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一“圈”出河南 中原更出彩
2022-04-18 09:08:39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中原出“圈”

一“圈”出河南 中原更出彩

圖為鄭東新區綠地雙子塔。河南日報記者 聶冬晗 攝

一“圈”出河南 中原更出彩

上圖 活力四射的鄭州市鄭東新區中央商務區。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習近平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3月5日,北京,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決定,以代表團名義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三份建議,其中一份與一個“圈”有關。

  從沙澧大地到太行山麓,從黃河之濱到濟水之源,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步履不停,近兩個月時間,密集調研行程也與一個“圈”有關。

  這個“圈”,就是備受矚目、承載厚望的鄭州都市圈。

  從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到“奮進新征程中原更出彩”主題新聞發佈會,從河南省兩會到全國兩會,鄭州都市圈擴容話題熱議不斷。

  “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在區域經濟競相發展中再造優勢的重大舉措。”樓陽生反復強調,要站位新發展格局、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佈局、中原城市群建設全局,高水準高品質建設更具競爭力、輻射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肩負重塑區域發展優勢、建設現代化河南使命,鄭州都市圈乘著新時代浩蕩春風,在中原大地“落筆起勢”。

  時與勢

  鄭州都市圈為何此時擴容?

  産業和人口總是向優勢區域集中,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

  作為一種高能級、高層次城市體系,都市圈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有研究表明,城鎮化率超過50%,進入城市型社會以後,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核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開始加速形成都市圈。

  放眼世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都市圈日益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主流趨勢。美國、日本、歐洲國家的一線城市大都已形成以其為核心的都市圈。在美國,一半以上的GDP集中在約20個都市圈周圍。

  “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大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重要步驟和抓手”,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説,這有利於優化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有利於中心城市的能級提升並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有利於激活有效投資和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近些年來,“得都市圈者得未來”,越發成為共識。

  這是發展規律。

  “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品質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依託城市群和都市圈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無論是《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都市圈都是一個“熱詞”,被頻繁提及。

  中國已進入都市圈時代。

  3月21日,西安都市圈成為繼南京、福州、成都和長株潭之後,全國第五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目前,全國有30多個都市圈在謀劃推進,國家級都市圈“搶位戰”你追我趕、百舸爭流。

  這是發展趨勢。

  時間是最客觀的尺度,丈量著前行的步履,也標示出攀登的高度。

  “推動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大都市區,進一步深化與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等城市聯動發展。”2016年年底,國務院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已埋下了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伏筆”。

  2019年,《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出爐,勾勒出鄭州大都市區“1+4”的基本框架。以此為基礎,系列專項規劃也隨之相繼出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前瞻30年的戰略眼光和系統思維,作出推動中心城市“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的部署,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全面推進鄭開同城化,把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將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納入鄭州都市圈範圍。至此,鄭州都市圈從“1+4”擴容到“1+8”。

  從“鄭州大都市區”到“鄭州都市圈”,名稱迭代帶來的不僅是理念的更新,也是目標的升級。

  從“1+4”到“1+8”,範圍增加帶來的不僅是空間的拓展,也是潛力的提升。

  這是一次關鍵性、重塑性的調整,也是順應時代的戰略選擇。

  這是氣魄,更是擔當。

  職與責

  為什麼“1+4”拓展為“1+8”?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都市圈,始於一域,劍指全局。

  對河南而言,如何塑強區域競爭優勢、形成支撐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扛起更大國家使命?破題之筆便是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扛起國家使命,需提升輻射帶動能力。

  河南,連南貫北、承東啟西,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

  從高空俯瞰中原,一個“米”字即將成形。今年,鄭州將成為全國首個建成“米”字形高鐵樞紐的城市,形成輻射全省省轄市1小時經濟圈、高效連接周邊省會城市2小時經濟圈。

  根據區域經濟學者的研究,通過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可測算出城市輻射半徑,一般來説,300萬人至500萬人的城市,輻射半徑100公里,500萬人至1000萬人的城市輻射半徑150公里,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輻射半徑200公里。

  擴容前,鄭州都市圈面積約1.5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8.7%、全省人口的近20%、全省經濟總量的40%左右。

  擴容後,鄭州都市圈總面積5.8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0萬;以全省35.24%的區域面積、47.01%的人口,創造全省近60%的生産總值;高校總數、新畢業大學生就業總數、科研機構、科創産業等在全省佔八成左右。

  擴容前的“1+4”,主要側重在距離較近的豫中和豫北城市,對相對較遠的豫南和豫西地區帶動作用有限。而擴容到“1+8”,進一步向豫西豫南兩個方向拓展,擴大了都市圈輻射面。

  “擴容後的鄭州都市圈規模體量大幅提升,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資源要素,打造面向國際競爭、支撐中部崛起的高能級現代化都市圈。”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如是解析。

  2021年10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鄭(州)洛(陽)西(安)高品質發展合作帶。有分析認為,鄭州與洛陽之間的經濟聯繫最為緊密,鄭州都市圈正式將洛陽納入,勢必加速城市之間的融合發展,並進一步為聯動西安奠定基礎,培育一個能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有更大影響力的區域高品質發展空間。

  繼續放寬視界,“西進”建設鄭洛西高品質發展合作帶,“南聯”密切與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聯繫,“東引”構建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北通”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拓展鄭州都市圈發展空間有利於深化與國內其他優勢地區對接聯動,為河南建設國內大循環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提供堅實支撐,更有利於以更大作為扛起國家使命。

  ——參與區域競爭,需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從城市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再到都市圈深耕細作,城鎮化的形態在逐步演變。

  2021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都市圈建設已成為中國經濟棋局中的“大場”。以都市圈為統計單元的生産總值、人口、投資、創新要素等各主要指標顯示,都市圈已成為各類發展要素在空間上聚集的主要載體。全國24個千萬人口級都市圈,以佔全國6.7%的土地集聚了約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創造了超過全國一半的生産總值。

  長三角地區的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寧波都市圈已經完成一輪或多輪擴容,其中,上海都市圈經過三次大擴容,已成為經濟總量超10萬億元的全國第一大都市圈。

  從都市圈範圍來看,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的區域面積分別達6.6萬平方公里、2.6萬平方公里、2.64萬平方公里、2.8萬平方公里、2.06萬平方公里。

  新一輪區域競爭賽道全面鋪開,各地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紛紛謀求擴容都市圈,用空間換時間,帶動區域整體能級提升,力爭塑造應對區域競爭的新優勢,牢牢把握競爭主動權。

  目前,全國已批復5個國家級都市圈。重慶都市圈也已提前“鎖定”名額;上個月發佈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要“著力打造武漢都市圈”,武漢都市圈規劃面積達5.68萬平方公里,經濟首位度高達60%以上。

  “把握區域競爭態勢,把鄭州都市圈放在全國都市圈競爭格局中來定位、審視、謀劃,持續固本強基、推進優勢再造、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全面提升規模體量,才能打造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強勁動力源。”長期關注都市圈發展的學者葉一劍如是評論。

  ——建設現代化河南,需加快實現“精明增長”。

  作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的集中承載和基本盤,鄭州都市圈是實現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河南的關鍵,而鄭州這個“核”,則是關鍵之關鍵。

  地處全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和京廣通道交會處的鄭州,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鄭州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已成為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帶動中部地區加速崛起的核心增長極之一。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鄭州處於集聚發展的快速增長期,但鄭州市域面積僅為7446平方公里,是成都的51.9%、西安的73.7%、武漢的86.9%,發展空間剛性約束與資源要素加速集聚的矛盾日益突出,已難以適應國家中心城市重大生産力佈局的需求,迫切需要重構區域經濟發展空間架構。

  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一個城市輻射力、影響力、帶動力的重要指標。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首位度“大比拼中”,2021年,鄭州經濟首位度為21.55%,列第22位;人口首位度12.68%,排名第25位;城市總面積居第22位、市區面積則排在第27位……一組數據印證著做大做強鄭州都市圈的現實之迫。

  中原要出彩,鄭州首先要出重彩;河南要崛起,鄭州必須成高峰。塑造發展新優勢、搶佔競爭制高點,鄭州都市圈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協同發展、一體發展,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和力量最大化凝聚。

  鄭州都市圈擴容,是謀求1+8>9、撬動河南發展的支點。“建設鄭州都市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引導有效的資源利用方式,拓展鄭州的發展腹地,致力於創建緊湊集約的城市發展模式,以避免‘攤大餅’式的城市空間蔓延,從而帶動周邊城市可持續發展。”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建國如是分析。

  九大城市,特色各異。鄭州都市圈的擴容,並不是簡單地增加4個城市,而是順應行政區經濟日益向經濟區經濟轉變的大勢,著眼于引領帶動省域未來長遠發展,充分考慮城市聯繫、功能互補和産業支撐,有效推動鄭州及周邊城市實現內涵提升式的“精明增長”。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

  生與長

  這個“圈”有形又有神

  “鄭州都市圈有了‘新勢力’”“小夥伴來了,圈大了”……鄭州都市圈擴容之後,網友的留言洋溢著激動之情,也飽含期待、寄予厚望。

  “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你好我好大家一起好”……網友們意味深長的話,也成為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發展的“密鑰”。

  由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組編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21》顯示,在全國34個都市圈中,鄭州都市圈屬於發展型都市圈。

  城市猶如一個生命體,都市圈亦然。如同樹苗,培育、澆灌,在點滴成長間,日漸高大挺拔、鬱鬱蔥蔥。

  産業在分工協作。

  新鄉市獲嘉縣亢村鎮工業園區,曾經輝煌一時的鄭州國棉一廠、二廠,早已輾轉搬遷於此,蝶變為錦藝集團旗下的一家現代化自動化紡織企業,主打的非棉産品走俏歐亞新興市場。

  分工協作的過程,就是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過程。

  鄭州的很多印刷企業集體轉移到了武陟縣詹店鎮,鄭州一些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設在原陽,鄭州智慧手機生産基地的零部件來自周邊很多城市,鄭州汽車生産基地的軸承來自洛陽、新能源電池來自新鄉和焦作,等等。

  一個以豫氫動力為代表的完整氫能産業鏈條,已在新鄉聚攏。豫氫動力跨過黃河,與鄭州宇通開展氫能合作,掌握了國內領先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撐。

  從單打獨鬥到協同發展,九城如一城,正在加快形成“研發在鄭州、製造在都市圈,頭部在鄭州、鏈條在都市圈,融資在鄭州、投資在都市圈,主鏈在鄭州、配套在都市圈”的産業發展格局。

  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以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為牽引,以營造一流發展環境為關鍵,以標誌性跨區域重大項目為抓手……既繪就“大寫意”,又精雕“工筆畫”。

  要素在“統一共享”。

  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宛如路標巨鐘,所有的齒輪、發條相互咬合在一起運轉。能不能讓人才、技術、資本、産權等要素充分流動、高效配置,衡量著市場一體化的水準。

  向創新要未來。從構建省實驗室體系到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再到加快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從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位一體”建設到各個中試基地、産業研究院揭牌,再到龍子湖智慧島“蝶變”成長……構建以鄭州都市圈為核心引擎、區域中心城市多極支撐的區域協同創新總體佈局,河南著力培育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在鄭州以及周邊的縣域已經‘打了樣’。”河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亞賓表示,鄭州的不少科研成果,已經向周邊的武陟、原陽、尉氏等縣域輻射落地。未來,鄭州都市圈將形成技術研發協同機制,統籌集中各地科研力量為各自優勢産業賦能。

  鄭州都市圈的小夥伴兒都具備各自優勢,例如洛陽的裝備製造,新鄉的新能源電池産業、生物醫藥産業,平頂山、焦作的新材料,許昌的電力設備産業,漯河的食品産業……有序“抱團”而不是緊緊“抱權”,互聯互通而不各行其是,交通聯通、産業貫通、創新融通、要素暢通鋪就協同“快車道”、發展“高速路”。

  “共享是經濟發展的最高境界,隨著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加快,資源配置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資源的協同效應和共享效應就會體現出來,將來這個‘圈’只會更好。”河南省人民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張佔倉感慨。

  發展在“你好我好”。

  4月16日,懸挂著“中歐班列(中豫號)”標識的6列班列,分別從位於鄭州、洛陽、新鄉、漯河等城市的鐵路場站同時出發,滿載著“中國製造”,開往歐洲、中亞和RCEP成員國越南、泰國、老撾等國家。統一品牌、協同聯動,我省統籌推進中歐班列擴量提質發展,河南“鋼鐵駝隊”全新“團跑”。

  中心城市不光有“虹吸效應”,更有“溢出效應”。

  從鄭汴一體化到鄭開同城化,開封與鄭州之間的融合互動沒有中斷過。鄭汴一體化實施以來,是開封發展速度最快、發展品質最好的一段時期。從2005年到2019年,開封全市生産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4.8倍、9.3倍。

  推動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産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提到都市圈建設的多個重點,也是鄭州都市圈建設的關鍵詞。

  2022年鄭州要幹的十件大事之一,就是積極主動推進都市圈建設規劃編制、項目實施、機制形成,做強圈心、做實圈軸、做優圈帶,充分發揮鄭州都市圈龍頭城市作用。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化提速,推動與鄭州市主城區“雙核”引領,帶動鄭汴許區域一體化發展,全力打造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圈核心增長極。

  洛陽在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全省發展新增長極;漯河在著力打造現代化食品名城、鄭州都市圈的“出海口”;平頂山堅定走好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路子,壯大新動能、奮進百強市;濟源夯實鄭州都市圈的安全屏障生態屏障、奮力建設創新型高品質現代化示範區……鄭州都市圈城市之間的通達性、互補性越來越強,未來城市之間會越來越呈現一種相互支撐、緊密合作、相互促進的局面。

  跳出“城”的思維模式、樹立“圈”的發展理念,立足特色、融城成圈,鄭州都市圈更大築夢空間正在打開。

  “鄭州是一個坐落于中國中部的美麗繁榮的城市。”最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兩度在推特上向世界推介鄭州,引發全球網友為這座城市和中原發展點讚。

  仔細打量一幅中國夜間燈光分佈圖,與周邊“單核”城市相比,鄭州的一個明顯優勢就是,周邊有體量可觀的洛陽“摽膀子”,有“勻稱”的焦作、新鄉、開封、許昌等城市“加持”。

  再打開一張中國人口分佈密度圖,看著鄭州都市圈一帶在地圖上被標為濃重的紅色,就會對河南的市場空間、發展潛力和未來前景升騰起無盡的遐想。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到2025年,鄭州都市圈GDP力爭達到6萬億元,成為支撐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力源。

  到2035年,鄭州都市圈建成經濟發展高品質、開放創新高層次、公共服務高品質、生態環境高水準、協同治理高效能的現代化都市圈。

  一“圈”出河南,中原更出彩。(河南日報報道組 策劃:董林 劉雅鳴 統籌:孫德中 萬川明 徐建勳 執筆:闕愛民 薛世君 王延輝 逯彥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