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代表團提交全團建議 懇請支持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
2022-03-07 09:55:14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河南代表團提交全團建議 懇請支持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創建、河南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建設

  3月5日,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決定,以代表團名義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關於懇請國家支持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的建議》《關於懇請國家支持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關於懇請國家支持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核心區域納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的建議》等三個建議。

  懇請支持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

  【背景】鄭州地處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和京廣通道的交會處,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9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鄭州市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已成為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帶動中部地區加速崛起的核心增長極。

  【現狀】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鄭州處於集聚發展的快速增長期,但鄭州市域面積僅7446平方公里,發展空間剛性約束與資源要素加速集聚的矛盾日益突出,已難以適應國家中心城市重大生産力佈局的需求。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區域發展大局,河南省委、省政府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核心,以鄭開同城化為先導,規劃了涵蓋9市的鄭州都市圈,並於近期研究編制《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

  【建議】懇請國家加強對《規劃》編制的指導並予以批復實施,在中心城市空間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産力佈局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希望支持鄭州優化空間佈局,進一步完善行政區劃設置,創新管理機制,柔性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支持鄭州都市圈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支持重大生産力在鄭州都市圈佈局,加大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積體電路等生産基地在鄭州都市圈佈局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開發區申建國家級開發區等。

  懇請支持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背景】當前我國已形成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3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大灣區等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形成多層次、體系化的區域創新格局。

  【優勢】河南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成立省科技創新委員會,揭牌運行嵩山、神農種業、黃河等3家省實驗室,推動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和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建設,加快複製推廣中原龍子湖智慧島雙創載體,大力推動鄭大、河大“雙一流”和第二梯隊建設,積極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2021年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30%,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萬家、總量居中西部之首。

  【建議】懇請國家支持河南依託鄭州都市圈“1+8”市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探索以體制機制創新激活科學技術創新的有效路徑,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成為重要人才中心。同時聚焦助力國家種業振興,支持神農種業省級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

  懇請支持鄭州航空港區核心區域納入河南自貿試驗區擴展區

  【背景】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2017年河南自貿試驗區經批復設立以來,我省創新構建政務、監管、金融、法律、多式聯運等五大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跨境電商、多式聯運、商品期貨等差異化探索,截至目前,總體方案明確的160項改革試點任務基本完成,累計形成436項改革創新成果。

  【優勢】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國內唯一經國務院批准的航空經濟發展先行區,也是“空中絲綢之路”的核心載體和平臺。將鄭州航空港實驗區與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貫通起來,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統籌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建設,進一步發揮河南自貿試驗區外向型優勢,提升航空港實驗區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為內陸地區深化高水準開放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建議】懇請國家支持河南依託鄭州航空港實驗區核心區域設立河南自貿試驗區擴展區,支持擴展區實施公平競爭的投資經營便利措施、高標準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措施、高度開放的國際運輸管理、更加寬鬆的高端人才服務管理、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政策,加快構建“臨空+自貿+保稅”的疊加優勢,為拓展我國對外開放戰略佈局提供重要支撐,為我國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貢獻“河南方案”。(河南日報記者 馮蕓 馬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