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從大數據看河南經濟脈動:數治河南“最優解”
2021-11-26 09:23:31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胡曉萌

  原標題:數治河南“最優解” ——“從大數據看河南經濟脈動”系列報道之五

  一張張風格迥異、內容相同的海報刷爆朋友圈:“自11月24日0時起,鄭州市封控區、管控區全部解除。”一座城市能實現從日常到應急的快速轉換,背後必定是整個數字政府系統的高效運轉,是系統中每個人把自己的力量都開到了最大值。

  著眼未來,“數字”還將如何改變河南?得數字化者得先機,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進一步提出,突出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壯大數字核心産業,推進傳統産業數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數治能力。

  “數治河南”背後,即是以數字追溯過去、把握當下、預測未來的強大優勢,依次構建數字化、數智化、數治化的政府治理新體系。而一切的核心,無不蘊含著現代化河南必須實現高品質發展“最優解”。

  耕“雲”種“數”新基建

  生活保障、扶貧項目、水毀工程……財政資金撥付有跡可循;購物刷卡、刷碼或刷臉,銀行聯網提供支付支撐;出門打車、觀看演出等商品服務,生成詳細發票信息;個人兌換外幣、企業收到貨款,一筆筆外匯由此産生。

  數字在跳動!探訪財稅金融部門的大數據中心,觸摸經濟脈動最前沿,大螢幕上的科目、金額、筆數,每秒鐘都在刷新,折射出河南在汛情和疫情的雙重約束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恢復態勢。

  數據是經濟瞭望塔,也是發展加速器。2021年10月份,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6%;新能源汽車、可穿戴智慧設備、智慧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02.5%、73.9%、28.1%。“河南數字化程度高、數字化手段多的行業明顯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更靈活的應變措施。”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説。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消滅信息不對稱,讓政府掌握整個經濟社會運行的所有數據。河南耕“雲”種“數”新基建,以重大工程項目為抓手,加快建設中原大數據中心、中原人工智能中心和中原科技城鯤鵬軟體小鎮,構建算力“數字底座”,給創新加把勁、添把火,加速新技術的應用、新模式的孵化、新業態的涌現。

  欲數治者先治數

  河南的大數據有多“大”?以15萬台伺服器、30EB存儲容量的規模支撐存儲需求,相當於3000萬個河南省圖書館;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接近1.6萬億元,全國第10位,是全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萬億元的省市之一。

  要數治,先治數。為減少“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河南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破解難點痛點堵點卡點,持續打造“豫事一網通”河南政務服務品牌,全面搭建起河南數字政府建設的“四梁八柱”。

  做好“一網通辦”,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網上可辦,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排名全國第八位。

  做強“一網通管”,“豫正通”平臺實現黨政機關一手數據實時查看、全盤情況掌上盡覽、督查督辦在線推進、領導指揮隨時直聯,“互聯網+監管”系統能力建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做實“一網通享”,政務服務移動端“豫事辦”實現3788個事項“掌上辦”,實名註冊用戶量突破5936萬,體量進入全國前七位。

  做優“一網通貸”,搭建全國首家省級金融服務共享平臺,授信總額突破1079.28億元。

  技術上的革命,是思維和認知的革新。河南從“跑斷腿”到“少跑腿”再到“零跑腿”,最大限度打造便民利企的服務型政府,力爭實現點點皆“清”,重拳破藩籬,都在數智化的進程中徐徐展開。

  數盡其用價值化

  萬物皆可數字化,數字經濟代表活力、潛力、創新力。

  世界正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深刻影響全球科技創新、産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河南擁有良好經濟基本面、厚實産業基礎、廣闊市場空間,搶抓機遇“窗口期”,在數字時代重塑競爭力。與此同時,財稅金融部門瞄準降本減負、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等一系列舉措頻頻出臺,大幅降低了數字經濟的創新門檻,服務實體經濟,提振了各界精英在河南謀事創業的信心。

  數字化中的“化”,貴在應用,重在價值。而要從數據資源變成數據資産,離不開數據標準的制定,河南正在進行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等核心基礎數據的梳理和開放,持續深挖大數據應用價值,助推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河”是三點水,代表數據;“南”中間有個人民幣符號,代表價值。河南腳踏實地種“數”耕“雲”,從試驗走向示範,塑造高品質發展數字坐標係,打造全國大數據發展的策源地、集聚區和築夢場。(河南日報記者 欒姍 李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