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洛陽:推動文旅産業發展 以城市“IP”塑造文化品牌
2021-10-14 08:48:44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以城市“IP”塑造文化品牌(建強副中心 形成增長極)

洛陽:推動文旅産業發展 以城市“IP”塑造文化品牌

身著古裝的小姐姐參觀第四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産業博覽會。 洛陽旅法集團供圖

洛陽:推動文旅産業發展 以城市“IP”塑造文化品牌

黃河非遺國際創意周上的古裝復原秀演出。 洛陽文保集團供圖

  洛陽市躋身中國文旅産業指數研究院發佈的國慶熱門旅遊目的地城市20強榜單,龍門石窟登頂攜程發佈的河南省熱門景區排行榜榜首,央視、新華社等主流媒體頻頻關注洛陽……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洛陽文旅市場持續火熱。

  統計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洛陽市共接待遊客623.6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1.67億元。

  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洛陽正著力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影視IP開發賦能洛陽文旅産業發展,以年輕視角、多元形式、海量資源培育“行走洛陽、讀懂歷史”的文化品牌,積極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讓洛陽成為大家津津樂道、心馳神往,遊人絡繹不絕、流連忘返的文化旅遊“打卡地”。

  節會效應顯著 搶佔文旅融合“新風口”

  9月29日,第四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産業博覽會暨2021河洛文化旅遊節在國慶節前夕盛大開幕。以“新戶外、新消費、新生活”為主題的本屆博覽會搭建文旅産業發展高端平臺,匯集17個國家和地區近300家企業萬餘種展品參展,齊聚四大戶外潮流板塊,沉浸式、場景化的布展形式引領國內旅遊産業新潮流,充分體現了“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導向,激發文旅市場消費潛力。短短4天時間,博覽會共接待遊客8.69萬人次,實現總交易8350萬元;投融資洽談會現場簽約18個重大文旅項目,涉及投資總額126億元,推動文旅産業升級。

  同時,本屆河洛文化節還心動策劃安排“行走洛陽讀懂歷史”宣傳推廣活動、“國民度假地最美伏牛山”山水康養之旅、黃河流域非遺國際創意周、“根在河洛”客家文化交流活動、“古都新生活享遊洛陽城”休閒樂購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9月30日至10月7日,黃河非遺國際創意周閃亮登場,其重頭板塊黃河非遺創意展將黃河流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一展打盡”,非遺美食、非遺表演、傳統工藝令人流連忘返,給廣大遊客和市民提供高品質文化體驗,用創意搶佔文旅融合“新風口”。

  國潮國風吸粉強勁。國慶假期,龍門石窟景區結合《龍門金剛》“出圈”熱度,推出“金剛奇妙遊”,以新潮的遊玩方式結合傳統文化的深度體驗,讓遊客走進景區,相約盧舍那,品龍門夜象。景區內,2台嬌憨可人、涂裝生動的“無人駕駛車”帶領體驗者嘗“鮮”一場奇妙的古今穿越之旅,領略景區傳統畫卷與數字科技完美結合的新景色,率先在全省實現5G技術在景區的應用落地。

  叫響城市“IP” 塑造洛陽特色文化品牌

  品牌就是品質品位,就是吸引力競爭力。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必須從全國大格局、以國際大視野審視洛陽文旅産業,凸顯特色優勢,加強區域協作,著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知名品牌,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旅品牌矩陣。

  2021年下半年以來,河洛文化頻頻“出圈”,洛陽城市“IP”深入人心,年輕化、視頻化的生動展示,不斷推動洛陽的城市氣質朝著更加青春、活力的方向發展。古都洛陽對全國遊客尤其是青年遊客的吸引力明顯增強。

  這個假期,特色活動異彩紛呈。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開展“登場了,隋唐洛陽城”系列活動,沉浸式演藝《唐宮樂宴》讓遊客通過角色扮演,開啟著唐裝、畫黛眉、品唐茶、登闕樓的體驗;《九洲詩會》上執筆成詩,抒情言志,讓遊客感受古時文人雅士之風采;《天堂茶宴》活動可沉浸式感受古人品茶賞樂的愜意;文創店內,考古盲盒吸引眾多遊客“考古挖寶”。

  老城區推出首屆老城演藝文化藝術節等特色活動,將麗景門—西大街—十字街—東大街—民主街—洛邑古城通過演藝活動有機串聯起來,提高遊客遊覽體驗度,著力打好“盛世隋唐”牌。

  剛剛閉幕的洛陽市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下一步,洛陽將充分發掘利用洛陽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好“盛世隋唐”“黃河文化”“伏牛山水”“國花牡丹”“工業遺産”五張牌;強化創意引領、發揮市場作用、提升傳播能力,用創意搶佔文旅融合“新風口”,推動文旅産業實現“井噴式”增長,將洛陽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文旅産業高地。(河南日報記者 郭歌 河南日報通訊員 李冰 李雅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