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我們這樣落實省委一號文件】高標準農田“高”在哪
2022-04-11 09:14:53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高標準農田“高”在哪 ——“我們這樣落實省委一號文件”系列報道之一

【我們這樣落實省委一號文件】高標準農田“高”在哪

4月1日,植保無人機在商水縣鄧城鎮高標準農田進行噴藥作業。正值小麥拔節孕穗期,該縣積極組織農民搶抓農時科學防治小麥病蟲害,確保夏糧豐産豐收。劉飛 攝

  編者按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河南省委一號文件為中原田野鄉村送來了強農富農的和煦春風。結合部署抓好落實,必將推動河南省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4月10日起,河南日報將以“我們這樣落實省委一號文件”為主題,刊發我省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水毀工程修復、農村環境整治、耕地保護和農資供應等方面的新探索。

  如今,在高標準農田為小麥澆水有多“酷”?

  4月2日,週口市商水縣種糧大戶邱守先在家點開手機上的“海為雲”APP,又點一下其中一個自動噴灌閥門列表。他説:“這就搞定了,一個閥門控制著3—5個噴頭,哪旱了澆哪,不浪費水,效率還高。”

  為一探究竟,記者跟著他來到麥田,果然,噴頭正在噴水。

  “就是這麼輕鬆,因為我種的農田是‘高標準’。”邱守先自豪地説。

  邱守先2014年開始流轉土地,種植小麥和玉米,但因缺少灌溉設施,累死累活不掙錢。

  2019年,商水縣打造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這裡不僅有一流的基礎設施,還配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監測、智慧灌溉等“硬核裝備”,智慧物聯網控制中心提供數據監測、信息發佈等一系列農業生産服務,農民只需“按一下按鈕”“點兩下手機”就完成了田間管理。

  在這麼多高科技的吸引下,邱守先果斷承包了2100畝。去年,他種的小麥畝産超過1300斤,玉米畝産超過1000斤,全年一畝地“純掙”800多元。

  在他看來,高標準農田高就高在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高,旱澇保收,高産穩産。他説:“過去,澆一畝地人工費就得80元,現在我動動手指頭一天就能澆完所有的地,澆一畝地3元電費就夠了。”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黃幸福説,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是高標準農田的“升級版”。

  河南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建設高標準農田,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第二個階段,按照每畝投資不低於3000元的標準,建設一批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截至目前,我省已建設高標準農田7580萬畝。

  黃幸福介紹,與普通高標準農田相比,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有三個“高”:一是灌溉自動化程度高,普遍採用滴灌或噴灌,節水高效;二是排澇標準高,渠道普遍硬化,既利於灌溉,也利於排澇;三是信息化程度高,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和大數據,農民種糧更輕鬆,國家糧食安全也更有保障。

  2022年河南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分類分區域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質,新建高標準農田756萬畝,打造5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打造一批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新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0萬畝。

  對此,正在西平縣建設3萬畝高標準農田的河南水投柏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國河非常興奮。他説:“省委一號文件如春風催人奮進,激勵我們高品質按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

  如今,這裡的195眼機井全部打好,6台大型自走式噴灌機已安裝好,“農業大腦”數控中心正在裝修。付國河説,這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最大亮點就是解決高標準農田重建設、輕管理的難題,我們自主設計、自主建設,一旦設施損壞,能夠快速維修。

  “我們不僅要建設好更要管理好高標準農田,讓高標準農田保持‘高’標準,讓糧食産量更高、品質更高,讓老百姓吃得更好、更放心。”付國河説。(河南日報記者 李運海)

  專家點評

  緊抓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放鬆,就抓住了糧食生産的關鍵。高標準農田要體現出“高”,基礎設施要好、防災減災能力要強、便於機械化操作,科技含量要高、自動化程度要高,讓從事農業變得更輕鬆,實現糧食産量高、農民種糧綜合效益高。

  相信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進程加快,糧食生産條件不斷改善,我省農業的抗逆減災和綜合生産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河南糧食核心區的整體水準也將進一步提高,中國人的飯碗將裝上更多優質河南糧!(中國農業節水和農村供水技術協會常務理事、教授級高工黃喜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