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週口鹿邑鄭家集:麥秸稈成了“香餑餑”
2022-06-06 20:29:26來源: 大河網編輯: 萬慶麗責編: 趙瀅溪

  “這真是太震撼了,收割機在前面收麥,打捆機緊跟其後,幾百畝麥田幾個小時就收割完畢、打捆結束。”近日,在週口市鹿邑縣鄭家集鄉陳莊村的麥田裏,十余輛收割機、打捆機在田間穿梭,壯觀的場景引來群眾圍觀。

週口鹿邑鄭家集:麥秸稈成了“香餑餑”

  據了解,為有效推動秸稈綜合利用,鄭家集鄉積極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逐項好處,通過宣傳引導群眾將秸稈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提升群眾對秸稈的認知廣度,將秸稈變廢為寶。

  “這一捆是400多斤,我一車可以拉5捆費用是50元,一天可以跑10趟左右,一天下來可以賺個500多元。家裏麥子收完了,在這拉麥秸捆不僅消除了火災隱患還增加了收入。”尚橋村脫貧戶尚營軍高興地説。

週口鹿邑鄭家集:麥秸稈成了“香餑餑”

  “我們廠秸稈收購範圍覆蓋全鄉10個行政村、2萬餘畝耕地,目前已收購秸稈6000多噸。”鄭家集鄉秸稈回收部負責人王娜介紹説,通過與國能發電廠簽訂合作協議,年收購秸稈吞吐量將達到2萬噸左右,帶動9戶脫貧戶增加收入。

週口鹿邑鄭家集:麥秸稈成了“香餑餑”

  全鄉小麥種植面積3萬多畝,在王娜秸稈回收部和延昌種植專業合作社等2家大型專業秸稈收購點基礎上,還有10余家牛羊等牲畜養殖專業戶需要大量秸稈。“我家養牛30多頭,一年需要60多噸秸稈,今年許多農戶把秸稈粉碎還田了,我也只好到鄰村麥地裏進行秸稈打捆。”看到群眾都對秸稈綜合利用意識的提高,鄭家集鄉劉小廟村養殖戶邢華立介紹説。

  “鄭家集鄉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確保了田間地頭和村邊田邊無秸稈亂推亂放,進一步持續鞏固了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鄭家集鄉黨委書記劉新建介紹説,目前全鄉3.7萬畝小麥已收割完畢,秸稈打捆回收率達70%以上,沒有一例火點發生。(沈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