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五水綜改”凝聚強大合力 匯聚磅薄力量
2022-02-23 08:52:33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五水綜改”匯聚磅薄力量

河南:“五水綜改”凝聚強大合力 匯聚磅薄力量

引江濟淮工程(永城段)施工現場(2月22日攝)。劉廣 攝

  繼2月9日河南省“五水綜改”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後,2月22日,河南省“五水綜改”暨水利重點工作推進會在濮陽市召開,間隔不足半月。

  1月6日,河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五水綜改”工作方案》,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把“五水綜改”列為2022年改革的重大事項。全面推進水源、水權、水利、水工、水務改革,“五水綜改”愈來愈清晰地進入人們的視線。

  改革添動力

  2021年汛期,河南省共出現22次較強降水過程,黃河下游發生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秋汛,鄭州、新鄉、鶴壁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7·20’特大暴雨災害暴露出我省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存在的短板和弱項,一部分幹部和群眾防範洪澇災害的意識不強。”河南省水利廳廳長孫運鋒坦言。

  就河南而言,降水時空分佈不均,70%集中在汛期。“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全省人均、畝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準的1/5、1/4,‘十四五’末全省缺水量達14.13億立方米。”河南省節水辦主任吳越説,河南省水資源瓶頸依然突出。

  旱澇不均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水生態環境問題。一組數據顯示,全省地下水超採面積4.4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6%,現狀超採量接近20億立方米,形勢嚴峻。

  在廣大農村,供水保障水準不高的問題依然存在。工程標準低、水源水量不足、季節性缺水問題時有發生,供水保障不穩定,水費收繳率低,飲水工程市縣維修養護經費落實還不夠到位。

  “近年來,我省實施的水利項目多、投資額度大,加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單純地寄希望於中央和省裏的資金支持,投融資機制不活、渠道不多已經成為制約水利建設的突出瓶頸。”鄭州大學水利學院教授左其亭説,“河南要發展,必須突破水利建設的資金瓶頸,需要通過改革注入強勁動力。”

  改革增活力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這個推進災後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標誌性工程在春節期間全標段持續施工。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錢從哪來”?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通過省政府授權由省水投集團承建,創新了公益性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新模式,也是河南省“五水綜改”創新投融資體制的標誌性工程。

  來自數百公里外的丹江水,從范縣南水北調水廠流到范縣1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11.05萬戶、56萬人家中。濮陽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丹江水全域覆蓋,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管理、同服務。

  不僅是濮陽市,開展“規模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農村供水“四化”探索,河南省兩批50個試點縣僅2021年就完成投資90億元,標誌著水務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此外,水源、水權和水工改革不斷深化,2021年河南省開展66條河流水量分配和生態流量目標確定以及10條河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調度,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1000萬畝;累計達成水權交易意向8宗,年交易水量5.43億立方米;燕山水庫通過水利部考核驗收,成為河南省第5家國家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一項項改革的實施落地,為河南省水利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澎湃活力。

  改革聚合力

  推進“五水綜改”,水源是前提,水權是基礎,水利是根本,水工是支柱,水務是主業。

  “今年,我省聚焦重點任務,力爭實現重大突破。”河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劉正才表示,水源改革通過建立規劃水資源論證制度,加快跨省轄市河流水量分配和生態流量目標確定,在深入落實“四水四定”上取得突破,加快推進農業水價改革,2022年完成1500萬畝的改革任務;水權改革通過選擇南陽市作為區域試點,唐白河流域作為流域試點,在水權交易的範圍和數量上取得新突破;水利改革再謀劃實施一批大項目,在深化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水工改革組建省級水務集團,在建強“水工”省隊上取得突破;水務改革擴大農村供水“四化”試點範圍,在做強城鄉供水一體化上取得突破。

  水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問題,“五水綜改”為破解水問題提供了良方,通過“五水綜改”凝聚起強大合力,匯聚成磅薄力量。(河南日報記者 譚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