們臉上流淌……既要糧滿倉,又盼腰包鼓,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殷殷囑託,努力做好糧食市場和流通大文章。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糧食收購量連年穩定在700多億斤的高水準,每年向省外調出原糧及製成品600多億斤,不僅保障了本省1億人的口糧消費,還有力支撐了國家糧食安全,讓中國人的飯碗裝上更多河南糧。

  ■優糧優價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

  5月27日,河南省同豐種業有限公司、封丘縣合力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優質小麥訂單生産基地的1萬畝優質小麥,還沒收割便已找到“婆家”——甘肅省糧油儲運有限公司。

  “今年糧食不愁賣!比去年同期一斤高1毛錢。”同豐公司經理翟亞東笑著説,2021年主要種的是新麥26,這個品種頗受企業歡迎。

  該縣另一位種糧大戶老趙很樂觀:“估計後期小麥價格還會上漲,我要等等再賣。”

  種糧大戶們明顯感覺到,2021年賣糧更容易了。這得益於2021年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取消了糧食收購資格許可制度。糧商們不用再擔心無證收購受到處罰,糧食加工企業、糧食經紀人等多元市場主體紛紛加入收購行列,農民賣糧也有了更多選擇。

  不管是把糧食提前賣到甘肅,還是想“捂一捂”等待漲價,都是流通制度改變後市場出現的積極變化。

  糧食市場放開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在糧食收儲中也變得更加主動。比如,中原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在延津縣試點訂單化種植了2萬畝小麥,將觸角延伸到産業鏈上游。

  中原糧食集團董事長王凱説,按照企業需求引導前端種植,將種植、收儲、加工環節連成一體,保證農民按需種植、收儲企業全程主導、加工企業按需收購,不斷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提高品質效益和競爭力的同時,也讓優質糧賣出了優質價。

  ■放開不放任門檻低了管理更嚴格

  農民的“錢袋子”鼓不鼓,始終是衡量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品質和成色的最重要指標。

  為防止“谷賤傷農”和“賣糧難”,國家先後實施了最低收購價收購、國家臨時收儲等托底性收購政策。隨著市場形勢發生變化,糧食供給更加充足,國家開始推進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2014年起先後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等糧油品種國家臨時收儲政策,2016年起進一步降低了政策性收購比例,逐步實現以市場化收購為主。

  有人擔心,糧食收購資格許可制度取消後,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涌入糧食市場掘金,一旦投機商囤積糧食、操縱市場,就會造成糧價暴漲暴跌。

  “監管難度和強度確實增大了。但是,放開並不意味著‘放任’。”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儲備管理處處長李剛説,新條例變事前管理為事中事後監管,明確了發展改革、糧食和物資儲備、市場監督管理以及衛生健康等部門的糧食流通監督管理職責,有效避免了職能交叉和監管空白,更加有利於維護夏糧收購秩序。

  目前,南陽市麥收已過七成。從當前的小麥行情來看,三等標準品價格為1.15元/斤—1.17元/斤,部分中儲糧糧庫輪換收購價和麵粉企業收購掛牌價1.20元/斤,較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1.13元/斤高出0.07元/斤。

  南陽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王煒逸説:“與往年托市收購為主不同,今年主要是引導國有糧食企業採用租倉、代收代儲、訂單收購等方式,與糧食加工、飼料加工、大型貿易企業合作,進行市場化收購。”

  目前,南陽市已與今麥郎、廈門國貿、茅臺集團、牧原、想念等省內外企業達成合作收購協議,協議數量超過22億斤。

  ■提升糧儲水準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産核心區,小麥和玉米調出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三;糧食生産連年豐收,總産量連續4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糧食“睡”在糧倉裏,如何保障其安全呢?

  6月5日,記者來到河南省首個倉儲智慧化建設試點單位——河南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儲備庫。

  糧倉大門一打開,一股濃郁的麥香就撲面而來。抓起一把小麥,色澤金黃、顆粒飽滿,這些2018年的小麥依然保存完好。

  興隆糧庫智慧化辦公室工作人員裴穎璘介紹:“我們通過手機上安裝的‘智慧化糧庫綜合管理系統’APP,就能完成智慧通風,開啟氮氣儲糧系統和環流熏蒸系統,抑制並殺死害蟲。”

  “減少損耗就是增産。智慧存儲的損耗率4年只有0.5%左右,而普通農戶存儲一年損耗率高達18%左右。”興隆糧庫科學儲糧小組組長周曉軍説。

  2016年至2020年,河南省共投資87.39億元,用於推進高標準糧倉、綠色倉儲設施、應急能力建設。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省擁有氣調儲糧倉容204萬噸、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369萬噸;建立的智慧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動態遠程監管、糧庫在線監控,確保庫存糧食數量真實、品質良好、儲存安全,有效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購好糧、儲好糧,是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的重要環節,也是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應有之義。未來,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河南必將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河南日報記者 李若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