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出臺34條舉措 “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創新
2022-01-26 09:06:31來源: 大河網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最高補助5000萬!河南出臺34條舉措 “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創新

  大河網訊 (記者 馬娟)對建設期滿通過考核的智慧島,給予不超過5000萬元後補助;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單位,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配套獎勵;對河南省全職引進和新當選的院士等頂尖人才,每人給予500萬元個人獎勵補貼;對河南省內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團隊,每年發放20萬元科研設備儀器使用券......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若干財政政策措施》,出臺十大類別34條措施支持科技創新發展。

  @企業

  補貼+獎勵 河南拿出一攬子利好政策鼓勵創新發展

  河南採用“基礎+增量”的補助方式鼓勵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根據企業上年度研發費用情況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後補助支持;對首次和連續三次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給予不超過10萬元配套獎補;對整體遷入我省的高新技術企業,根據企業銷售收入規模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獎補;鼓勵省內企業借助省外、境外科技力量攻克我省産業發展技術難題,對“揭榜挂帥”形式産生的項目,按不超過合同額的30%給予支持;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單位,按項目上年度實際獲得國撥經費的3%—5%獎勵研發團隊,每個單位年度獎勵最高500萬元;對在豫企業購買省外先進技術成果並在豫轉化、産業化的,按其上年度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給予最高10%的獎補,每家企業每年不超過100萬元;對合作金融機構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的實物資産抵押不高於30%的科技信貸業務,根據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給予30%—60%、單筆最高500萬元損失補;實施外貿貸、政府採購合同信貸政策,以政府採購合同和外貿訂單為質押,引導合作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

  此外,省屬高校、科研院所使用財政資金購置的5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全部對企業共享。省內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團隊,每年可享20萬元科研設備儀器使用券,購買符合條件的進口先進設備和技術、關鍵零部件還能享有貼息支持。

  @高校、科研院所

  實施“雙一流”創建工程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省科學院、農科院發展

  “十四五”時期給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專項資金引導支持,推動兩校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晉位升級,實施“雙一流”創建工程,推動更多高校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切實落實有關財稅優惠政策,激發社會資本投資高等教育積極性,設立捐贈配比獎勵資金,對學校爭取的社會資金按照現行政策予以獎勵;加大公辦高校專項債券支持力度,優先支持“雙一流”高校、“雙一流”創建高校符合條件的項目;支持省科學院、農科院發展,安排專項經費,按照重振重建省科學院、做優做強省農科院標準,支持省科學院、農科院人才團隊建設、學科能力提升、基礎科研設施建設與運維、體制機制創新;安排資金在省屬科研院所全面啟動實施基本科研業務費制度,建立穩定支持機制,重點支持省科學院、農科院45歲以下在崗科研人員自主選題開展科學研究。

  在支持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方面,鼓勵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在豫實施技術轉移轉化,按其上年度技術合同成交額給予最高10%的後補助,每家單位每年不超過100萬元。

  @科技人才

  安業+安身 河南向科技人才拋出“橄欖枝”

  對河南省全職引進和新當選的院士等頂尖人才,每人給予500萬元個人獎勵補貼;對每年評選的中原學者,每人給予不低於200萬元特殊支持;對中原科技創新、中原科技創業、中原科技産業領軍人才,每人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特殊支持;對中原學者科學家工作室,給予連續六年每年200萬元穩定支持;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單位,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配套獎勵;對河南省獲評國家重點人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人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國家級領軍人才和國家重點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青年學者等青年拔尖人才,按照國家資助標準給予1:1配套獎勵補貼和科研經費支持;對考核優秀的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補助;對河南省新設立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給予50萬元啟動資金;對新招收的全職脫産博士後,資助招收經費增加到每人20萬元;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中國工程院河南研究院建設。

  人才,既要引得進、用得好,更要留得住。河南通過新建、改建、購買等多種渠道籌集省直單位青年人才公寓,豐富省直單位青年人才公寓供給方式,為青年人才“引得進、留得下、幹得好”創造環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