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鄭州: 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源 注入磅薄發展動能
2022-02-18 16:30:30來源: 鄭州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趙瀅溪

  原標題:【“十大戰略”的省會實踐】之“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篇(上) 以科技創新最強音奏響鄭州發展主旋律

  開欄的話

  團結一致向未來,奮鬥實幹啟新程。鄭州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是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節點、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動員全市上下以建設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為統攬,錨定“兩個確保”,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這是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對鄭州的期待要求的準確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抓落實、促發展、見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標,也是面向全市黨員幹部群眾發出的總動員。

  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作為正在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準的高品質發展區域增長極,鄭州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擔當。2022年也是河南省委實施“十大戰略”的開局之年。深入推進“十大戰略”,既是全省的任務,更是鄭州的主要任務,是貫穿鄭州經濟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務、主路徑。鄭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為宣傳貫徹好鄭州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2月18日起鄭州日報推出“躬身入局·高臺起勢”【“十大戰略”的省會實踐】系列重磅報道,全面、深入、紮實展現“十大戰略”所涉領域取得的成績、主要做法和目標方向,切實把每一個戰略、每一項舉措宣傳好報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開局破題、奮力高臺起勢的磅薄偉力。

  初春的鄭東新區鄭州之林公園內,柳枝遙看已有新綠。

  徜徉于這裡的鄭州市民發現,陪伴他們散步的多了幾台機器人——它們的外觀像是一輛無人駕駛的小車,前端伸出來“象鼻子”一樣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聰明”地“吸食入腹”並進行分類;遇到障礙,能靈巧地“閃身而過”;“看到”行人沒戴口罩,還會禮貌地提醒……這幾臺集保潔與巡視功能于一體的機器人,2021年12月剛剛走出鄭東新區中原科技城的實驗室,正式開始“服役”。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機器人是鄭州中原動力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産的。

  這樣的“鄭州製造”到“鄭州智造”,在鄭州,並不罕見。放眼鄭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創新已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核心,成為第一動力。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源,正為鄭州這片熱土注入磅薄的發展動能,鋪陳著疊彩的嶄新畫卷。

  綱舉目張 科技創新恰逢其時

  人勤春來早。

  早春的鄭東新區中原科技城內,常見人們步履匆匆,無人駕駛的公交車忙碌著,湖畔柳絲映水、秀美靜謐。這裡作為中部首個全國“雙創”活動周的舉辦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創企業和青年人才,在全國形成了“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東有長陽谷、西有菁蓉匯、中有龍子湖”的雙創版圖。

  科技創新儼然成為城市的新風尚,而這一切,得益於鄭州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鄭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會議召開,把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十大戰略”之首,對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作出系統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節當天,鄭州市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再次“扣題”,提出鄭州要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行動,加快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躍然紙上:鄭州要牢固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的發展理念,以創新為驅動、以人才為支撐,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進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人才聚集、主體培育、研發投入大幅度提升,創新活力充分進發。

  “今後的五年,鄭州將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來打造,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科技興市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構建‘一帶引領、兩翼驅動、四區支撐、多點聯動’的城市科技創新格局。”《中共鄭州市委關於制定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為鄭州科技發展擘畫了新藍圖。

  宛如春風迎面襲來——鄭州,將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和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級,營造極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環境,全力打造國家創新高地,為鄭州加快推動國家中心城市高品質發展、奮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創新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深植厚培 科技創新正得其勢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始終堅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要科技指標和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大幅提升。”鄭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之際,鄭州市科技部門迅速謀劃實施了8項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安圖生物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成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産品,為全國疫情防控做出鄭州貢獻。鄭州市科學技術局榮獲科技部“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表彰。

  以往,人們提及河南或是鄭州,或許會想到“糧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這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屬於自己的科創新名片,僅2021年一年,鄭州科創工作就有了顯著提升——

  科技平臺建設邁出新步伐。成功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河南省科學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與中原科技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嵩山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相繼掛牌運營。成功引進哈工大、機械研究總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鄭設立新型研發機構,累計達到12家。

  創新主體培育再上新臺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優化高企申報認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總量4130家,同比增長41.4%,全省佔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業2172家,總量達到10018家,同比增長27.7%。

  研發投入工作打開新局面。通過政策引導、靠近服務、加強培訓,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增長16.9%,總量276.7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由2018年1.74%增長至2020年2.31%,增長32%,增長幅度居國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務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國雙創活動周成功舉辦並取得良好效果。“鄭創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參賽外地項目佔比接近40%,UU跑腿、泛銳熠輝等優秀創業項目取得良好發展。2021年1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被科技部評價優秀,優秀數量居全國第七位。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正式揭牌運營,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306.5億元,增長44%,全省佔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階段。積極貫徹落實“鄭州人才計劃”,啟動創新創業團隊項目申報工作,評選資助創新創業團隊項目37個。積極承接“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省級行政許可權限下放工作,引進外國高端人才42人、外國專業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設立全市第一家“鄭州中原科技城外國人才服務站”。

  關鍵核心技術獲得新突破。一批關鍵“卡脖子”技術實現突破,鄭煤機自主研發的10米超大採高兩柱掩護式液壓支架成為世界之最,綜合性能國際領先。三磨所研製的超高導熱和光學級CVD金剛石材料,實現熱導率2000 (W/mK)金剛石材料製備技術突破,成為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二十七所研製的鐳射雷達閃耀太空,作為交會對接的核心設備,精準引導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交會對接。全市9項科技成果獲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省獲獎項目的53%;獲得河南省科技學技術獎一等獎17項,佔全省68%。

  釋能提級 科技創新風起帆張

  如何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轉化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觀大勢、謀全局、乾大事,首要的是戰略,謀定而後動,才能決勝於千里。

  那麼,鄭州科技創新的未來方向在哪?道路在何方?

  “我們將以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為目標,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堅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讓科技創新成為鄭州最強音!”鄭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説。

  已然開啟的2022年,鄭州將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和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聚焦“六個一流”,構建“三大體系”,實施“八類專項”,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級,營造極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環境,全力打造國家創新高地——

  “六個一流”,是指:堅持把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作為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設一流創新平臺、凝練一流創新課題,培育一流創新主體,集聚一流創新團隊,創設一流創新制度,厚植一流創新文化,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共生耦合,著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增強科技硬實力。

  “三大體系”,即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全力爭取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在鄭佈局,支持推動已揭牌的嵩山、黃河等省實驗室建設,積極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爭取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同時,正在研究謀劃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功能區,集中佈局超短超強鐳射平臺、新一代正負電子對撞機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我省科技創新的新地標和國家創新高地的重要支撐。

  結合鄭州優勢資源,鄭州市還將實施八類專項:

  中原科技城與省科學院融合發展專項,把中原科技城建設與省科學院融合發展,作為鄭州帶頭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重點突破的頭號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臺。

  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專項,開展人工智能在物流、製造、農業、交通等重點領域創新應用,實施一批人工智能創新專項,提升人工智能産業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專項,著力打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引進培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

  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專項,力爭再引進一批國內知名高校、國家級科研院所、高層次人才團隊等高端創新資源來鄭設立新型研發機構。

  全域創新能力提升專項,結合我市産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需求,重點在裝備製造、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新基建領域凝練實施一批一流課題和重大科技項目,以技術創新引領産業發展,為鄭州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專項,構建技術轉移一體化格局,依託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引進和培育技術轉移機構,加快建設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建立技術經紀人體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能力,組織“校企雙進活動”,暢通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利用通道。

  科技體制改革攻堅專項,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活力。

  科技創新政策支撐專項,重新梳理完善企業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重大創新專項、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著力激發全社會創新意願,撬動全社會資源進一步向創新集聚。

  欲展鵬程十萬里,且趁東風行大船。

  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鄭州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的責任與使命,圍繞黃河流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更高水準的國家高品質發展區域增長極,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鄭州,已然在行動。(鄭州日報記者 石大東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