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大國重器背後的河南人】小小面窗 大大夢想
2021-11-15 09:09:08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小小面窗 大大夢想(大國重器背後的河南人)

小小面窗 大大夢想(大國重器背後的河南人)

劉春太教授在實驗室。受訪者供圖

  開欄的話

  給航天員當“眼睛”的航天面窗、盾構行業的標準編制、破解高層建築救火的無人機綜合裝備……近年來中國科技“上天入地”,很多卓越成就的背後,都閃耀著河南創新的光芒。為深入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要求,河南日報11月15日起推出“大國重器背後的河南人”系列報道,生動展現河南本土科技研發力量的風采,敬請關注。

  河南科學家有話説

  格物而致知,科學和技術問題的解決都在細節上,都在持續的精益求精中。

——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春太

  2008年9月27日,中國航天員翟志剛身著我國自行研製的“飛天”宇航服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國宇航員的身影。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

  “當翟志剛透過頭盔上的航天面窗看到太空,向太空伸出雙臂,意味著中國航天工作者開始向太空伸出廣闊的觸角。作為航天面窗的研製者,我們無比自豪!”不負重托為國爭光的初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時任鄭州大學校長申長雨他們一次次穿越坎坷攀登高峰的無窮動力。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在太空,聶海勝等3位航天員戴著鄭大研製的航天面窗,兩次在艙外作業時間均超6小時,經歷了長期太空環境下作業的考驗,也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2021年11月7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和王亞平,在“感覺良好”的心情中,再次在艙外作業6個小時以上。王亞平也成為我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

  “神舟十二號、十三號上兩套面窗産品也是我們團隊研製的。從2006年開始,我們已持續工作15年,完成了我國多代航天服面窗的研製。”11月14日,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春太自豪地説。

  “持續工作15年”,雲淡風輕幾個字,凝結著多少“從0到1”背後的曲折和波瀾,凝結著多少“山窮水盡”到“柳暗花明”背後的堅持和堅守。

  看似普通的航天面窗,科技含量非常高,對材料、成型、模具,甚至製造環境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它不僅是航天員的“眼睛”,也是航天員生命保障最關鍵的部件之一。

  “航天面窗必須零缺陷。任何缺陷都會讓航天員暴露在太空中,面臨失壓、缺氧、低溫和輻射4大生命危險。”劉春太説。

  在無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團隊一次次滿懷熱情地摸索,一次次面對殘酷的失敗,一次次在失望甚至絕望中重新再來,開展一系列國際首創的理論和試驗研究,包括爆破試驗、高衝擊理論和試驗、光學控制理論和試驗、低溫性能保持和試驗、殘余應力監測和控制等,最後採用光學級樹脂,結合數值模擬技術、精密模具優化設計技術,採用注塑成型方法,自主可控地研製出我國第一代出艙面窗産品。2008年,該團隊作為全國20家獲獎單位之一,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

  “我印象最深的是,再有不到一年‘神七’就要發射了,而我們研製的面窗卻在做水下試驗時出現了不可接受的缺陷,”劉春太説,“只能歸零處理,所有都得從頭再來,那種挫敗感讓人一輩子都忘不了。”

  對祖國樸素而深沉的感情,是支撐他們永不言棄的力量。

  “2008年‘神七’發射成功後,2010年美國專門出了一個關於中國航天服的報告,指出中國的艙外活動只持續了不到20分鐘,沒有經歷長期的艙外作業考驗。新一代航天面窗的研製面臨更大挑戰。”劉春太説。

  2012年,鄭州大學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了國家973計劃項目“高聚物成型模擬及模具設計製造中的關鍵問題研究”,以新一代航天面窗研製為背景,經過4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成功應用到新一代航天面窗的研製中,使航天面窗有了更長的壽命、更高的安全可靠性。

  載人航天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載人月球探測,我國對載人月球探測已形成總體共識和初步方案,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新的難關亟待攻克。比如月球探測中的月塵問題,帶靜電的呈鋸齒狀和不規則形狀的月塵,化學反應性強,有時還帶磁性,會強烈吸附到航天器和月面作業的宇航員服裝表面,産生機械阻塞、表面磨損、熱控問題、密封失效諸多巨大危害,此外還要解決防輻射問題,這對航天服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

  “研製適合月面工作的航天服材料,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劉春太説。

  除此之外,他們團隊正在探索國家戰略超大超厚深腔殼體注塑成型和模具技術,研發全球最大的注塑機、最大的注塑模具和注塑産品。

  為科技強國貢獻更多河南科技工作者的力量,是他們闖關爬坡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們孜孜以求的質樸夢想。(河南日報記者 史曉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