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換道領跑“鄭”出發③丨搶灘佔先新興産業 看鄭州經濟轉型出新“招”
編者按:高品質發展離不開高品質營商環境的支撐。營商環境優,則市場活力足;營商環境好,則發展後勁強。2022年以來,鄭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創業辦事的痛點難點堵點,進一步細化落實各項舉措,持續打造優質營商環境。鄭州市委網信辦聯合大河網推出鄭州“兩會”特別策劃《換道領跑 “鄭”出發》,全面展示鄭州營商環境水準整體提升的生動實踐和有效成果。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趙檬)新興産業的發展是實施創新驅動、換道領跑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成為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驅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近日舉辦的“奮進十四五 建功新時代——河南省‘十四五’專項規劃政策解讀”系列第八場新聞發佈會對《河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規劃》進行了解讀,規劃提出要將河南建成全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新高地。河南省實施換道領跑戰略,鄭州如何在未來産業上前瞻佈局,在新興産業上搶灘佔先?
據2021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0年鄭州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深入推進,工業指標企穩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工業投資增長20.9%,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52.6%。産業結構持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比重達38.8%、提高8.1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增加值佔比33.3%、提高6.4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産業比重降至26.2%、降低0.4個百分點。近年來,鄭州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産業能級逐步提升,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呈現出規模化、高端化、集聚化的良好發展態勢,對高品質發展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一核兩帶五區 鄭州創新引領新興産業高品質發展
2021年11月22日,鄭州市發改委就《鄭州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鄭州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左右;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産值突破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産業、生物産業、新材料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等五大特色優勢産業産值突破千億元,新能源、數字創意、相關服務業等三大新興産業産值突破百億元。
進入“十四五”,鄭州發佈最新新興産業發展規劃,規劃編制總體上採用“1+9”規劃編制體系,“1”即編制一項《鄭州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總體規劃》,“9”即編制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新能源汽車産業、生物産業、新材料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節能環保産業、新能源産業、數字創意産業、相關服務産業等産業發展九項子規劃。
鄭州著力構建“一核、兩帶、五區、多點”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新格局。其中,“一核”即中原科技城,“兩帶”即沿黃科創帶、南部新興産業帶,“五區”即鄭東新區、航空港區、經開區、高新區、金水科教園區等5個核心功能區,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區。
搶灘佔先 鄭州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示範顯著增強
“要以前瞻30年的視野審視和規劃未來五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鄭州市政府召開的第一百一十三次常務會議強調,要著力抓創新、強主體、育集群、拓開放、優生態,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耦合,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和新能源汽車、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特色優勢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前瞻佈局未來産業,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構建高能高質高優“153N”戰略性新興産業體系,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高地。
鄭州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積極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平臺,引進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鼓勵企業加強與高校院所産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在全市轉移轉化等一系列措施,集成多方資源,支撐引領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同時,帶動全市産業轉型升級,不斷壯大創新主體,培育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統計顯示,2020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70家,總數達到2918家,科技型企業總量達到7846家,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04%,首次突破2%,新建省級研發平臺209家,研發平臺總量達到3680家,2019年國家孵化器評價中,鄭州市9家載體被評為優秀,數量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
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創新功能,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鄭州市科技局于近日起草了《鄭州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要求到“十四五”期末,鄭州科技創新水準實現新跨越,原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一流創新生態基本形成,國家創新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強化重大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創新引領力,統籌謀劃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高標準推進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激發高校院所創新活力,切實增強源頭創新供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